【唐子專欄】儒家理學為何沒學出多少君子?

作者:唐子 發表:2007-10-02 20: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缺乏修煉內涵,「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教誨遏制不住「七情六慾萬歲」的盼望。

元朝歷史的內核,實可謂佛教的一場內鬥:喇嘛教和白蓮教的鬥爭。客觀地說,關於元朝和明初的歷史,我從國寨的教科書和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遠不如從金庸的《倚天屠龍記》裡得到的經得起推敲。白蓮(明)教成全了朱元璋的明朝,朱元璋卻以理學對付明教乃至整個佛教。於是給宋朝帶來無盡羞辱的理學(大名為道學)又成為治國之本。當然歷經百年劫難的理學在明朝也不是宋朝的樣子了。

宋明理學的官名「道學」,雖然跟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代的道家和道教文化有外在的關係,內在的思想來源卻是儒家的禮教道統,是以「敬天哲學」為內核的新的儒家子學,敬天祭祖的傳統依然,依舊以忠孝仁信為本,跟韓愈的「治心論」和「道統論」不無關係,思想淵源間接來自道士陳摶,直接來自北宋五子。

陳摶於宋朝理學新儒,猶如老子於春秋孔子性命學原儒,也是一個神奇的搭臺給儒士演戲的道家導演,著作有《指玄篇》81章,今日惟有《無極圖》——論證其宇宙生成和顯示其修道方法的圖式——刻於華山石壁上尚存。陳摶的修煉理論的要旨是:從「元牝之門」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取坎填離,最後達到「煉神還虛,復歸無極」的自然境地。北宋五子周敦頤和邵雍的理學形式由此而來。

北宋五子之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依托陳摶老道的《先天圖》而作《太極圖說》,提出一個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解釋儒家思想,認為:「無極而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聖人仿太極建立「人極」,即「誠」,體現「純粹至善」的陽氣,人原本是「誠」之善人,誠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儒士修養須「主 靜」、「無慾」而修誠,「自易其惡,恢復善性」,使一切言行都不違背仁義禮智。太極、理、 氣、性、命等概念皆由周敦頤提出,為學生二程繼承並隆重推出「理」的概念為核心。

  邵雍(字康節,世稱百源先生),著作有《皇極經世》等,其河圖、洛書也歸原至陳摶,認為:宇宙的本原是不動的「太極」,即「道」、「心」;太極顯發而變化出數、像和器等;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是按照「先天象數」圖式展開的;人類社會是退化發展的,歷經「皇、帝、王、霸」四個時期,一代不如一代。邵雍科舉不第之後隱居,冬不爐夏不煽,每日誦讀《周易》十遍,得以慧眼看人生,真眼看歷史,翻閱人和社會在暗物質宇宙裡的劇本。此後他拒絕做官,用卜卦形式揚名,留下梅花詩十首預言從宋朝到法輪功傳出的歷史,折射理學載道的神奇。

  張載(世稱橫渠先生),周敦頤和邵雍同時代人,北宋五子之三。自述其志:「為天地立心,為民生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論太虛:「太虛即氣」,「升降飛揚,未嘗止息」,萬物產生;「一物兩體,氣也」,「有兩則有一」和「若一則有兩」,「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解」;人和萬物都是天地所生,仁與孝是「天地之性」,並非後天的「氣質之性」;人的知識有「見聞之知」和「德性之知」兩類,「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於見聞」。張載論太虛和氣,可不是國寨哲學教科書解讀的什麼古代唯物主義,應當屬於理學「格物致知」學說中的「格物」之學,要引儒生由物理入天理,屬理學先驅。

  宋朝理學正式從二程(程顥和程頤)開始。二程為親兄弟,以周敦頤為師。二程所說的「理」,總攝天地萬物並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放到這個高度的目的是告訴儒生:倫理道德的綱常是天理,違背不得。在二程看來,遵守仁義禮智忠孝的道德準則,不僅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而且是老天爺給世人定的理。「理」,先秦儒家早就簡述過,周、邵、張三子較多地說過。但把「理」確立為宇宙之「天理」,作為理學的核心概念,卻是二程開始的。國寨學者所謂理學是「以理為最高本體的唯心論體系」的論述,是在對中華「學說美婦」進行姦屍。二程的子學含有哲學概念和思想,但並非哲學,不能納入哲學體系去解讀。硬這樣做,那就是在窒息中華儒學美婦人並將她放入西方哲學的棺材裡,操「唯心論」政治棍棒代中共行淫。我們不能接這根棍棒,應當還理學美婦人的活樣子。

程顥和程頤主張「格物致知」是在指導儒生通過認識物體的理(格物),認識到仁義禮智忠孝等人性其實就是「天理」(致知)。由此可知,二程的理學是正見德學,是古代正人君子和國家君王正統教育的家學和國學:教人做好人、好官。程顥(明道先生),傳下美言:「良知乃出於天,故明心可見性」,主張「識仁」而以「誠敬」存之和身體力行從生活中去驗證;程頤(伊川先生),傳下佳語:「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主張專一勤奮地修誠,窮究事物之理而知上天之理。顯而易見,二程的理學是新的儒家學問,是啟智益善培育君子的新學問。

宋朝推行這個作為正道學問沒有錯。然而,君子不是學出來的,而是修出來的(不是修煉,是修養)。先秦時代和西漢前期,儒家周遊列國和著書講學,並有道家、法家、墨家、雜家競爭制衡,過程中文質彬彬和儒雅溫和的涵養就修出來了,同時也證實了性命(天賦人之社會道德本性和歷史使命)的真理。所以漢武帝以後儒學為國學(教育),推廣六經,從表象上看是君王統一思想的做法,深入分析能體悟到一種天意:肯定儒家從春秋到西漢前期400年的性命學修養。問題也就這樣出現了。當官府設太學和民間辦書院獨講儒學(以妖言排斥其他之學)時,講學的官只能是儒生充當,教科書只能是儒家經典,授課老師只能是名儒,畢業生進入政府做官……不如此儒學無法成為官學。可是如此成為官學的儒學,也就日漸喪失了培育君子儒(文士道)的修養意義,而逐漸轉向為培育士大夫(儒官)的講學意義——老師講儒經,學生學儒經,學成有官做。這樣,是不是具有君子儒的仁義道德修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過沒有、會不會講、考官和皇帝是不是OK。由此可知,理學是個好東西,可是學出了多少個君子? 缺乏修煉內涵,「存天理,滅人欲」的教誨能遏制住「七情六慾萬歲」的世俗盼望嗎?

歡迎英勇無畏和有使命感的仁人志士共同來參與未來中國網路大學的創建。
招生報名點 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8
教師全球海聘點 http://bbs.futurechinaforum.org/viewforum.php?f=139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