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城市應鼓勵大眾運輸 香榭遠景 人本思考

作者:李奕昕 發表:2006-02-23 22: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北市發展局研議「打造臺北香榭大道」,引起交通局和捷運局反對。其實問題不在會不會產生交通黑暗期,而應提高至城市規畫遠景。

仔細觀察,臺北的街道已扭曲了臺北人自己。大量的汽機車將行人和大眾運輸人口,擠向狹窄的騎樓和幽閉的地底,違反人口比例原則:少數人享有城市中最好的空間,而多數人卻窩匿在陰暗的角落。

好的城市應鼓勵大眾運輸。大眾運輸低失事率、低污染特性,效率高過汽機車,也更安全。如今大眾運輸已獲市民認同,同樣的思維套用在香榭大道的建構哲學,車道縮減是以公權力對路權重新配置,這是城市的向上提升。

城市本來就屬於人,不屬於車。街頭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在街頭交談、逛街、談情、怒罵,無時無刻不進行人與人的互動,而車殼阻絕了風雨,也隔離人群互動,多了車道就少了人的交流。一個失去對話的城市是死寂的,因為行人空間的摧殘扭曲,同時也正在剝奪生活。

我們的車子夠多了,夠快了,從有限的城市資源找尋對人本質的加分,才是城市的永續發展。移動的速度和移動的品質是兩回事。我們不禁思索,新移動科技究竟滋養人性的哪些部分?如果社會財富階級的移動是仰賴高價車輛,而對城市公有資源最不自私的貧民階級是行人和大眾運輸,那麼現有的城市主張又在鼓勵什麼?

中國時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