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國:農村家庭妻子支撐 老人孤獨度餘生

發表:2005-03-03 15:2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隨著中國人口流動性的增大,中國春運期間出行的人數每年都呈上升之勢,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他們的出生地到很遠的地方工作和生活。這種現像在北京十分明顯。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中國人的流動性就逐年增強,突出表現在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

此前,中國一直執行嚴格的勞動政策,由於有中央的絕對控制,再加上戶籍制和糧食配給制,人們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很難流動。

而現在,糧食不再配給,工作也不再由政府分配,因此,人們可以自由地到處尋找工作和新生活。據估計,目前在城裡的民工人數在9000萬到1.5億之間,人數因季節的變化而不同。此外,人們也在城市之間流動,但主要是白領人士。

這種全國範圍內人口流動帶來的後果是大家庭的破裂,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即小家庭。在農村,由於子女搬到城裡居住,並建立核心家庭,很多老人只能靠自己度過餘生。農村青壯年到城裡打工或工作所帶來的後果是,老人與小孫子和小孫女一起生活的現象非常普遍。另外一種現象是,隨著丈夫到城裡打工,很多農村家庭事實上由妻子支撐。

劉白芬(音譯)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她告訴《中國日報》的記者,她盼望著回安徽老家看看兩個孩子。他們外出打工期間,兩個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照看。她說:「我們離開家已有一年了,他們應該又長高了。」

一些跡象表明,中國的家庭關係已出現了鬆動。28歲的華芸(音譯)今年春節就選擇在上海過,而不是加入到回家過年的人流中。她在上海已工作8年。她說:「我已習慣這裡的生活。」

白靈(音譯)是黑龍江人,她在北京已有10年,她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北京工作。她已有兩年沒回家了。她說:「過去,我和我的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回家一起過年。但現在我們不再這樣做了。」

北京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30%的白領人士記不起他們父母的生日;70%的人一年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數不超過5次;90%的人說,他們不願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不願與父母、兄弟姐妹來往過密或者從他們那裡獲得資助。相反,他們願意和朋友交往。

隨著家庭成員居住得愈來愈分散,家庭作為社會支柱的功能顯得不再那麼重要。看來,維繫中國傳統家庭關係的紐帶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減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