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庶子一夜之间将寺院搬到了峡山。(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飞来寺的传说
飞来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梁武帝崇信佛门,为其御题“至德”匾额。所以,飞来寺最初名为至德寺。
该寺建成后,由于历朝皇家御题赐额之故,所以寺名有过多次变更。到了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赵昀为寺庙御题“峡山飞来广庆禅寺”,“飞来”之名最终确定,沿用至今。
据清朝孙绳祖编纂的《禺峡山志》记载,传说中上古时期,人文始祖黄帝有两位庶子,分别名叫太禹、仲阳。他们曾经“采竹协凤凰之律,降居南海”。两人见峡山山水景致奇胜,堪为世外桃源,从此与世隔绝,隐居山中。在一些记载中说,“其地称十九洞天,古谓禹阳两帝子读书处,东林其下院也”。
到了梁武帝普通元年十月十八日晚上,这二位庶子化身为游方居士,来到安徽舒州延祚寺,请求贞俊禅师将寺院搬至清远峡山。在征得禅师应允后,他们施展神通,运用法力,顿时一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夜之间将寺院搬到了峡山。
寺院虽是凭空坠落,却也落地生根,稳固不倒。整座寺院连带着庙宇楼阁凭空落地,故而声名远播,“飞来”二字也就成了寺院出现的最佳写照,既神奇,又空灵。
民间还传说,黄帝的二庶子搬运寺院时,其中的偏殿不小心被撞掉了一角,落在了现今的南雄梅岭云雾山中,这就是世称的“挂角寺”,也称云封寺。
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飞来寺,留下了不少隽永诗篇。譬如明朝郭棐作“峡山飞来寺”诗曰:
“何处来兰若,兹山自梵宫。潭虚金锁冷,洞古玉环空。
峡路松杉合,川流舴艋通。扬帆从北去,何必问东风。”
再如明朝冯绍京作“飞来寺”,其诗曰:
“百转丹梯历翠微,古坛灯火映岩晖。来经梁晋年华远,得驻名山不复飞。
一水萦纡开峭峡,万峰回合拥禅扉。余心亦动幽栖念,何怪猿声黯客衣。”
北宋向敏中作“峡山飞来寺”,全诗云:
“峡山胜地安禅处,万仞危桥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来人。
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绕身。日暮西风懒回首,满林幽鸟语声频。”
这座飞来寺由于它传奇的来历,又因历代官员文士题词碑刻之故,成为岭南的三大宝刹之一。
责任编辑:岳尔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