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女发生冲突时,记住6个字就够了。(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孩子小时候总黏着我们,问这问那,父母在他们心中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当他们长大了,翅膀硬了,开始飞向自己的天空。有时候,他们的冷漠、顶撞、不理解,会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困惑、失落。
面对这些变化,愤怒和讲道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相反,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在生活中,当与子女发生冲突时,我们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讲道理,只要记住这6个字,就够了。
一、不怒:冷静面对冷漠
有这样的一则新闻:一位年迈的母亲,因为子女不常回家看望,孤独地生活在老旧的小区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是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心里满是期盼,也满是无奈。
这位母亲有三个子女,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忙于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虽然他们偶尔也会打电话回家,但真正陪伴在她身边的时间却屈指可数。
她生日的时候,她生病的时候,甚至逢年过节,子女们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回家。
即便如此,这位母亲也没有愤怒,更没有在外人面前抱怨子女。相反,她选择了理解和包容。
她知道,子女们在外打拼也不容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压力和追求。她就常常对邻居说:“他们忙,我理解,只要他们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面对孩子的冷漠或不孝顺,愤怒和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加剧矛盾。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
二、不争:不与子女争吵 以退为进
老张是个退休工人,他的儿子小张在外地工作,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能回家待几天。去年过年,小张回家,本是一家团聚的好日子,却因为一些琐事和老张吵了起来。
小张抱怨家里没有Wi-Fi,老张则责怪他回家就知道玩手机,什么事情都不干。小张又提出要换工作,老张却担心他频繁跳槽影响稳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越来越紧张。最终,小张提前结束了假期,出去工作了。
事后,老张想来想去,想了很久。他对儿子的担忧和不满,其实都是关心他。但话一说出来,带点情绪,意思就有点不对了,反而让儿子感到反感。
今年过年,小张再次回家,老张就没有再唠叨太多。儿子想玩手机就玩吧,不做家务也没事,回来安安心心过个年,也就这么几天,省点心,少点事,大家都好。
面对子女的叛逆或不理解,争吵和指责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相反,有时候,少说一两句,多一点理解,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
父母与子女之间,因为年龄、经历、观念的不同,难免会有分歧。但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成见,用心倾听,还是能沟通个一二的。
三、不议:不在人前说子女不好
在小区里,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里短。这位大姐抱怨说,她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还不愿意结婚,让她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那位大姐则说,她的女儿总是换工作,让她很担心。
这样的闲聊,听起来似乎只是普通的家长里短,但实际上,让子女们知道了,孩子们可能会因此感到压力,甚至产生叛逆心理,进一步和父母疏远。
家里的事,就在家里说,子女的事,和老伴说一说,就可以了,没必要拿到人前来闲聊。
总之,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也是且行且珍惜的修行。到了这个年纪,和子女相处,不怒,不争,不议,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责怪与抱怨,比什么都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安度幸福晚年才是首要。
责任编辑:方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