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死了 “膜蛤文化”也命不久矣(组图)

作者:张平 发表:2023-01-18 19: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江泽民 蛤蟆 称谓 绰号 膜蛤文化 中国网络  平心
江泽民是“癞蛤蟆”转世的说法 ,一直在坊间流传。(网络图片)

蛤蟆”一词,一度成为在大陆被禁的敏感词汇之一,原因为是这是江泽民的“称谓”。江泽民梳油头、大眼镜、高腰裤的标准造型,曾让中国网友嘲讽他像个蛤蟆,还给他取了个“蛤蟆”、“蛤蛤”的绰号,还衍生出了个“膜蛤文化”一词。江泽民死了,蛤蟆是一种生物仍在,那膜蛤亚文化还能长久吗?

江泽民为何总被说是“蛤蟆”?

江泽民像蛤蟆不只是长相,还有其它方面的高度契合。蛤蟆性喜水,江名字中就带“水”,其发迹之地上海也带“水”,提携其的汪道涵更是“水”满满的。

早在江泽民刚上任上海市长时,一位曾在上海时任处长的老先生透露说,当时天连降大雨,到处发水,江泽民本人也自嘲的对他们几个人说:“我是水市长,上任就发水。”上海人说老江的嘴长得像蛤蟆嘴,说出的话跟井底蛤蟆一样没见识,没德没能,而且没有自知之明,就像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还很阴毒的。

1996年时,据知情人透露,江泽民曾去南方路过一著名寺院。在大殿上香后,江泽民便来到钟楼。不料方丈以善言百般相劝:“施主万不可在此撞钟。”江泽民大为不悦,毫不理会,执意撞响了古钟。老方丈当场半晌无语,只是默默垂泪不已。后来有人得知,老方丈曾言道,江泽民是超级癞蛤蟆转世,钟声一响,必定引发中原水族作怪,从此中原大水连年,再难平安。

到2001年,江是蛤蟆的称谓已风靡大陆了,到2002年时连外国人都知道了。2002年4月江出访五国,德国人想出了个特殊的“欢迎”方式,在江到达德国的前两天,德国的各个火车站同时出现了大蛤蟆广告画。上标题为“往上瞧”,两个蛤蟆一边站一个,侧过头向上看,一个白肚大蛤蟆头戴皇冠出来了,下标题为“大的出来了”。

后来,江泽民为讨好叶利钦,将大片国土送给俄国;同时,江唆使2个儿子在上海大片圈地,等于是变相鲸吞国家财产等消息广泛被传开后,江泽民愈发引起公愤。

2013年8月时,中共喉舌媒体纷纷热炒“癞蛤蟆”话题,暗讽江泽民。同时,一张被讽刺为“癞蛤蟆翻肚皮等天鹅肉”的图片在微博热传,人们借此发泄对江的不满。当时,央视还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要选手听写的词中,还有“癞蛤蟆”一词。还怕有些人不明白,新华网的当天“炫悦读”栏目里刊题“七成人不会写癞蛤蟆评:娱乐后更要有反思”文章。这是嘱咐人们一定不要光听写完“癞蛤蟆”几个字就完了,还要“反思”一下,“联想”一下,记住“癞蛤蟆”是怎么写的和“癞蛤蟆”指的是谁。

2016年,新华网发展论坛还刊登一组《珍贵旧照江泽民以色列死海游泳》,15张相关照片有9张都是江泽民挺着大肚子活像僵尸样仰在水面上,活像一幅幅“死蛤蟆仰尸”照,网民围观热议,“太像僵尸、蛤蟆”。

据说,江泽民的来历还有一个更贴近的说法:有一具上千年的腐尸,散发出一股邪气进入了蛤蟆胎,江泽民就是这个蛤蟆胎转生而成。

民间早在江爬上中共总书记的职位后,就传出江是蛤蟆转世,其主元神是蛤蟆精的形状。《江泽民其人》一书中也写道,“得蟾蜍之形的千年邪灵之气转生投了人胎,成为了江泽民。”

江泽民 江泽民 蛤蟆 称谓 绰号 膜蛤文化 中国网络 平心
江泽民是癞蛤蟆转世,以“蛤蟆”之号,蛙噪红都,叫响中国。(网络图片)

中国网络的“膜蛤文化”亦将终结

“膜蛤”亚文化中,江泽民是主题人物“蛤”,他的外貌、经历、言谈举止中的种种经典都被符号化成内部交流语言。

2000年10月27日《怒斥香港记者》(蛤一篇),接着网民们找出来,2000年8月江泽民接受华莱士(Mike Wallace)的专访视频《60分钟》(蛤二篇),2009年江泽民视察曾经任职的单位的《视察国机二院》视频(蛤三篇),放在了网上。这两段视频,和《怒斥香港记者》一起,被组成了经典的《蛤三篇》。

除了“蛤一篇”江《怒斥香港记者》,另外两篇他也贡献了大量富有江泽民个人色彩、适合转化为搞笑段子的语言素材。比如在《视察国机二院》视频里,江回忆起自己做中共总书记时的“三件小事”,“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还提到自“六四”前夕进京赴任:“你说我一个上海市委书记,怎么就调到北京去了呢?”

与此同时,“膜蛤”的内容在网上也开始遭遇删帖。然而删帖更催生了层出不穷的暗号式交流。比如江泽民视察国机二院时,接过院方送来的礼物,随口说了一句“Excited!”(很兴奋)。网民们把这句话音译成了“亦可赛艇”,在网络社区疯传。

江的外貌、经历、言谈举止中的种种标志──比如,像蛤蟆眼一样的粗框眼镜、位置超高的裤腰带、“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的金句等,都被符号化成内部交流语言。

就像中国的很多网上笑话一样,人们也在玩文字游戏。一些人在网上发布笑话时,不再用“哈哈”表示笑声,而是使用同音字“蛤蛤”。

如今,江泽民这个癞蛤蟆已经死了,“膜蛤文化”极具讽刺感,可能暂时还会被人们记起议论,然后也将随着历史的转轮逐渐消亡,直至殆尽。

责任编辑:一弘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