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各地疫情大爆发,每个医院挤满了新冠病人(图片来源: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1月15日讯】3年来,病毒几经变异,但科学家亦快速研发出疫苗、药物,病毒成功“与人类共存”,但病毒的致命威胁大幅限缩──新冠的致死率由最初的武汉株致死率4%,一路降至Omicron的1%。
不过,正当包括台湾的全球多数国家,开始与病毒共存之际,防疫政策一直与全球主要国家“逆行”的中国,在全球逐步开放时、坚持清零,引发人民“举白纸”后,短短一个月内,竟由全球最严格转而原地躺平,快速放宽防疫政策,并宣布2023年1月8日将解封边境。
各国都是视国内疫苗覆盖率、重症控制率及各种防疫人力与物资状况,逐步开放;中国在“收”与“放”之间无接轨的快速转换,确诊病例增加的实际状况、病毒株变异的演进,对全世界都是一团谜。中国的“开放”,反令其他国家开始紧张,继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多国宣布重启边境防疫政策,台湾的防疫指挥中心也于下周日(元旦)起,针对中国返台民众进行入境PCR。
新冠疫情3年后,除了再一次的“中国病毒”变数外,台湾要真正与“病毒共存”,还有哪些挑战?
一个月内从清零到躺平、开国门,还更名为“新冠感染”
1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宣布将于2023年1月8日起“边境大解封”,未来入境中国只需要48小时内PCR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入境全面检测,也不必申请健康码。中国可说是全球最后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之一,但却不同于各国小心维护医疗量能、储备快筛、抗病毒药物,采“渐进式开放”减少死伤,而是在短短一个月内,从最严格的动态清零,到原地躺平,不再通报确诊个案数,也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感染”。
台大临床医学教授、急诊医学部主治医师李建璋指出,“对中国现况来说,上亿人感染可能造成百万人死亡,这是很可怕的数字。”根据《路透社》统整多方统计,中国在这一波疫情恐有超过200万人死亡。
境内弃守、边境又开放,中国大开病毒控管的大门,人民受害,全球惊骇。李建璋表示,中国疫情大爆发,会让感染者立刻占满医院量能,让原本可以得到救治的其他疾病病患失去就医的机会,超额死亡将会大量增加。
不仅如此,“中国的医疗体系与台湾不同,诊所非常少,所以民众大小病都要挤到医院,如今冬天除了COVID-19,还有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也正流行,容易造成交互感染,”李建璋说。
尤其,中国采用自己国内制造的减毒疫苗科兴、国药疫苗,疫苗以武汉病毒株来制造,对Omicron的效果未知,且多数接种时间已在一年多前,体内的抗体可能已大幅下降。
李建璋说,Omicron并非真的如感冒般无害,共存的条件有很多,以防疫做得好的新加坡为例,有充分的医疗量能、高疫苗覆盖率、无虞的抗病毒药物,Omicron的死亡率才能降为0.01%;但在南美洲,即便仍有接种mRNA疫苗,死亡率仍为0.4%,两地就相差40倍。
中国威胁1:境内疫情不透明,各国边境反向控管
中国疫情及病毒发展一直令人犹如雾里看花,无法精准掌控判断,这种情况下,中国又宣布大开国门,其他国家最担心的是,再一次由中国“输入”变异病毒,冲击自己的境内疫情。因此多国第一时间皆以“反向控管”,针对中国入境民众重启边境筛检。
中国的确诊人数、死亡人数、疫苗接种数据、疫苗保护力等相关资讯并不透明。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对于确诊统计只到2022年12月23日,且当日全国确诊人数仅4,000多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中国不仅境内防疫政策放宽,也在12月27日宣布将在2023年1月8日起,入境中国仅需检附48小时内PCR阴性证明,并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旅游签证。这代表中国民众将可自由出入国境,不需受到隔离限制。当日下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中国感染的详细情况难以掌握,日本国内不安情绪正在增加(注),因此紧急宣布,自12月30日起,自中国入境、或7天内有中国旅游史者,将全面进行入境筛检。
不止日本,美国也在29日宣布,自中国(含港澳)入境旅客将需提供48小时内PCR或抗原阴性报告;意大利也同样重启对中国入境者的边境检疫。而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印度,则在境内发现中国目前主流变种病毒株BF.7(Omicron亚型),即开始随机检测入境班机,也重新整备医院量能。
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则在28日宣布,将于2023年1月1日至1月31日,针对目前中国(不含港澳)4个直航点、金马地区民众春节交通专案来台的旅客,将在入境机场或港埠进行唾液PCR检测,若阳性则采现行隔离规定“5+n”,阳性检体则送往疾病管制署昆阳实验室定序,借此边境拦截确诊者,也及早揪出变异病毒株。
长期联系福建沿海、金门、马祖的“小三通”,2020年2月疫情开始后停航,直到今年12月22日行政院宣布,小三通将在2023年1月7日到2月6日第一阶段复航,对象仅适用金马民众与中国配偶,以专案申请方式进行。
台湾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小儿感染科医师黄立民表示,各国会如此积极祭出措施,是因为中国现在是感染旺盛的地方,突然开放代表有大量人口将在短时间内被感染,从中国入境各国的旅客感染比例高,又可能带有新病毒,所以各国要依照自己的资源能力,进行适度的风险控管。
“如果一个国家相对疫情稳定,就应该加强防疫,避免造成新一波疫情;但如果现在疫情已在延烧中,相对影响就较小。”
黄立民说,撇除中国因素,台湾现阶段就在疫情上升期,中国是增加的风险变项。
中国威胁2:大量病例恐成为病毒变异的温床
各国积极对中国入境者加强边境防疫,最大的担心在于:中国境内病毒大量感染,是否会催生病毒变异,产生更具威胁性的病毒株?目前中国境内主流的BF.7,现在资料看来,并非特别毒的病毒株,但是否会持续变异,仍是各国病毒学者和防疫人员高度关切的事。
Omicron BF.7特性是什么?更毒吗?
目前在中国作为主流病毒株的BF.7,是BA.5.2.17的缩写,为BA.5的子系。在美国、英国、印度、法国、丹麦等国家都有出现。
根据国外报导,BF.7的R0值(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基本传染数,即未做任何防护措施下,一个感染者可传播病毒给几个人)落在10~18.6;而Omicron的平均R0值为5.08。
BF.7是一支高传播力的病毒株,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疲劳等,与其他Omicron病毒株没有太大差异。少数人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和腹泻;但也有无症状感染者,亦是中国疫情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此外,BF.7和BA.5最大的差异,是在受体结合域RBD有R346T位点突变,能增强免疫逃脱。英国10月一度列为关注变异株,但观察至12月认为其威胁性不大,因此取消列名。台湾感染症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台大小儿感染科医师黄立民也认为,BF.7以及中国境内检测出来的Omicron变异病毒株,目前尚未看到杀伤力高、需要特别关注的变异株。
不过,《美联社》引用感染症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 University)医学系教授斯图亚特.雷伊(Stuart Campbell Ray),他指出“每一次感染,都为病毒提供变异的机会”,担心除了变异出Omicron的子系外,也可能出现全新的变异株,最坏的情形是传播力提高、致病力也增加。
专长病毒演化的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教授王弘毅表示,因为中国实际感染人数、疫苗效果都未明,很难有机会进一步确认病毒变异机率。
“这么大规模感染的话,确实有可能产生新的病毒株,但是可能性有多大?真的没有人能估计得出来。”
王弘毅解释,打疫苗可以让体内产生抗体,若感染到病毒,体内的病毒量也会下降,人体就有较多的时间让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但若没有打疫苗,人体内病毒量太大,免疫反应来不及应对,病毒留在体内一代代复制,就可能造成突变。
不过,王弘毅认为,虽然中国采用的国药、科兴疫苗效果,产生的抗体效价可能不高,但仍比完全没打疫苗来得好,“产生全新变异株的机会应较低。”
长庚大学新兴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则认为,过去Alpha、Beta的演化,跟当时感染规模并没有成正比,且Omicron已出现、作为强势病毒株超过一年,病毒趋于稳定,“中国目前境内为Omicron为主要变异株,我预期短期之内、至少农历过年前,都还会是Omicron为主。”
施信如与李建璋都提及,台湾感染过Omicron如BA.2、BA.5的人还是可能再感染BF.7,但症状通常会愈来愈轻微;而病毒为了适应人体,通常致病力会随着演化愈变愈弱。
黄立民则有不同想法,他认为Omicron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病毒株,“演化愈来愈弱通常是数万年的结果;况且,即便是Omicron的子系,也不代表病毒比较弱,也可能出现一个新子系造成较高的致病力。”必须要持续观察中国的变异株发展。
台湾的挑战1:国内病毒定序效率低,恐令新病毒监测不够即时
病毒在中国境内的演化状况,无法从公开资讯得知,因此当中国旅客前往其他国家时,就需靠各国的病毒定序情形,来确认本土流行的病毒变化。指挥中心也表示,会将中国入境的确诊者检体,抽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定序。
但王弘毅表示,台湾历经3年疫情,定序的效率并没有增加。“从GISAID开放平台看到台湾上传的病毒全长定序,只有两千多例,英美大流行期间,是以每个月几十万条定序上传,以台湾的定序能量速度,不太确定是否能即时抓到新的变异株。”
施信如则不认为需要全数定序,她表示,台湾的定序量能是足够的,不见得一定要做到每一株都定序才有意义。“疫情应是全球性的,入境采取抽样定序,也许可以因应中国目前疫情升温,而增加定序的比例监测,但不需要针对性采取措施。”她认为,更重要的是定序结果要“公开透明”,台湾要将定序的结果上传,才能跟世界的监测系统接轨。
黄立民认为,定序的意义在于即时掌握中国病毒株的流行情况,应尽可能定序中国入境的感染者,搭配了解临床症状是否严重?有没有免疫逃脱情形?“这是每一个国家都要监视的。”
对此,指挥中心发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长庄人祥回应,目前病毒定序的抽样对象,入境者是针对机场有症状且确诊者、本土案例则是抽样重复感染者。以本周一(12月26日)公布的数字,一周定序39例。未来中国入境的个案,仍会采抽样方式进行。他也表示,因为定序结果多数重复,因此指挥中心决定将特殊、有意义的全基因定序病毒株,才上传到GISAID平台。
台湾挑战2:多种病毒齐发,如何与新冠做鉴别?
事实上,台湾的COVID-19疫情也处于上升期,12月29日确诊人数已超过2万7千人,比过去一个月确诊数多出约3、4成。指挥中心指挥官、卫福部政务次长王必胜表示,台湾这一波疫情预估将在农历春节后,即2月达到高峰,粗估约在单日3万多人左右。
同时间,还有冬季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多重病毒夹击,今年冬天疫情将格外复杂。黄立民表示,冬天适合呼吸道病毒生长,因此各种病毒都会在此时齐发,COVID-19很可能在每年冬天都迎来一波高峰。而且困难的是,呼吸道病毒的鉴别困难,单从临床症状来看,医师难以直接诊治民众感染了哪一种病毒。
要区别病毒,黄立民建议民众在出现症状时,先以快筛采检,是较好的方式。而面对中国疫情对台湾的影响,指挥中心应了解中国入境者有多少比例被感染、有没有造成家庭群聚,就能借此资料了解未来防疫要趋严或放宽。
李建璋表示,未来要透过精准管控、治疗来面对COVID-19。
“经过了3年,如今台湾已经有各种武器,可以更有信心面对疫情。”
针对外有中国疫情外溢的可能冲击、内有尚在高峰的疫情,专家建议:
第一,民众可接种次世代双价疫苗(即原始武汉病毒株混合BA.1或BA.5变异株)自保。李建璋认为,以抗体保护力3到6个月来看,“现在接种次世代疫苗,是最有效益的!”他认为,以前接种疫苗只需考虑覆盖率,但未来要考虑接种时间,在每一波疫情将起时接种,才能精准提高保护力。黄立民也认为,接种疫苗是目前的关键:
“这3年来的防疫方向没有变,都是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如果打疫苗得轻症,那也不是坏事。但现在很多人补打疫苗情况较不踊跃,就可能让感染症状变严重。”
第二,政府应扩大抗病毒药物使用范围、提高库存量。根据“公费COVID-19治疗用口服抗病毒药物领用方案”规定,抗病毒药物Paxlovid目前的适用条件为年龄12岁以上、体重40公斤以上、发病5天内且无使用氧气、具任一重症风险因子的轻中症确诊病人。李建璋说,根据目前研究,Paxlovid在早期症状出现吃,可以减少9成重症机会,也能减少长新冠,因此政府应该储备更多药物,并扩大适用对象,而此药价格昂贵,也可采用部分给付来提供。
“防疫是不分国界的,不能置身事外,保护别的国家也是保护自己,”李建璋说,各国的防守都应该积极且互相帮忙,包括可以捐赠mRNA疫苗、药物,才能让疫情真正稳定共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报导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