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多。(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龙的记载非常多,还有许多凤凰、麒麟、鳌、犼、蛟等其他灵兽、异兽的记载。那为什么这些灵兽、神兽现代人却见不到了呢?
次非斩蛟
人们常用蛟龙来称呼“蛟”,但其实“蛟”和“龙”是两种不同的生物,蛟外貌与龙相似但角较短,甚至没有,眼睛上眉部分,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故称为“蛟”。
《吕氏春秋》记载,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次非的,在干遂得到了一把宝剑。回来的时候渡长江,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侧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曾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吗?”
船工说:“没有见到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剑能保全自己,我何必要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了。
楚王听到这事以后,封他为执圭之爵。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啊,不因为将成为腐肉朽骨而丢掉宝剑的,大概只有次非能做到吧!”
黄龙驮大禹
龙,长长的身体布满鳞片,头上有两个像鹿角的角,4条腿,每条腿有着像鹰爪一样的爪,上能通天,下能潜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龙在中国的记载中有好坏之分,好的成为神圣祥瑞的象征。古老的图腾中,有很多龙的雕塑都是腾云驾雾,翱翔九天的形象。
《吕氏春秋》记载,大禹治水时,禹到南方巡视,当他渡江的时候,一条黄龙把他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大惊失色。禹仰脸朝天感慨地说:“我从上天接受使命,尽力养育人民。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对龙有什么害怕的呢?”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
犼斗龙的记载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蹬龙,为中国传说中的神兽,民间传说观音菩萨的坐骑之一就是金毛犼。华表柱顶之望天犼,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平阳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夏,平阳有犼从海中,飞至空中,三蛟、二龙合斗三日夜,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似马有鳞鬓,死后火光犹熖起丈余。
清代东轩主人《述异记》也有此次龙犼相斗的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在清代乾隆年间,平阳本地诗人张綦毋的竹枝词《船屯渔唱》里就有一首《犼斗龙》,诗云:“赤焰如烧映半空,黑云翻墨势驱风。连宵冰雹如拳下,莫是天东犼斗龙?”
张綦毋的父亲张南英是清代平阳的进士,曾编撰乾隆年间的《平阳县志》,县志说康熙二十五年发生龙、蛟与犼相争斗的事件,龙、蛟、犼从水中飞到空中厮杀三日夜,最后一犼一龙二蛟都因此毙命,犼的尸体堕入山谷还被众人看见。
龙,上能通天,下能潜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综上所见,龙等神兽从上古时代,春秋战国,到清朝都是可见并有记载的,甚至短短的民国期间也有人目击龙的存在,其中影响最大一次目击事件发生在民国二十三年7月,大辽河下游的营口市一带发现了一条身长约10米,长有四爪和鳞片和长须的活体似龙生物,善意的人们从四方涌来为其搭建凉棚和浇水,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但其后不久,在7月末,营口上空再次出现类似生物,升腾中损坏了船只和厂房,连靠站的火车都被掀翻,9人伤亡。
为什么这些灵兽神兽现代人见不到了?甚至谈起来,许多人会认为认为那些是假的。因为,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出现了巨大逆转,人们从小就被迫接受中共党文化的强行灌输及无神论,与传统的神传文化格格不入。人的不相信,加上环境的变迁及现代工业的污染,神兽也就更不会显现。
责任编辑:穆瑶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