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妇女节”(“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定在每年的3月8日,今年是在星期一,是为了感谢妇女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的一个国际性节日。
历史上有名的女性
玛利亚
第一位要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
玛利亚的故事主要记载在《新约圣经》,经上这样子说:
“天使加百列奉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玛利亚那里,她已经许配大卫家的约瑟。
天使对玛利亚说:“蒙大恩的女子,你好!主和你同在!”玛利亚非常害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天使对她说:“玛利亚,不要惊怕,你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起名叫耶稣,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
玛利亚对天使说:“我还未出嫁,怎么可能成事呢?”天使回答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
玛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离她而去了。
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过门,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约瑟是个义人,不愿意明明的羞辱她,但是想暗中休妻。正当约瑟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把玛利亚娶过来,因为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约瑟醒起来之后,就遵照主使者的吩咐,把玛利亚迎娶过来,只是没有和她同房。
那段日子,罗马王该撒亚古士督有旨意下来,叫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当时,以色列已被罗马侵占,被罗马人统治,所以,犹太人要听从罗马王的命令做人口统计。
约瑟要从以色列的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城往南部犹太的伯利恒城,伯利恒城是约瑟的祖先大卫的祖居。从拿撒勒城出发,要经过以色列的中部撒玛利亚,才可以到以色列南部的伯利恒城,全程约150公里,路程遥远且艰辛,更何况玛利亚已身怀六甲,估计行程需时一个星期。因为人人都要回乡,沿途旅客众多,到了伯利恒城,客店已满,他们就惟有住进了马棚,适逢玛利亚要临盆,就在马棚生了婴孩,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
第二位要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是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生于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15年,是汉元帝时期的宫女。
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她们分别时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她们的样貌非常出众,被不同文人称为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沉鱼”是指春秋时期的西施的美貌,传说西施在越国浦阳江边浣纱的时候,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花容月貌,都惊艳得沉入江底,不敢再浮上水面去凝视她;“落雁”是形容西汉时期的王昭君的美貌,传说王昭君出塞西域的时候,她行于大漠的途中,感怀身世一直被冷落在汉宫中,现在又远离家乡去到西域和亲,因而弹奏一曲琵琶《出塞曲》,怎知,天边飞过的雁听到幽怨和感伤的音乐,肝肠寸断,纷纷掉落在地;“闭月”出自于曹植的《洛神赋》,是描述东汉末年貂蝉的美貌,传说貂蝉在花园中拜月的时候,天上的云遮蔽了月光,可见貂蝉的容貌比月亮还漂亮,月亮也感到自愧不如隐蔽起来;“羞花”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名为《西施》的诗,是描写杨贵妃的美貌,杨贵妃在花园中赏花的时候用手抚摸花朵,花瓣都收缩起来,可见杨贵妃比花朵更娇美,花朵自叹不如都羞愧得垂下头来。
王昭君于公元前38年以民间女子身份被选入宫。因为入宫的女子太多,皇帝不能一一鉴赏,便先由画工将宫女的容貌描绘,然后皇帝再从图画去甄选宠幸的宫女,品格高尚的王昭君不愿意贿赂画工毛延寿,于是,毛延寿便故意丑化她,令皇帝看不上她。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来朝,看中了王昭君,他提出一个条件,若汉元帝要求北方边境安宁,要汉元帝允许将王昭君许配给他为妻,汉元帝这个时候才发现王昭君有着艳压群芳的美貌,但是,为了北方的安宁,唯有答应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将王昭君送到匈奴去和亲,王昭君亦一直就住在关外,于公元前15年在域外逝世。最终,汉朝以王昭君一人来换取了数十年边境的安宁,直至王莽于公元前2年篡汉为止。
杨贵妃
第三位要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是杨贵妃。
中国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生于唐朝公元后719年至756年。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后736年),杨玉环受封为寿王妃,成为寿王李瑁的妻子。天宝四年(即公元后745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历史她叫她做杨贵妃,当年,杨贵妃只得27岁,而唐玄宗已经是61岁的老人家了。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所描述,杨贵妃“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当然备受唐玄宗所宠幸。她的宗族因而得到加官晋爵,权倾朝野,杨氏家族一朝得志,专横跋扈,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更把持朝政,使唐朝政治趋向腐败,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后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以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直捣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兵马逃往蜀中(即四川成都),途经马嵬(粤音“危”)坡,护驾禁军兵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杨国忠祸乱朝纲,唐玄宗批准斩杀杨国忠,而力保杨贵妃。只可惜军队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引发“安史之乱”,不诛杀杨贵妃就难以振奋士气,唐玄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赠白绫赐死杨贵妃,时年756年,终年37岁。“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玄宗曾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始终未寻获。至今,杨贵妃的死仍然众说纷纭。
日本的学术界认为当时禁军将领陈玄礼和太监高力士不忍滥杀无辜,设计将杨贵妃护送逃走,交由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和藤原刷雄经海路逃至日本,于久谷町久津上岸。当年,日本非常尊崇和仿效唐朝,杨贵妃抵达日本之后,受到女天皇孝谦天皇的接见,亦得到日本皇室的礼遇,把她许配给藤原刷雄为妻,安排在奈良的和歌山上居住,之后,日本迁都平安京(即今日的京都),她又跟随皇室搬迁到京都,30年后病逝,享年68岁。日本山口县又称为“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女士出示家谱,显示她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亦声称她是杨贵妃的后人。
德兰修女
第四位要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是德兰修女。
德兰修女(Mother Teresa),罗马天主教会称她为“Saint Teresa of Calcutta”(“加尔各答的圣德兰修女”),是印度籍阿尔巴尼亚裔人(Albanian-Indian),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鄂图曼帝国(即今日的马其顿共和国)科索沃州的北马其顿(North Macedonia,the Kosovo Vilayet of the Ottoman Empire)。她生长在一个天主教家庭,父亲是一位杂货承办商,有哥哥和姐姐。
1928年,德兰修女18岁,她从马其顿去到爱尔兰,在“罗雷托女修道院”(the Sisters of Loreto at Loreto Abbey in Rathfarnham,Ireland)学习成为一名罗马天主教传教士。
1929年,德兰修女从爱尔兰前往印度大吉岭(Darjeeling)的“罗雷托女修道院”继续攻读神学,并在修道院附近的“圣德兰学校”(St.Teresa's School)任教。
1931年5月24日,德兰修女决志终身成为一名罗马天主教修女,正式名为“德兰修女”(Sister Teresa)。
1937年5月14日,德兰修女在加尔各答东部恩特利勒“罗雷托修道院学校”(the Loreto Convent School in Entally,eastern Calcutta)担任教师,1944年擢升为校长。德兰修女尽管满意学校的教书生涯,但是,她对加尔各答的贫困感到越来越难过。1943年,孟加拉(Bengal)发生饥荒,引致多人死亡,更引发德兰修女慈善之心。
1946年9月10日,当德兰修女乘火车前往加尔各答大吉岭的“罗雷托修道院”(the Loreto Convent in Darjeeling)途中,她觉得她得到神的呼召,命令她“要离开修道院,去帮助生活在他们中间的贫苦大众,否则就是违反信仰。”差不多同一时间,德兰修女(Sister Teresa)擢升为“德兰教母”(Mother Teresa)。当时印度的贫富差距很大,到处都是麻疯病患者、乞丐和流浪孩子等等。1947年东巴基斯坦脱离印度独立,加尔各答涌入了数以万计的难民,霍乱和麻疯病等传染病严重爆发。
1948年,德兰修女入籍印度。教皇庇护十二世赐给德兰修女“自由修女”的身份去推行慈善工作,并拨一个社区和住所给她,好让她去帮助有需要的贫苦大众。德兰修女于是在巴特那(Patna)花了一段时间在“圣家医院”(Holy Family Hospital)接受基本的医疗训练,寻找志同道合的修女和义工帮助,进入印度的贫民窟(粤音“忽”)去帮助贫苦大众。她同时亦将教会的修女服饰改为印度妇女的传统“沙龙”(salon),那件“沙龙”就是在白色的布长裙上困上蓝色边,给人一种简洁的感觉。
1950年10月7日,德兰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博济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去推行各类的慈善事业,白色的布长裙上困上蓝色边顺理成章就成为“博济会”修女和义工的制服。
1952年,德兰修女成立第一所“善终医院”,名为“Kalighat Home for the Dying”,为穷苦大众提供免费的临终医疗护理,让病人有尊严地逝世。稍后,她将一个弃置的印度教寺庙改建为“善终医院”,命名为“清心之家”(Kalighat,the Home of the Pure Heart)。
自1950年代以后,“博济会”开设了很多中心、收容所、医院去免费收容、管教、医治贫苦无依的人士、孤儿、病人、痲疯病人、精神病人、爱滋病人、肺结核病人等。这些中心、收容所、医院急速发展,因人手和经济严重不足,德兰修女开始向国际招募义工和筹募款项,透过志同道合的人士、义工和受助人的口耳相传,终于打开了世人对德兰修女的信任、敬佩和尊崇,世人纷纷向应德兰修女的呼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使德兰修女的慈善工作比较畅顺的推行,并发展到向全球123个国家推行慈善活动,总计达610个项目之多。
1979年,德兰修女获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1997年9月5日,德兰修女逝世,享年87岁时,印度替她举行了国葬。
从乐曲中反思
Mirusia主唱德国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1825年创作名曲“Ave Maria”(《圣母颂》)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他生于1797年、死于1828年,享年31岁,他这样子去形容他作曲的过程:“我作起曲来像神一样,简单到将已完成的乐曲去抄写下来就完成了。”他还说:“When Ihave finished one piece,I begin another,”(“当我完成一首音乐作品之后,我就开始另一首音乐作品。”这里表示他的乐思是源源不绝的、不会间断,旧的一首乐曲刚刚完成了之后,新的乐曲的乐思就又涌现在脑海中。
当贝多芬看完年轻的舒伯特的作品之后,大声赞叹“舒伯特确实拥有从神而来的火花!”(“Truly Schubert possesses aspark of the divine fire!”)贝多芬认为神不断不停的提示着贝多芬他自己的创作,同样地,他也觉得神也在提示着舒伯特的创作,他认为舒伯特创作的方式就如他的一样,有神的启示,所以这句说话并非只是一句普普通通赞赏的说话。
舒伯特的音乐启蒙老师这样子描述舒伯特在孩童时期的作曲过程:他这个孩子所学习到的所有东西都是从神而来的,作为一位作曲家,他的乐思来得完全不费精力和非常快速,他是一位自然的天才。(During his lifetime,Schubert was recognized as anatural talent—one of his first teachers said,“He has learnt everything from God,that boy”—and he was known as acomposer to whom music came effortlessly and quickly.From“Franz Schubert,reaching for the stars”Published December 14,2013 Authored by Phillip Huscher,Genius of Schubert.)
乐评家Gibbs(吉布斯)这样去评论舒伯特的作曲方式:舒伯特是由上天差遣下来的古典时期的一位作曲天才,他无需花费任何气力就自然而然的写出了数以百计的音乐作品,这就是说舒伯特在作曲的时候完全是不费精力的。("It was embellished--without supporting evidence--into that of an underappreciated'heaven-sent'classical genius whose hundreds of compositions poured forth'naturally,'which is to say,without effort,"Gibbs says.)吉布斯还坚称音乐只是从作曲家的笔中“倾泻而出”。(Gibbs also maintains that allegations that music simply"poured unbidden"from the composer's pen.)(Quoted from‘A New“Anti-Biography”of Composer Franz Schubert Undoes 150 Years of Distortion and Trivialization-UB musicologist challenges portrayals of classical music's enigmatic genius”By Patricia Donovan,News Center Official UB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a,University at Buffalo.)和声之王(the King of Harmony)是指贝多芬,而歌曲之王(the king of song)当然就是指舒伯特,意思即是说舒伯特能够继承贝多芬将音乐发展下去,即意味着神将音乐从贝多芬传到舒伯特去,好让舒伯特能够将神传音乐传递下去。这是我个人的演绎。
Karl Holz(卡尔.霍尔兹)一位与舒伯特同时期的小提琴家这样子形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关系:“和声之王在音乐的交汇处中友善的交棒给歌曲之王。”(“The King of Harmony had sent the King of Song afriendly bidding to the crossing.”)(Quoted from‘A New“Anti-Biography”of Composer Franz Schubert Undoes 150 Years of Distortion and Trivialization-UB musicologist challenges portrayals of classical music's enigmatic genius”By Patricia Donovan,News Center Official UB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media,University at Buffalo)
舒伯特的作曲过程,跟巴哈、韩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萧邦、布拉姆斯的一样,他们的音乐都是“从神而来”、“从天而来”,乐思都只是从作曲家的笔中“倾泻而出”,他们的创作都“如有神助”、“完全是不费劲的”,你们认为是巧合吗?我当然认为不是,只是神有意将乐曲的意念传递给他,将西方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好去奠定西方的文化和音乐文化。
天主教相信玛利亚是特别为诞生耶稣而派到人间的,是“天主之母”,无原罪、无玷污童贞女、后蒙召升天,成为中保圣人,可以代人祈求赦罪。
《圣母颂》的歌词说:慈悲的圣母玛利亚!请聆听少女的祷告!请抚慰我这心中悲绝,让我们安祥的睡在您的庇荫下,让我们脱离灾难、痛苦等。这首歌注重祈祷时的虔敬、神圣与平静的气氛。
东西方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有提及神人同存和事的记载。
殷桃主唱《杨贵妃秘史》主题曲《我还是我》
歌词提到:“不知道人家怎样传说,我就是我,只是一个女孩,我喜欢美丽,我也想逍遥。不知道历史怎样评说,我就是我,只是一个女人,我享受爱情,我渴望平静。说不清,为何遇见他,就这样,一路走过。我还是我,只是一个女孩;我还是我,只是一个女人。”歌词这样子写,在作词人尤小刚的心目中,应该是反映杨贵妃性格的一面,可能亦得到不少女孩子和女士的认同。
Madonna主唱“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阿根廷前第一夫人伊娃‧贝隆(Eva Peron)(1919~1952)是前阿根廷总统贝隆(1895~1974)的第二任太太,她从一个乡村小姑娘一跃而成为受万人敬仰的、在当时可说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士,她在阿根廷大大提升了女性的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福利、卫生、医疗和贫穷等,对阿根廷人民来说,她是一个伟大的领袖。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As to my calling,I belong to the world.”这句名言出自德兰修女,意译就是:“对于我的召唤来说,我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言下之意,人要为全世界上的人服务。各位听众:你又有没有这般雄心壮志呢?
小结
愿各位能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