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文苑】文史常识之廿九:标点符号史话(图)

作者:园丁 发表:2018-07-01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标点符号就是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就是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Pexels)

 

现代文明社会,人们免不了与社会接触,与外界交流。语言和文字就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而标点符号就是书面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曾做过教育研究工作。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经谈到中国文字的产生和演变。人说话声音有抑扬顿挫,有连贯也有停顿,那么中国古代文字作品,是否也有现在人们使用的标点符号哪?没有。你可以在以前的甲骨文或钟鼎文拓片上仔细观察,那上面没有标点符号。在竹简和一些篆书,隶书和楷书的古籍中,也看不到今天人们使用的这种标点符号。

在汉朝以前,没有纸张,文字最早是刻写在甲骨或铸造在金属器具表面,后来刻写在竹木上或书写在丝帛上,古代人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即使在汉朝以后的若干朝代出版的古籍中,也见不到今日人们使用的标点符号。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书籍,多数是不使用标点符号的。

既然中国古人不使用标点符号,那么读古文,就必须会“断句”。否则会闹误会。例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二》记载了一个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kui)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也”。

这段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讲的故事就是:鲁哀公听人说夔有一只脚,就觉得奇怪,问孔子是否相信。孔子对哀公说:“夔是在尧时期通晓音律,对天下实行音乐教化作出贡献的一个人,他是一个乐官。他长得和其他人一样,怎么会是一只脚?舜继尧位以后,曾经想另寻他人做乐官,尧就告诉舜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

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判断出,告诉鲁哀公说夔只有一只脚的那人,是因读书没能正确“断句”而造成的误会。

据《礼记・学记》记载,有“一年视离经辨志”。这里的“离经”就是指“断句”,“辨志”是指辨解文句的内容,“一年视离经辨志”的意思是说,学生学习一年以后,要考核他的“断句”“辨志”能力。

读书对“断句”做记号始于汉朝。就是在读书时,在书上一句话的旁边,用笔做一个记号,这种记号有的是用一个“对勾”,有的是用一个朝下的“箭头符号”。符号的作用相当于今日我们使用的“顿号”,表示句中的停顿。

到了宋朝时的古籍,这个“勾号”被人换成了一个“圆圈”。使用“圆圈”断句,所画圆圈有大小两种。如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每章之前用一个大圆圈,每句之后用小圆圈。

到了明朝,随着刊本小说的印刷发行,才使用了“人名号”和“地名号”。“人名号”就是在人名旁边划一条单线,“地名号”就是在地名旁边划双线。那时的书是竖排版,当然就是划竖的直线。

其实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它是从欧洲输入的“舶来品”。

欧洲在公元8世纪,在书写的文字中就已经使用了冒号,分号等。到15世纪,在威尼斯,有一名叫阿尔德・曼努齐的个印刷师,他在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几个新的标点符号,并且对所有标点符号规定了用法。西方文字中的标点符号,从此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

中国引用西方标点符号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的事。

向中国介绍西方标点符号的第一个国人是张德彝(yi),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个外交官。他在《欧美环游记》中讲了西方人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严复是第一个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写书的国人,他的书名是《英文汉话》。

1897年有个广东人叫王炳章,他取中国文中原用的“圆点”及西方文中的“句读勾勒”,草拟了10种标点符号。后来胡适,钱玄同等作家,教授开始在其作品中使用。

1919年胡适,钱玄同,刘复等六位教授在国语统筹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个方案,要求政府颁布施行。他们提出的这个《新式标点符号方案》,包括了“,。;?!--《》()”等。

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53号训令,即《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

1951年中国大陆中央政府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办法。规定了14种标点符号,即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专用号。

中国民间有许多使用标点的有趣的传说,在此仅举两三例:

我在《漫谈岁寒三友》的文章中,曾经介绍到过明朝的文学家,画家徐渭,这次讲的故事就与他有关。徐文长晚年穷困潦倒,以买书画为生。难以度日时,就到亲友家中做客,时间一长,主人有点不耐烦,不想留客,但又不好意思对他直言,恰恰又逢阴雨天气,于是就在墙上写了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主人的原意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渭看后就给点上了断句符号,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还对主人说:“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那我就多住几日吧”。弄得主人哭笑不得。

还有一个关于遗嘱的故事。有一老人去世了,留下亲笔写的遗嘱是:“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这个无标点符号的遗嘱,可做两种解释,一是“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完全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另一种理解就是“八十老翁亲生一子。所有财产传给女。婿外人,不得争夺”。这就是写文无标点造成的歧义。

还有一个现代人的故事,即写信不点标点造成的不同理解。有一个青年人,在外打工,写了封信寄回家,他写的是“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他妈看信后,伤心的流泪。为什么?她理解成“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他爸把信拿过来一看,笑了,他说“儿子说他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还挣了很多钱”。

责任编辑:李云飞 来源:看中国专栏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