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位列三公” 你知道是哪三公吗?(图)

发表:2016-10-12 19: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历朝历代的“三公”都有些不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大家平时在看古典小说或者古装戏时,常常听到某某“位列三公”,那么,位列三公又指的是哪三公呢?其实,“三公”是在中国古代政府中, 辅佐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为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三公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西周就出现了,《尚书·周官》说:“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不过,三公虽早已有之,但历代所指的具体官职并不完全相同。

西周时期的“三公”是太师、太傅和太保。

到了秦朝,“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在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中枢。其中,丞相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处于独尊地位;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不过调动军队仍然需要皇帝的命令;御史大夫则为最高监察官,负责监察百官。

到了西汉后期,“三公”分别为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

东汉初期,“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不过到了此时,“三公”虽然各自开府置府僚,号称宰相,但并无实权。魏、晋、宋、齐、梁、陈等都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

至隋代,“三公”不再开府,僚佐也全部被撤销,完全变成虚职。《唐六典》记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唐宋以后,“三公”逐渐变成加官、赠官,类似于享受一种行政级别。三公制虽然一直沿袭到清朝,但其真正作为显贵官职并拥有实权,是从秦朝开始,一直沿用到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才逐渐衰落。



责任编辑:人生若只初相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