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贤相录:管仲相齐成霸业(图)

作者:楚天 发表:2014-11-16 04: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管仲,网络图片。

相者,原为辅助之义,后引申为辅助国君,管理国家政事者称为相。在春秋时候,“相”一词已出现,但非为官职,只是代表居于辅助国家的地位。据《史记•秦本纪》载,至战国时,秦“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相”始为正职。

《荀子•王霸》曰:“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丞相是中国古代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为百官之首,统领外朝官员。天下百官奏事,须经丞相,而重要政策亦须由丞相领衔奏请;对于郡国百官则有考课论赏及任免之权,并需收阅各地“上计”。换言之,丞相是朝廷上行政权力最大,助天子理政之最高负责人。《汉书•百官公卿表》尝简言其职掌为“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然则,何谓贤相?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在相位之治世名臣者;或据《荀子•富国》云:“若天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或举明代焦竑《玉堂丛语•文学》语:“承上问而不蔽下臣之美,贤相之盛节也。”另又有《曾国藩家训》曰:“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中国数千年来,朝代更迭,贤相辈出,且看下文一一道来。

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故又称管敬仲,生于颍上(颍水之滨),为周穆王的后代。管仲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他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少时丧父,与家中老母相依为命,生活贫苦。他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他和挚友鲍叔牙后来分别做了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师父。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动乱,齐襄王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弑君自立。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力争尽快赶回国内夺取君位。管仲为帮助纠当上国君,埋伏中途欲射杀公子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铜制衣带钩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装死倒下。随后,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协助下火速赶回齐国,抢先登上君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为绝后患,遣书给鲁庄公,要求鲁国杀死避难于鲁的齐公子纠,并交出公子纠的近臣管仲和召忽。鲁庄公在齐国压力下处死公子纠,并将管仲遣送回齐。齐桓公欲杀死这个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敌管仲,但被鲍叔牙极力劝阻,鲍叔牙称管仲乃天下奇才。鲍叔牙认为管仲有五点比自己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 鲍叔牙希望齐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议,拜管仲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

管仲相齐后,一心辅佐齐桓公的霸业。他为使齐国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民足、国富、兵强,对齐国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行政方面,他整顿和划分行政区和机构。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得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

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中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三十四年(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派人送祭肉给桓公以示嘉奖。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举行受赐典礼,并依据管仲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桓公尊为“仲父”。

管仲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主张法治,认为国家治理得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守法不分贵贱,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认为“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