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图)

发表:2014-10-14 07: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杜子美曾经写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把写文章提高到经世治国的高度。而在另外一首诗中则写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里,讲的却是文化的传承问题了。写作究竟有没有杜甫说得这样重要,或者说文化究竟能在社会的变革中起多大作用,确实是个值得细细思考的问题。不过,对写作者而言,严谨一些,力争不成为“垃圾制造者”,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吧。

蒲松龄曾经写过一个和尚靠鼻子品评文字好坏的故事。故事里讲到,山西平阳县的王平子进京赶考,在客店里遇到一位姓宋的书生。有一天,宋生带着王平子去见一个瞎和尚。这个和尚是一个鬼,乃前朝写文章的名家,他有一种特异功能,只要把文章烧了给他闻一下,立马就可以判别出文章的优劣。

有一次,宋生烧了一篇王平子的文章,和尚用鼻子嗅了一下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

接着,烧了几篇古代大家的文章,和尚说,“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归、胡二人指的是明代作家归有光、胡友信)

到了后来,当场又烧了另外一个人的八股文,不料和尚用鼻子闻了之后居然臭屁连连。瞎和尚一边放屁一边说,别烧了,千万别烧了!简直难以下咽,再烧我就要吐了!读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世人痛批别人文字“狗屁不通”的,大约就是这种情形了。

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写过一个老学究的遭遇。讲到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的时候遇到了死去的朋友,这位老友在阎王面前当差,要去南村勾魂索命的。两个人一路同行,路过一个破屋子,老友告诉他:这是读书人的房子。问其原因,鬼回答说:“人们白天忙忙碌碌,没精打采,只有到了夜晚进入梦乡时,才聚精会神。平日里所读的书籍,字字闪耀着光芒,从身体里喷发出来。像屈原、宋玉这样的人,他们身上发出的光芒,可与日月星辰比光辉;学识文章差一些的人,其光芒也有数丈高,接下来的越来越差,不过就算最差的也会微光闪闪,如同一盏油灯那样照亮窗户……”

老学究对此很感兴趣。问朋友道:“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

鬼想了很久,不好意思地说:“昨天我经过你的书馆,你正在午睡,发现你胸中的文字,字字变成一团黑烟,笼罩在屋上。你的学生朗读的声音,好像发自浓云迷雾之中,我确实没有看到什么光芒,不敢随便乱说。”

这个故事,当然是古人编排来挖苦那些学问不济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的。但是,反观古今那些擅长拍马溜须、喜欢靠出卖良知来达到个人目的的文字,它们指鹿为马,读来不也是臭屁连连吗?



来源:今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