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庐山抗战宣言〞
【看中国2014年01月11日讯】
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史上空前的大血战,就是从日本侵华开始。纵观整个战争,61个国家遍地烽火,但只有4个国家政府坚持抗战,中国是其中之一(另三个是英国、美国和苏联)。当时,中日两国陆军军火装备之比是1:3,加上海空军,军事实力全面之比不下于1:10。抗战之初,全球舆论哗然,众口一词:中国必败。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军民不畏强敌,奋起拼搏。
如果从1931年9.18算起,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史,全世界有口皆碑:中华民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大民族!
二、惨烈悲壮惊天撼地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兵士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遂开枪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军二十九军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
“七七”事变爆发后,次日(7月8日)清晨5时30分,驻守宛平城的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秦德纯将军厉声下令:“以宛平城和卢沟桥为我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让人!”几日后,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50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7月28日、30日,日军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
很快,蒋介石采纳陈诚的建议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打持久战的战略大方针。为了避免在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与日军作战,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地形抵消日军装备精良机动快速的优势,尽量分散敌军兵力,扩大战场,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蒋介石主动在上海发起了“8.13”淞沪大会战。
虽然由于实力悬殊第二次淞沪会战中方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歼敌5万多人,特别是在战略上成功地实现了预定目的,粉碎了战争罪犯“三个月征服支那”的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导致日军无力占领全部中国。上海国民革命军3个月的奋勇抵抗,掩护了党政机关、学校和大批工商企业转移内地,为抗战保留了元气。
八年全面抗战,国民政府坚持正面阻击强敌。先后共组织了22场大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成功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并且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起最终打败了日本强盗(请注意,如果没有正面坚强有力的阻击,仅靠零敲碎打的游击战,中华民族必然亡国而无疑)。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部覆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将军阵亡90余人(八路军1人——副参谋长左权)。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击毙日军48万3708人,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死于与国军会战中。(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战亡,其中3名死于与八路军交战。)
另有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累计为2062万人,累计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结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
中国抗战之艰苦险恶、战绩之震撼人心,举三例可以管窥豹。
8.13淞沪大会战
1937年“8.13”淞沪大会战堪称中外史上一场空前的大战恶战。中方以冯玉祥挂帅,9月11日后由蒋介石亲任总司令,集结兵力达75万,占全国军队的1/3。其中一大半为中央直属部队,各地方部队也争先恐后踊跃参战。
日军在上海的兵力虽然只有十多万人,但装备超强,拥有重炮三百多门,坦克战车二百多辆,飞机三百余架,大小舰只七十余艘,以陆海空军在上海与中国军队进行立体决战。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日军,蒋介石在部下的陪同下经常出现在上海前线指挥督战。10月中旬的一天夜里,蒋介石带领第1预备军司令长官李宗仁、大本营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等高级将领去淞沪前线。列车行至苏州近郊,突遇几十架日机轰炸,满天照明弹把夜空照耀如同白昼。列车成了敌机攻击的目标。机车紧急刹车成功,蒋介石等人赶紧下车钻进站内,得以侥幸保全性命。10月22日,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乘一辆小车赴上海前线慰劳将士,车行途中,一群黑乌鸦似的日本飞机飞临顶空,扫射轰炸,情形万分危险。司机加大油门想从浓浓的硝烟中冲出险区,不料车速太快,车身猛地蹦出公路,连打几个翻滚,只听轰隆一声巨响,车子在公路下搁了浅。宋美龄的肋骨被折断好几条,头、脸、身子被撞得血肉模糊,昏死过去。同车前往的澳人顾问端纳也受了重伤,动弹不得。
前线将士对敌寇仇深如海,誓同侵略军血战到底。许多部队在日军重炮、飞机的轰炸,坦克的冲击下,誓死寸土不让。许多阵地被敌人的炮火摧毁殆尽,他们就将战死的战友尸体垒成工事,与日军血战。用武士道精神训练出来的日本皇军,见了中国军人这种惊人的守土血战精神,也无不为之惊恐失色。
“8.13”淞沪大会战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33500余人,其中中央正规军18万多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参战将军黄维事后痛定思痛发出的悲怆感叹。以这句话为题的的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我们一天要消耗一个师!”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劳声寰说,“头一仗我们的师长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剩下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师、旅、团长都要至前面督战,后来他们都牺牲了……你想想,我们的牺牲有多大……”当年参加淞沪会战的军官易谨与劳声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忆往事,两位老人都泣不成声。
第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我们一个师1.5万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在一片沿江平原的淞沪战场,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从全国各地仓促赶来的中国军队几乎连完整的工事都无法修筑,全凭血肉之躯,就这样常常整连整营战死,而后继部队的士气却从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无前。
以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第98师为例,在仅仅18天的作战中,伤亡达4960人,几乎占全师兵力的62%,其中仅阵亡的营级以下军官就有约200人。
陶峙岳为师长的第8师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进入淞沪前线时,其装备甚至仍以20年代的汉阳造步枪为主,全师根本没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沪战场,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部队,全无派系争斗中的推诿,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职责。第8师参战近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的8000余人减员到700人!在战争最为激烈的蕴藻浜战场,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个连在10分钟内就全部阵亡!战争中先后有数十位少将甚至中将阵亡,甚至有中国将领因为失去阵地而毅然自杀成仁。
台儿庄会战
作者不详——谨致敬意——全文照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开始以打通津浦路、占领徐州为作战目标。敌“华中派遣军”于12月中旬组织大约八个师团的兵力,先后自镇江、南京、芜湖渡江北进;敌“华北方面军”第二军沿津浦路向南推进,一直挺进到鲁南大运河一线。
时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认识到:“抗战至此,已是千钧一发的关头,我如能在津浦线上将敌人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新部署,则我们抗战还可继续,与敌人作长期的纠缠……如我军在津浦线上的抵抗迅速瓦解,则敌人一举可下武汉,囊括中原,使我方无喘息机会,则抗战前途便不堪设想。”
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守军与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广阔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这场战役经过津浦路沿线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徐州外围战与徐州突围等三个阶段。
1938年3月初,台儿庄会战打响了。日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目标是:挺进到兖州、邹县、济南的第十师团,由邹县南下,攻占滕县、临城,歼灭该地区的中国军队,占领至大运河以北地区;第五师团向临沂地区挺进,占领沂州后,进至峄县,协助第十师团作战;上述目标达到后,继续扩大战果,扫除徐州外围,为下一步会攻徐州打下基础。在这场会战中,中国守军进行了临沂战役、滕县保卫战、台儿庄大战,并最终取得台儿庄大战的巨大胜利。
1.临沂战役
临沂是鲁南重镇,又是军事要地,若被敌人占领,敌人两支主力合流,将大大增强对中国守军的攻击力,陇海铁路的东段及连云港以至台儿庄、徐州,必将受到严重威胁。
1938年3月初,日军由莒县西南的夏庄、黄庄向临沂逼进。中国守军一一七旅补充团负责防守临沂北面外围葛沟。李振清团长在向二连下达命令时极其严肃地说:“临沂葛沟这次战役,胜负至为重要,一定要有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不惜牺牲,歼灭日军!”全连官兵表示,宁愿战死沙场,也不当亡国奴。3月9日下午1时左右,300多名敌军,步、骑、炮配合,向二连葛沟阵地发起猛攻。二连沉着应战,敌未得逞。翌日从8时开始,敌机六架分为两组轮番向二连阵地轰炸。敌机投下一批炸弹,刚刚飞走,敌炮便接着猛轰,整个阵地和村庄化作一片火海。接着敌军骑兵冲向二连阵地,二连官兵集中火力,勇猛还击,双方伤亡都较惨重。第三天,即3月11日凌晨,日军向二连阵地发起第五次进攻。先以炮火轰炸约一小时,继以装甲车三辆为先导,200多名日军向二连阵地猛扑过来。双方激战两小时,二连守军又打退日军进攻。下午5时许,日军组织第六次进攻。这时由营长亲率的一个排前来增援。二连排长李宗岱向营长请战,要求带一支敢死队迂回到敌阵拦腰奇袭。营长同意后,李宗岱大声叫道:“弟兄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不怕死的跟我来!”立即有50多人报名参加敢死队。李宗岱挑选了20多人,每人腰系四五枚手榴弹,手执大刀,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摸进敌营,甩完携带的手榴弹后,就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敌军阵脚大乱,向后溃退。12日凌晨,日军又开始用大炮、飞机轮番地对我方阵地进行轰炸。到了下午,中国守军又英勇顽强地打退了敌人的第八次进攻。经过连日作战,二连伤亡过半,包括伙夫、勤杂在内,剩下还不足50人,能够直接参加战斗的仅40人上下,而且都疲惫不堪。13日拂晓,200多名日军向二连阵地发起第九次进攻。中国守军利用墙边屋角、断壁残垣,与敌争夺每一寸土地。血战持续到下午,战斗十分惨烈,中国守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阵地岌岌可危。恰在此时,敌人后面传来枪炮声,五十九军援军赶到,敌人向后撤退。
3月14日晨,临沂附近守军各部按计划发动猛烈攻势,激战到17日凌晨2时许,敌军终于不支,遗尸干余具,向汤头、莒县方向溃退。
敌第五师团南进临沂受阻,未完成挺进鲁南与第十师团会攻徐州的任务,其司令长官板垣征四郎恼羞成怒,立即调兵增援,并下死令必须在短期内攻破中国守军临沂防线。临沂再次告急。战至26日下午,我军损失严重,守军一部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敌军又增加四五千人,从三面包围临沂城,战局进一步恶化。在此危急关头,我方支援部队29日赶到,当天夜22时,临沂方面中国守军发动全线反击,临沂保卫战取得第二次胜利。
临沂战场两次击败敌军,打乱了日军的作战计划,迟滞日军板垣第五师团南进达一个多月,为中国统帅部和第五战区调遣军队、部署台儿庄会战赢得时间,为中国守军夺得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
2.滕县保卫战
敌“华北方面军”3月10日向其所属第二军等部发出命令,击溃大运河以北的中国军队。3月14日,敌第十师团三十三旅团由邹县南面向中国守军阵地展开正面攻击。日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一面加强正面攻势,胶着并吸引中国正面防御主力部队。同时派一支有力部队,避开正面阵地直接进攻滕县县城。一旦占领滕县,迫使中国正面阵地守军全军覆没。
当时担任滕县守城的中国部队有2000余人。3月16日晨,敌军约30门大炮,向滕县县城猛烈轰击两个小时,接着,12架敌机在上空又进行疯狂轰炸和扫射,城内一片火海。随后,敌军集中炮火对县城东关南半部寨墙的突出部进行猛烈轰击,寨墙被炸开一、两米宽的缺口,然后敌军集中数十挺轻、重机枪火力,对准缺口猛烈射击,掩护步兵冲锋。但敌人多次进攻都被我军击退,双方损失都很大。至下午5时许,攻击东关的敌军和我军展开肉搏战,战况极其惨烈,中国守军伤亡严重,但广大官兵众志成城,誓与阵地共存亡,终于守住了阵地。
日军进攻守备较弱的滕县竟日不下,且有重大伤亡。于是敌迅速调集兵力和装备,从东、南、北三面向滕县城关发起更为疯狂、猛烈的进攻。
17日早上6时左右,日军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密集轰击,敌机二十多架上空连续投弹、扫射,整个城关一片火海、遍地焦土。但中国守军仍一次次打退敌兵的冲锋,与敌军多次展开肉搏,死伤惨重。一直激战到中午12时,东关阵地仍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3月17日下午2时许,调整部署后的日军以榴弹重炮12门猛轰滕县南城墙的正面,敌机二三十架集中轰炸城南关。下午3时30分左右,敌军占领了南城墙,下午5时左右,西门和西城门以南落入敌手。与此同时,敌军仍接连不断地向东城门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弹尽粮绝,黄昏时东城门陷落敌手。滕县城防总指挥、一二二师中将师长王铭章牺牲,一二二师参谋长等随从十余人同时壮烈殉国。入夜,敌军占领了四面城墙,在城内失去指挥、各自为战的中国守军,坚持与敌对抗,彻夜枪声不断。
18日天明之后,日军进入市内。散在市内的中国守军战士,逐街、逐巷、逐屋地与敌拼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无一人放下武装,无一人投降,全部为国捐躯。城内300多名重伤员,以手榴弹互炸殉城。
3.大战台儿庄
台儿庄在山东峄县东南,紧靠大运河向西拐弯处的北岸,既是运河水运码头,又是沟通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联络的临(城)、枣(庄)、台(儿庄)铁路支线与台(儿庄)赵(墩)铁路支线的连接点,还是潍(坊)台(儿庄)和运(河)台(儿庄)公路的交汇处。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方,两者的距离仅60多公里,称得上是徐州的门户。台儿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当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之三十一师刚到第五战区时,李宗仁便将其调到台儿庄担任防卫。李宗仁已充分注意到台儿庄的重要地位,孙集团军以善于防守著称,调孙部防守台儿庄,意在坚守台儿庄。
台儿庄是个拥有1000多户人家的“大村寨”,东、西、北三面周围有约四公里左右的寨墙,并有寨门多处,但庄内面积狭小,回旋余地不大,且没有可利用于防守的地形和高大建筑物。台儿庄内民房大多是用石块砌成,一旦敌人攻进,占据一屋即是一个碉堡,中国守军不容易反攻收复,每占领一屋一街,都需付出血的代价。
在台儿庄作战中,李宗仁始终把第五战区主力置于鲁南山区的枣庄、峄县、临沂地区,并对敌发起连续攻击,使临沂与枣庄、台儿庄的敌军无法会合。对台儿庄的正面,则以重兵防守,由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统一指挥。
3月24日,日军进攻台儿庄,突入台儿庄又被赶出。敌军除飞机配合外,火炮威力大大优于中国守军,而且配有坦克参战。我军既无坦克,又无平射炮,完全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炮火坦克相拼。3月27日开始,中日双方实际上已在台儿庄寨内展开了拉锯式的肉搏战。3月28日,日军再次发起进攻,炮兵大大增加,与步兵之比已超过一比一,而且有30辆左右战车加入战斗。而台儿庄内中国守军除几门追击炮外,主要靠手榴弹消灭敌人。敌军每向前推进一座房屋,都要付出代价,进展极其艰难。当日,中国九架飞机轰炸进攻台儿庄的敌军,炸毁敌坦克11辆,鼓舞了守军的士气。
29日,日军继续攻击台儿庄。突入庄内的敌军在空军支援下,连续发动猛攻,中国守军利用民房、巷口、街道、院墙及工事奋力抵抗,勇猛杀敌,与敌人在庄内展开激烈的巷战、屋战、拉锯战。敌连日还在庄内使用毒气,我军受其损害颇重。至4月3日,台儿庄已有三分之二被敌军占领,中国守军仅据守南关一隅,死拼苦撑不退。日军更以重炮轰击,坦克猛冲,甚至日方电台已经宣称全部占领了台儿庄。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通电话请求是否可转移阵地,长官部严令死守。最后孙连仲直接与李宗仁通话,十分哀婉地说道:“报告长官,第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但是我们把敌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请长官答应暂退到运河南岸,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李宗仁对孙连仲说:“敌我在台儿庄已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五分钟。援军明天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在明晨亲来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至明天拂晓。这是我的命令,如违抗命令当军法从事。”
孙连仲与李宗仁通完电话后,亲自在台儿庄督战。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再次来电话请求撤退,孙连仲命令道:“决不撤退!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敢退过河者,杀无赦。”池峰城知道总司令守城决心已定,乃抱定与台儿庄共存亡的决心,组织抵抗。他下令拆毁运河桥,以作背水一战。孙连仲令左右翼部队以钳形攻势,抄袭围攻台儿庄的敌军,断敌归路;池峰城率部逐屋抵抗,死守不退。午夜,池峰城组织敢死队,许多担架兵、伙夫也报名参加。军需官把仅有的大洋(银元)分给敢死队员,敢死队员纷纷把大洋扔在地上,他们声泪俱下:“我们以死相拼,是为了报效国家,不是为了几块大洋!”孙连仲感动得放声大哭,再次表示,一定与官兵们生死与共,战斗到底。敢死队分组向敌逆袭,冲进敌阵,人自为战,奋勇异常,手执大刀,见敌就砍就杀。台儿庄之战,双方血战经旬,守城、攻城部队都已筋疲力竭。“战至此最后五分钟”,中国守军尚能乘夜出击,大大出乎敌人意料。敌军仓皇应战,乱作一团。血战数日为敌所据的台儿庄街巷,竟为中国守军一举夺回四分之三,毙敌无数,激战通宵,敌军被逼退守北门一隅。
日军对台儿庄的攻击从3月24日开始,已达12天,连续攻击未有间断,竟一直未能攻下,反被紧紧拖住:既定的战斗目标没有达到,反陷入被围的险境,日军开始狼狈撤退,“遗弃死伤者约四五千人”。4月7日,李宗仁命令台儿庄地区守军追击逃敌。
至此,台儿庄会战结束。
中国守军以低劣的武器和血肉之躯,与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战车相搏,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终于挡住了敌之攻势,并且伤亡日军万人左右。尽管中国守军伤亡两倍于敌,代价惨重,但把敌人从战场上打退,这是抗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
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开,举国欢腾,大大坚定和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信心、士气。
桂林保卫战——地方军抗日的光荣战例
抗战后期,日军调集重兵进行疯狂挣扎。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10月底,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起初,国民政府统帅部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以期保存实力准备全面反攻。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剩下了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是桂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甚至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
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
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一役中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三、精忠报国感天动地
14年抗战,中华民族英雄业绩灿若繁星。本文举几例如下:
迫使日军四易主帅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一步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上海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 当时,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一二八事变爆发。同日,蒋介石复出主理军事。蒋介石号召保卫淞沪,共赴国难,通电:“各总指挥,各将士,各军官学校師生诸同志均鉴:东北事变肇始迄今,中央避免战祸,保全国脉起见,故不惜忍辱负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与正义促倭贼之觉悟,不意我愈忍让,彼愈横蛮。沪案发生,对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贼仍悍然相逼,一再向我上海防军突击,轰炸民房掷弹街衢,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我十九路军将士,既起而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亡国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毋为瓦存全之心,以此与破坏和平蔑弃信义之暴日相周旋。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身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特本血诚,先行电告:务各淬砺奋发,敌忾同仇,勿作虚浮之豪气,保持牺牲之精神,枕戈待命,以救危亡。党国幸甚!。”遂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驰援上海。再调正在江西围剿共军的第十八军陈诚部入浙。
随着战事扩大,数度增兵后日方投入兵力超过三个师团七万人;2月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第14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中国军队在国民支持下,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极差,不具备全面抗战条件。尽管明显处于劣势,但中国守军奋勇抵抗竟长达两个月,迫使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担任——赫赫战功,举世惊叹!
毛泽东时代,所谓“蒋介石不许19路军抗战,19路军孤立无援”的宣传也都是欺骗国人的无稽之谈。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3年3月5日,长城抗战打响。日军向长城各口大举进犯,中国驻军顽强抵抗,形成尖锐激烈的阵地争夺战。著名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潘家口御敌,500精兵组成大刀队深夜潜入日军阵营,480人壮烈牺牲,砍杀大量日寇。二十九军将士坚守7天7夜,打退日军无数次强攻,毙敌3000多人,迫使敌军后撤。关麟徵所部二十五师和东北军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战3昼夜,4000多将士伤亡。商震部黄光华师在冷口与日军浴血搏杀,使阵地失而复得。
4月20日至26日,黄杰第二师等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进行了8个昼夜艰难的防御战,日军伤亡5000人,守军伤亡3000多。
长城抗战结束后,冯玉祥等爱国将领率领同盟军,又收复了长城沿线的康保、宝昌、沽源三县城,进而进军多伦,扼守长城。
弱旅川军气贯长虹
抗战爆发以后,在全国一片抗战声中,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抗战。据说当时的川军首领刘湘曾经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这段话可谓代表了广大川军将士的心声。30万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
川军出川后,最先进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禹)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该师官兵英勇顽强鏖战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沪抗战的70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后仅剩下600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
在忻口战役和徐州会战中,川军均表现神勇。在徐州会战中,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其中一四五师守广德,在优势敌人的围攻下,阵地失守,师长饶国华毅然率剩余仅一营部队冲入敌阵,以图恢复阵地,终因寡不敌从,身陷重围,将军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一四四师师长郭勋祺也在战斗中负重伤。二十二集团1937年底编入李宗仁战区,参加台儿庄战役,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最后弹尽粮绝,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
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川军在抗战中以硬战、血战闻名,前后出川300万兵员,共64万余人伤亡。
昆仑关攻坚战众壮士勇立奇功
1939年12月,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荣一师师长郑庭笈立了巨功。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日军在关口两侧有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担任攻坚任务的正是荣一师的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郑组织爆破手,以手榴弹塞进敌据点枪眼,舍身勇炸碉堡。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
庶民百姓亦豪杰
四川省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四、抗战名将光耀千古
郝梦龄:抗日殉国第一将
1937年10月初郝梦龄上将率所部第四军到达石家庄后,归属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指挥,参加忻口战役。这时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即忻口中间地区前线总指挥)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部。郝将军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鼓励官兵奋勇作战。10月11日,著名的忻口保卫战打响了,指挥进攻忻口的日军指挥官是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他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疯狂向我忻口阵地猛攻。当时,首当其冲的是布防于中央地区的第九军。郝梦龄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马上出击,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战况至为惨烈。
10月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增派七个旅交郝梦龄军长指挥,由正面袭击,左右两侧同时出击策应,以期夹击敌人。16日凌晨,我反攻大军分数路扑向日军阵地,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担任反攻指挥任务的郝梦龄和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将军亲自到前线督战,连克敌人几个山头,到了早晨5点,天已微明。郝梦龄恐怕天明后我军阵地受敌炮火威胁,不能巩固,不如乘胜追击,迅速歼灭残敌,于是挥兵奋进,敌军混乱,以机枪、手榴弹掩护后退。这时,郝、刘二将军已快到散兵线之前,距离敌人只有200米。在通过一段隘路时,郝梦龄被敌人的机枪子弹打中,倒下后仍力呼所部杀敌报国,而后壮烈牺牲。同他在一起的刘家骐也为国捐躯。
来源:360do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