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真爱的距离(图)

发表:2010-08-15 21: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一到七夕,千家万户纷纷过节,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姻缘美满。

人们在七夕节,最关注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最赞赏的是他们坚贞不移的爱情,最同情的是相爱的人难相聚。

七夕,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似乎总与“多情自古伤离别”这样凄美的字句有关。我倒觉得,这是个属于天空、属于夜晚,更充满了温情与欢娱的节日。七夕,会使得红尘中平凡相对的男女,能在这一天携手仰望星空、欣赏因拉长时空而永恒美丽的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宋朝的秦观以七夕节为题材创作的一首名为《鹊桥仙》的词。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的主人公,一个牛郎、一个织女,都是农耕社会的形象。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起源很早,大概与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有关。牛郎和织女,在我国很早就被称为“双星”。位于天河西面由六颗星组成的牛宿星,分布形状看上去像牛的轮廓;东面是织女星,在它的东南方还分布有像一部织布机形状的四颗星。两个星座相对,像一对恋人含情脉脉,遥相凝望。到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两星的距离在人们视觉上最近。这种神秘的天象,激发了民间创作的想象,由此引发出了美丽的爱情故事。《诗经·大东》中最早记录了牛郎、织女的情事: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中的牛郎、织女分隔于天河两岸,男的放牛,女的纺织,终日辛勤劳作,但因烦扰于彼此的无尽相思而收效不大,诗中可以使人隐约感觉到二人相望而不能相聚的幽怨之情。《诗经》中这种隐隐约约的表达方式,就构成了后世这一传说的基础。至《史记·天官书》中,便有了“织女,天女孙也”的说法。于是,在汉代的诗文中,就增加了故事的许多内容,对女主人公因被迫分离而造成的痛苦的描写更具体化了。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也说:“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表明了他们是一对长期被天河所阻隔的恋人。故事的最终完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如古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孙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故事中织女的身份、牛郎和织女的关系,他们的结合、分离与最终的命运等要点都已经具备了。唐朝韩鄂在《岁华纪丽》中所引的《风俗通》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以梁渡织女故也。”宋陈元靓《岁时广记》所引《淮南子》中也说:“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其中,牛郎、织女于七夕鹊桥相会的情节已清晰可见。越往后来,由这种美丽而神秘的天象引发出的爱情故事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吸引人: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她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不同而变幻云彩的颜色。在纺织之余,织女经常和天上的仙女们在银河中沐浴。牛郎则是凡间下界的一个贫困孤儿,还常常受哥嫂的虐待。后来,狠心的哥嫂分与一头老牛让他自立门户,牛郎在贫困中与老牛相依为命,对老牛悉心照料。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牛郎按照老牛的吩咐,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按照老牛的嘱咐,到河边拿走了一件红色的衣服,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穿好衣服飞走了,只剩下了无衣可穿、无法飞走的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夫妻二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美满幸福地一起生活了许多年,织女还为牛郎生下了一儿一女。再后来,老牛临死的时候,嘱咐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危难时可以得到帮助。织女和牛郎私自成亲的事,终于被天庭中的玉帝知道了,他愤怒地派遣天神到下界来抓走了织女。牛郎无法追赶,忽然想起老牛临终的嘱咐,急忙找出牛皮披在身上,挑了两个孩子追上天去。眼看,牛郎就要追上织女了。可就在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回到天庭中的织女,终日以泪洗面,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牛郎也思念自己的妻子,日复一日地带着孩子在天河边上翘首盼望。他们的真挚感情,终于感动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但也只是恩准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相会一次。天河上没有桥,为了帮助他们相会,人世间所有喜鹊就飞上天去,为牛郎织女在天河上搭起了一座桥,让他们在桥上相会。据说,每逢一年的七月七日,大地上就根本见不到喜鹊,原因是它们都飞到天河上搭桥去了。

由于一代又一代民间创作者的不断加工和改造,使得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越来越广,并逐渐变成了民间的一个隆重节日——七夕节。七夕节的形成,最迟在汉朝。《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于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俗。”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也有:“七月七日作面,合蓝丸及蜀漆丸,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作干糗,采葸耳,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可见汉代过此节时的热闹情形。七夕节的庆典中以女性最为活跃。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女子们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所以七夕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人一到七夕,千家万户纷纷过节,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对着星空祈祷自己姻缘美满。不仅民间注重过乞巧节,宫廷也同样热衷于此。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时,每至七夕夜,皇宫中就以锦缎结成彩楼,高达百尺,上面可以容纳几十人,唐玄宗和杨贵妃宴乐达旦。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对他们的欢乐情景有过精彩的描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宫女们则陈瓜果酒馔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又各捉蜘蛛闭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人们在七夕节,最关注的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最赞赏的是他们坚贞不移的爱情,最同情的是相爱的人难相聚。这一切,多少年来,深深地打动着中国人的心,致使牛郎、织女的传说通过文学、艺术、风俗甚至宗教等渠道,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之中。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咏叹牛郎、织女悲欢离合及七夕节风俗的诗文。杜牧《秋夕》诗云: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莹。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坐看牵牛织女星”,可见尘世中人对这段佳话的从容赏对。近年来,天文学的进步,使我们对这个神话故事又有了新的认识——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约为16光年,如果牛郎给织女打一个电话,等织女听到“喂”时,时光隧道的流转中至少走过了32年。如此漫长、遥远的时空距离,令人类叹惋。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不可逾越的距离,让两人在漫漫时空、悠悠岁月的百转千回中彼此遥望,彼此怜惜,彼此牵挂,才成就了一段美丽的爱情神话!

距离产生美,“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年一次的相会,以及其余日子里的种种回忆,因等待而产生的煎熬,还有相会刹那的激情,正是彼此存在下去的意义。在大地被人类严重污染,日子被现实过分压迫的时代,愿“七夕节”将我们的目光引向遥远的星空。

来源:中华读书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