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搞怪"申恩博物馆展出"收租院"(图)

作者:唐御 发表:2009-11-09 0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收租院”到德国 

【看中国讯】中国著名群雕"收租院"在四川美院呆了20年后,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前往德国申恩展览馆展出。作为此次德国之行主要策划人的重庆美术馆馆长冯斌表示,不少老外看得目瞪口呆,但中国独立作家戴晴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申恩博物馆和别的博物馆不一样,它最大的特色就叫‘搞怪’,就是让你觉得荒谬。所以这在申恩博物馆展出,有一种‘你看,这就是革命,这就是洗脑’,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德国之声记者认为这个"收租院"的故事是十分有争议性的,并且带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将它拿到一个文化交流的书展上向国外展出,一定有某种意图。在法兰克福书展闭幕后,德国之声记者对此问题向戴晴提出采访。戴晴直指这个展览是个"大笑话"。

戴晴说"中方这帮贪官污吏,他们要把软实力向全世界显示,已经到了利令智昏的地步。他们觉得,终于有这么一个机会,让老外来看我们的装置艺术比你们早了多少年,显示我们文化博大精深的机会。他们利令智昏,结果就送来了。...那个泥塑在法兰克福,所有人的反应都是,他们怎么敢这么干,他们是不是还相信,是不是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了真理?"

收租院简介

1965年6月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赵树桐、王官乙率应届毕业学生5人,和当地美工、民间艺人一道,以四川大邑县地主刘文彩为原型,历时数月集体创作的大型泥塑群雕。群雕共有人物114人,道具108件,有7个部分("交租"、"验租"、"过斗"、"算帐"、"逼租"、"反抗"、"上山打游击")、26个情节组成,全长近100米。 "上山打游击" 一组的造型,是在文革中增加的,后来又被删除、收藏起来了。

《收租院》中的刘文彩,是艺术化的为政治需要创造出的"刘文彩",而不是历史中的刘文彩。《收租院》的创作宗旨也是"阶级斗争为纲"。地主阶级、剥削、压迫、旧社会......刘文彩成了这一切的代名词。当时的文艺作品,除了江青的"样板戏",就只剩一个《收租院》。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