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之春》主编胡平:遇罗克说的不只是常识

发表:2009-05-02 01: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遇罗克有关人权的常识,在当时中国的环境下有着思想的力量。

遇罗克的妹妹遇罗锦,现居德国,在沉寂了二十年后,她的六十万言的传记小说《一个大童话》,在香港由晨钟书局于「五四」九十周年前夕出版。八零年,即遇罗克获平反的翌年,遇罗锦发表处女作《一个冬天的童话》,但不久后创作的《春天的童话》被北京当局所禁。八六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她的新作《爱的呼唤》。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大童话》涵盖了早先那几部作品的内容,经增加修改。

八七年离开中国而现居美国的《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为此书作了序。日前,他接受访问时说:「遇罗克比我们大几岁,算是同代人。五七年反右后,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界格外封闭,反右后的一代青年很难接触到其它的不同的思想资源,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道理,那些别的道理都被打为封、资、修,被打入另册。在那种环境下,遇罗克独立的获得一些人权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在别的国家同时代的人看来只是一些常识,但他是在当时中国那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思想,因此不能不对他那种思想的力量感到敬佩。」

胡平第一次读到遇罗克的《出身论》(文章署名北京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是六七年。当时同属于「黑五类」子女而饱受歧视之苦的胡平,「不像是在读别人的文章,而像是在读自己的思想」。受到鼓舞,他和同学们创办了成都中学生的第一份铅印小报,转载了《出身论》,不久,他受学校审查批判。七零年,他在四川农村插队当「知青」(下乡务农的知识青年学生),朋友告诉他,写《出身论》的是叫遇罗克,被北京当局以「现行反革命」罪名杀害。胡平异常悲愤,从此记住「遇罗克」名字。七八年,他考进北京大学,八零年,他参加北大举行海淀区人民代表自由竞选活动,在竞选者的问答表回答「你现在最敬佩谁」的问题一栏中,他「毫不犹豫地写下『遇罗克』」。

胡平接受采访时说,「五四」过去九十年了。「五四」提倡民主和科学,可惜的是以后的几十年,中国在民主方面却每况愈下。「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最宽松、自由度最大的背景下,当时人们对最基本的问题,反而没有给予特别重视,让它们扎下根,因而不管是遇罗克也好,张志新、林昭也好,都是因言治罪导致的恶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这十年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变化,从某种意义说,比五四更深刻。人们提出自由的原则,提出民主、人权的理念,主要是出自于对自己过去惨痛经验的反思,不是像「五四」时期那样主要靠西学东渐,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有了深刻的领悟,有内在的强大的动力。那个时期,和当年胡适他们不一样,人们接触不到西方的思想,即使有,也是只言词组。这是巨大的差异。中国人的生活经验,迫使自己思考,从中领悟自由、民主的道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亚洲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