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明专栏】 名句欣赏: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贯明 发表:2009-01-10 05: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一座灿烂夺目的艺术宝库。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大气磅礴,韵调优美。不仅格调豪壮,而且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今天信手打开了一本《全唐诗》,映入眼帘的恰好是盛唐的边塞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词中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像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感到心潮澎湃,气吞山河。它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不愧为千古奇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语出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一),原词是:"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黄河滔滔奔流,消失在远处白云之中,孤零零的一片城池坐落在万仞高山之中。羌笛为何要吹出哀怨的《折杨柳》的古曲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首句设想奇特,好像是溯流而望。这与诗仙李白《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视觉方向相反。在如此山长水远天高地阔的浩翰背景中, 一片孤城形影孤单,兀然独立于万仞群山之中。 而那条黄河则如丝如带一样把蓝天白云、孤城、群山系结在一起。这多像一幅泼墨写意的边塞图画!诗人把一座城说成一片城,以一片对万仞突出孤独之感:孤城如一叶扁舟在翰海中漂泊, 如一朵白云在天地间淹滞,正如戍守者那孤独无奈的情怀。这偏远荒凉的边塞啊, 春风都不肯光顾,而人却要背井离乡地在这里苦熬岁月。寥寥数字,就形象的勾画出了人世间的艰辛,突出了一个"怨"的主题。

根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唐朝开元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偶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貌的一位女子所演唱的就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因此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由此看来,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从中反映了西北边塞的寂寞、荒凉的情景。王之涣这首诗写出了戍边士兵的怀乡之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了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人的一生中要经历生老病死或生死离别,在各种磨难之中要想走出困境,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是非常有益的。唐诗的热情豪放,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背诵唐诗,振奋精神,是古今中华文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乐趣。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