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应变能力启蒙

发表:2008-05-02 13:1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接收到来自外在、内在的问题及刺激,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则在于促进他不断思考、学习新的解决办法等。家长如欲培养孩子好的应变能力,应先多观察,再配合他的身心发展来进行,同时要避免不当的亲子互动模式,影响启蒙的效果。
应变能力面面观

台安医院儿童发展复健中心临床心理师范盛棻表示,在婴幼儿时期,当孩子感受到外在或内在的问题或刺激,而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孩子会运用什么方式来处理这些产生的问题,即称为应变能力或因应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可能会以情绪、认知、行为上的表现,来处理这些内在或外在产生的问题,所以这也提醒了我们,应变能力和生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0~6个月的宝宝,他因应各种生理需求如肚子饿、尿布湿了、身体不舒服,或是感觉外在环境不是很安全的时候,如被环境中的声音吓到,会用哭泣的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藉此达到需求的满足。

待他略大一些,配合其肌肉发展,具备一定爬行能力或有其他的动作能力时,部分孩子可能会发展出利用身体某部位,如吸手指头,或摸摸自己身边心爱的小毯子,来寻求安全感,或作为某一些需求的表示。


而随着孩子年纪增长,认知、语言能力不断提升,他们才会陆陆续续延伸更复杂、其他种类的因应方式。如从原本只等着父母来帮忙他,发展至使用语言直接寻求你的协助。有些孩子还会试着厘清事情的源由,即用认知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之后再进展到尝试以不同方法来解决。而也有部分孩子可能采取逃避、闪躲的因应方式。

★亲子锦囊~

不管孩子的因应方式为何,其实都受限于其生理、语言、认知发展,家长若能自婴儿期开始,配合孩子的发展,一步一步给予引导,相信对于他在面对事情的态度,及思考、处理方式,都有很大的加分作用。

家中宝贝属于哪一型?!

“我的孩子就是反应快/慢半拍?”,因应能力约可粗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两大类。家长平日在与孩子相处的经验里,可能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主动性较强,面对他无法掌握的情况,他会去寻求别人的协助,或大一点的孩子,自己会尝试几个方式解决,而此亦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关;另有部分孩子则不断重复思考,想要找出答案来。至于比较被动的孩子,因应方式可能有:逃避、退缩、假装没有问题发生,或像电脑当机一样,卡在那不知如何是好,感觉相当的无助。

范盛棻表示,孩子的应变能力,大概可以分成上述几类。当然针对不同反应类型的孩子,家长的引导方式也要跟着调整。不过建议家长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别忘了考量孩子本身的气质,像有些孩子属于比较温吞、慢熟型的,所以他在寻求协助前,可能会先预作观察,或出现无助、当机般的反应,但这不代表他缺乏因应的能力,只是他需要多一点时间及准备。建议家长保持耐心,且增加观察的时间,以便能多了解孩子的应变模式,再慢慢引导他做出某一些行为或教导他。

父母的回应,决定孩子的成长!

财团法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物理治疗师黄湘茹表示,父母可以说是孩子学习新事物的第一个老师,亲子互动的品质及模式,甚至可能影响他一辈子。而在孩子应变能力的启蒙上,有几点是现代父母要特别注意的:

★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

把玩具丢给孩子自己玩,可不算是良好的亲子互动喔!不管游戏或其他活动,若能由父母带领孩子一同进行,一来孩子的配合度较高,另一方面,家长可于亲子活动中,观察孩子面对问题时如何处理,像是容易放弃或坚持等,以便能根据孩子不同的反应,给予适合的引导及协助。家长千万不要小看亲子互动的重要性,这时家长所做的,将会影响孩子面对问题的处理态度及方式。例如原本遇到事情容易放弃的孩子,若能有家长持续地鼓励,便可逐渐培养他尝试的动机。

★不要事事代劳

亲子游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都是增进孩子应变能力的重要活动,过程中孩子若遭遇困难,家长不要太急着介入或协助,应先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办法来处理,因为他越能够去思考,日后面对不同的状况就越能妥善因应。现代家长常因爱子心切,或急于求成,习惯事事帮孩子代劳,久而久之,很可能导致孩子习惯看大人的脸色来决定自己的因应方式,而不去思考、变得退缩,甚至影响其创造力等等,将来只要遇到稍微抽象、复杂的事物便无计可施。

★鼓励孩子多思考、表达

家长平时在与孩子相处、游戏当中,可以尽量多跟孩子对话,而不要老是使用“对、不对”,或“我们来玩球好了”等命令式的话语来与孩子互动。即在安全、孩子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多给予他自己决定的机会,藉以促进他思考及表达能力,而非完全由家长主导。

待孩子大一些时,且有一定表达能力了,家长的提问可以是比较开放性的,如“你要玩什么玩具”,鼓励孩子表达他的想法,如果孩子不知如何决定,家长再提醒他即可。一般来讲,随着年纪增长,各方面能力也逐渐在提升,家长应慢慢放手,增加让孩子主导的部分,这对应变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

各阶段启蒙重点&活动推荐

如同大多数的启蒙一样,应变能力培养也要配合孩子的发展,按部就班地进行。以下特别列出适用于不同阶段孩子的活动,及比较适宜的引导方式,希望能给予家长一个努力的方向:

★3个月大起

范盛棻表示,3个月大左右的孩子,虽然动作能力还不算很好,但他已经可以慢慢观察周遭环境的变化及刺激,或辨识一些简单的状况。这时家长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照顾外,便是多了解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举例说明,当宝宝在笑的时候,家长可以帮他贴一个情绪标签,像是“宝宝好开心喔!因为你看到妈咪对不对?”等,让孩子知道他的感觉是被父母了解、关心且有所回应的。这不仅是为了在亲子关系中多增加一点互动,也可奠定之后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会先寻求主要照顾者的协助。

活动推荐

在小小孩阶段,可以多引导孩子进行能提供探索经验的游戏,如最初可能由父母示范几个表情、声音,让孩子来模仿。若孩子手部动作发展ok,还可抓着他的手做出拍手的动作,或请他跟着你一起拍拍手。之后还可以带领孩子搭配音乐做一些肌肉活动。

上述种种简单的小游戏,主要为培养孩子的探索心、好奇心,帮助他藉由探索去认识不同事物,同时从中学习到他能有哪些因应方式,即便这时孩子各方面能力都还没有很成熟,但因为孩子本就要从尝试及错误中学习,没有前期的累积,他如何从中了解自己的能力,进而尝试不同的事物,甚至做更复杂的运用呢?

★8个月后

待孩子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如爬行、行走等,家长可以在他探索环境的时候,邀请孩子一起游戏,游戏内容则可结合现阶段发展,及由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做延伸,然后适时给予一些简单话语的回应。
孩子的动作能力提高了,活动范围扩大了,相对发生危险的机会也比以往多。这时家长要注意的是,若想教导孩子什么可以做/不能做,应该直接告诉他,每次以单一指令为基本,并且要逐渐奠定当有一些状况发生了,他该怎么处理比较好,像是孩子要去拿一些危险物品时,父母应使用“你要做什么”、“你可以拿什么”,取代平时常用的“你不要拿什么”等。

而另一个方法为告诉他这个行为的结果,再直接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他靠近火时,你可以跟他说这会烫烫后就把他带离。让他将火和烫、受伤的概念连结, 知道不该靠近危险外,还可以学到避开它之后能去做其他事情。反之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喝叱孩子不要过去,那他只知道不能过去,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自然孩子学到的因应方式就会比较少。

黄湘茹表示,在这个阶段至1岁半以前,无论是日常活动或游戏,针对孩子能力所及的部分,家长可多鼓励孩子主动去做。像是他已经能够爬得很好了,只要安全无虞,可以让他自己去找玩具,而不要每次都直接拿给他。
活动推荐
范盛棻表示,1岁左右,家长可以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方式为先由家长数123......后躲起来,过一会儿再出现,可重复数次。该游戏的用意,是让孩子知道原本消失的人待会会再出现,他可以去做预测,而且做预测的这个感觉可以保留。

★1~3岁

范盛棻表示,1~3岁时,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又有了相当的进展,这时家长应特别着重孩子学习新的行为上,并多给予鼓励。比如孩子拿不到柜上的玩具,你可以请他拿椅子来,再站上去就拿得到了。其实这也等于是在教孩子另外一种因应方式,而孩子如果可以做出这个行为,家长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喔!

约2岁左右,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先同理他的情绪,接着提供两个选择,告诉孩子这两个方法可以怎么进行,又有何结果等,让他在选择当中知道,因应这个问题至少有两个解决方式,然后慢慢地学习运用。而2~3岁的孩子多半都在你提供的解决方式里,学习做决策及处理问题。

黄湘茹表示,除了游戏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增进孩子应变能力的关键之一。待孩子2岁后,他能自己完成的部分越来越多了,家长可别再事事帮孩子代劳了。生活自理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可建立他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外,孩子在过程当中,会遇到许多挑战,自然地孩子要去想办法克服,进而提高应变力。

应变能力和年纪、经验多寡互有关连。而生活自理中的任一项,都需要很多步骤才能完成。家长在引导的过程,可以一边教、一边命名各个动作,配合孩子的能力,增加他能参与的部分,这对孩子的记忆、应变能力、思考都有很大的帮助。反之,若他只做了几个步骤就停滞不前,或家人直接帮他做好,便可能剥夺他去思考下一个步骤,以后面对同样或新的事物永远无力招架,这便是因为没有经过练习,导致思考反应变慢。

活动推荐

使用具因果关系的玩具:黄湘茹表示,1岁半以前,可以提供具简单因果关系的玩具,如按了之后会发出声音或玩偶跳起来的设计等。家长可先示范几次,甚至玩的时候请他注意这些变化,接着观察孩子会不会跟着模仿。之后待他能遵循简单的指令,可与他一同进行具简单因果关系的游戏,如把球丢到篮子里,拿出容易开启的罐子里的小东西。

扮演游戏及其他:范盛棻表示,孩子18个月左右喜欢玩扮演游戏,扮演游戏和其他游戏像是玩积木、玩球、玩水、玩沙、涂鸦等,都没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孩子可以在这些游戏里面,将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学到的东西应用在这上面。而在孩子表现出来的同时,家长如果想要在这时候教他一些因应方式,就可以加入游戏里头,用另外一个角色或其他方式来传达你的想法,即用孩子的游戏来教导孩子。而随着年龄、认知、语言发展,孩子进行扮演游戏时,会玩得越来越像真实的状况。

★3~4岁

范盛棻表示,差不多至3岁后期或4岁的时候,孩子会发展出一些自主性的能力,很多事情他都会希望他自己做决定。当他要自己做决定处理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跟他讨论他想到的这些决定有何行为后果,以不带批评的态度,回馈给孩子知道,他可以选择一个他自己想出来又比较适当的行为去处理问题。

这时期跟2、3岁时的不同,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父母给予的指挥变少了,而孩子自己的选择性、因应能力、变通性会增强。父母应顺应孩子的发展,藉由讨论拓展孩子的思考,了解解决办法的可行性等。

活动推荐

扮演游戏:之前的扮演游戏可以一直持续到3、4岁甚至更大。家长可以发现孩子的对话会越来越精致,因应方式也越来越多及不同。该阶段建议利用这类没有输赢的游戏方式,来增进孩子的因应能力,由于游戏进行时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或有一个假想的情况,家长同样可先观察孩子在游戏里的行为、如何处理等,然后由这个部分做切入,协助孩子学习更好的因应方式,当然了,适度的赞美还是不可少的喔!

收玩具:2岁的孩子应该可以帮忙收玩具了,过程中常会发生箱子塞不下的情况,有的孩子会想办法解决,有些孩子却很粗枝大叶。收玩具这个乍看再平常不过的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孩子的应变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注意细节,了解注意细节才能让事情进行得更顺利。而家长应先观察,及让孩子试试自己的方法,如果他放不下或硬塞,接着再告诉他一个明确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带领他一起完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