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惊现史前时代的地下大都市

发表:2008-02-22 14: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史前时代的地下大都市土耳其共和国地处欧、亚两州之间,有东西方桥梁之称。其中欧洲一小部分称为安纳托利亚。安纳托利亚由高原和山丘组成,那里岩石遍地,人烟稀少,满目荒芜,尤其是东南部卡帕德提亚的格尔里默谷地,气候反差极大,严寒和酷暑并存。冬天白雪皑皑,时常处于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夏天却热得像蒸锅一样酷暑难耐,气温高达40摄氏度,生存环境之恶劣令人望而却步。因地处火山活动地带,大量的火山灰堆积形成质地较软的凝灰岩,凝灰岩与一般的岩石不同,稍微用力可挖成洞穴。这里的地形地貌也极为奇特,放眼望去,火山沉积物上好像矗立着奇形怪状的古堡,其实它是由火山熔岩硬化后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而最后形成的。

然而,卡帕德提亚真正引起世界轰动的,是人们偶然发现在山岩下还隐藏着一批足可容纳30万人的远古地下城市。其中最为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的代林库尤附近。人们发现,通往地下城市的通道隐藏在村子各处的房屋下面。这些古城从地面往下层层叠叠,深达数十米,且纵横交错。据有关人员勘测,这些地下古城的年代远比基督教建筑要早得多,在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在地下古城中,整个地带布满了地道和房间,居室、礼堂、酿酒坊、牲畜圈、仓库等设施可谓应有尽有。在地下城中心还有通气孔与地面相连。而城市与城市之间则有隧道相通,就现在已勘测到的最长隧道达9000米长。这里每个地下城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仅能居住几十个人,有的可容纳万人以上。

从现在的挖掘来看,地下城的规模相当大,它的通风设施设计也很完美。通风道在地下城密如蛛网,通道两壁人工开凿的造痕清晰可见。据勘测,从地面通风口算起,最深的地下通风井竟然达86米深。在地下通道中还处处设有防范敌人入侵的石门。石门为圆盘形,直径约1.5米,石门的石质非常坚硬,并非当地所产的凝石灰。在地下城内,人工开凿的石梯抬头可见,每层之间都以石梯相连。地下城的古代居民相互注意传递信息,墙上凿有通话孔。这里甚至还有学校,教室中间的讲台及两排课桌都是以原石造成。

截至到目前,有关人员在这里发现的地下城市已不下36座,而且,在目前所发现的所有城市相互之间都通过地道连接在一起。现在人们已绘制出这些城市的俯视图,仅仅在库尤的地下城,就有52口通风井和1.5万条小型通道。面对着如此庞大恢弘的地下城,人们不禁想问,是谁建造的呢?虽然人们知道,土耳其从公元前起就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熔炉,在历史上曾先后被赫梯、高卢、希腊、马其顿、罗马、帕提亚和蒙古人入侵并统治,但这些地下城市似乎比他们的年代都更早。考古学家已经在最底下的一层中发现了闪米特时代的器物。闪米特族是一支古老的神权民族,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000年曾在这里生活过,其都城哈图沙什离代林库尤大约有300公里。人们据此判断这些地下城市早在赫梯人以前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有人甚至认为它的建造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因为人们早已在卡帕德提亚西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用来制造石斧、石刀的黑曜石石场,而卡帕德提亚不远处就有9000年前的人类古城遗址。

这么宏大的工程,绝非一年半载就可完工。经现代工程师们预算,仅仅凿通城市与城市只见一条9000米长的隧道。就要1000人连续工作10年以上。至于整个工程不仅需要极大的劳动量和大量的工具,而且还需要精密的整体性规划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工作。如果说,新石器时代的人们仅凭原始的石刀、石斧、草绳等简陋工具,要完成勘测、规划、设计、挖掘、运输、后勤等等,更何况他们的工程好多是在地下和石头打交道,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另一个令人深思的疑问是:这么庞大的城市为什么要建造在地下?如果说是出于完全的考虑,既然城市的建造者们能够建造出容纳二十万人居住的庞大城市,那么把它们建造在地面上同样起防御的作用,而工程量难度要远远小于建在地下。如果说是为了隐蔽,那么他们在躲避什么呢?还有,如前所述,这里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生存条件之恶劣犹如月球的表面。那么,这座二十万人居住的城市,需要多少的粮食、水源及必需品,他们是靠什么去获取,又靠什么来维持生存呢?

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在远古时代卡帕德提亚一带可能发生过某种原因不明的大爆炸。这里古建筑的废墟与乱石都显示出剧烈爆炸后的痕迹。在地下城所发掘的古代文献中,也曾提到过“飞行的敌人”。这样看来,地下城也许是用来防备“飞行的敌人”用的。但是,这些“飞行的敌人”又是谁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