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终究会过去的,如果没有过去,那就是忧郁症。”这是一位西方医师对忧郁症所做的解释,一语道出了忧郁的关键问题──忧郁的情绪持续不断且挥之不去。
忧郁症和一般疾病不同的是,忧郁症虽然已被医学证明是一种病,但是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它,医生、药物是协助者、是配角,自己才是主角。只要你愿意、有勇气、有毅力,忧郁症可以被击溃,治疗的同时也是挑战自己。
只是,并非每个忧郁症病人都是郁郁寡欢、萎靡不振的,而是会有不同的症状,这时要针对其属性给予不同的生活建议。每个人呈现忧郁症的方式不一,因此需要“对症下药”,也就是针对不同属性的忧郁症患者给予量身订做的生活建议。
<对症下药1>激躁型患者 放慢生活步调
症状:个性急燥,如果无事可做,生活可能会失去重心。
生活建议:告诉自己:“事情等到明天再做也不嫌迟”,并藉由从事自己的嗜好转移烦躁的心情,或是与朋友、医师聊天解愁。
此类忧郁症患者个性通常比较急,行事作风都比别人快半拍。不但喜欢同时做好几件事,脾气通常也较急躁。他们如果是家庭主妇,就会是个像小蜜蜂一样辛勤操持家务、忙里忙外;如果是上班族,就极有可能是工作狂,不但喜欢加班,还会习惯把工作带回家。
对于这种的病人,“今日事,今日毕”反而不适用在他们身上。因为他们永远有忙不完的事,今日事永远做不完。因此,建议他们不妨将生活步调放慢,一次做一件事,而且不要太执意把事情做完,试着将人生格言换作“即使事情放到明天做也不嫌迟”。
我有个病患阿山就是典型的工作狂。他发病前经营一家小规模的赠品公司,因为景气不佳,公司业务不再像以前那样繁忙,裁减了一些员工后,虽然还能撑下去,但是他本身却变得无事可做。后来反而整个人失去干劲与活力,每天紧张到睡不着,担心公司倒闭。上班时仍然大小事抢着做,却做得很慌乱而缺乏头绪。
我建议他将工作分派给底下的员工做,让自己停下来,安排出游或早上到公园散步30分钟。我问他:“像你这样慌乱地做事,公司业务就会好转吗?”他想了想,若有所思地回答:“好像不会!”“既然如此,不妨暂时停止像无头苍蝇一般地工作,放自己一个假,找找昔日好友泡茶聊天。”我记得他曾告诉我,以前最喜欢和三五好友到茶艺馆泡茶聊天。
另外有一种激躁型病人,情绪一上来就以喝酒抒发心中郁闷,就像所谓“借酒浇愁”,尤其是那些忌讳就医寻求他人协助的人。通常,他们不习惯向别人吐露心事,一碰到问题就关起门来喝闷酒,结果只会让病情更恶化,甚至染上酒瘾的问题。此时,找个朋友聊聊,或上医院找医师谈谈,反而是比较好的解愁途径。
<对症下药2>退缩型患者 维持生活节奏
症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生活萎靡。
生活建议:强迫自己维持生活的基本节奏,并适时加入一些嗜好或休闲活动。
这类的病人日子过得萎糜不振,每天躺在床上睡觉,懒洋洋地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针对这类型病人提供的方法,就是规律的生活,最起码也强迫自己做到维持生活的基本节奏,然后再依情绪调节的步调,适时加入一些休闲活动,或者从事未发病前自己所感兴趣的嗜好,就算萎靡也要有个萎靡的时间表。
例如我有个病人,一个大学男生,他在发病之前最喜欢的嗜好就是画画。处于忧郁期的他,往往什么事都不想做,连作画也显得意兴阑珊。在接受抗忧郁剂的治疗后,他才比较愿意提起画笔,家人也观察到他在画画时心情最平静、稳定,因此常常催促他做这件事。甚至请绘画老师来家中教导,如此一来反而让他备感压力。
后来,我建议双方各让一步,原本家人希望他一个星期可以作一幅画,现在改为忧郁期时两个星期一幅,而且时间由病人自己决定。对于这个安排,他欣然接受,而且事后证明都有做到。绘画不仅带给他平静的心情,也让他的生活逐渐回归往常的节奏。
规律的生活以及适时适量地延续昔日(不忧郁时)的休闲嗜好,不但有助于病情的康复,同时也能调整病人的生活脚步,让忧郁时的生活和不忧郁时(或者康复后)的生活能够顺利衔接上,病人就不需重新适应一番。
来源:自由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