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污衊健康到假文件 川普與《紐時》全面交鋒內幕(圖)


紐約時報
美國總統川普11月26日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表聲明,斥責《紐約時報》一篇質疑其年齡和精神狀態的報導。(圖片來演: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11月26日在其社交媒體平臺「真實社群」(Truth Social)上發表聲明,斥責《紐約時報》一篇質疑其年齡和精神狀態的報導。

川普反擊《紐時》:精力充沛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指,與第一任期相比,川普目前的公開活動和國內行程大幅減少,通常僅在中午到下午17時之間才公開露面。作為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在位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展開第二任期以來,總統職責顯然對他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該報導由一名女記者撰寫,基於可觀察的公開活動記錄,提出了關於川普是否因年齡因素而「顯露疲態」的質疑。

面對質疑,川普在社群媒體發表貼文,堅決否認「活力下降」的指控,宣稱「我這輩子從沒這麼努力過」,將《紐約時報》描述為「即將倒閉的紐約時報」和「激進左派瘋子」。

其次,他詳細列舉了政績成就,包括去年的選舉勝利、美國股市的強勁表現,以及聲稱在解決國外戰爭方面取得的進展。通過這種「成果清單」的方式,川普試圖向公眾證明一個「精疲力竭」的人不可能達成如此多的政策成就。

第三,川普特別強調自己最近接受了「完美的體檢和綜合認知測試,全數通過」,並反覆強調這些檢查都是「最近才做的」。

《紐時》爆國務院改組計畫 盧比奧怒斥:文件假的!

就在川普與《紐約時報》關於健康狀況的爭議成為焦點之前,雙方在2025年4月20日就曾因另一起事件發生激烈衝突。這次的導火線是《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關於川普政府據稱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大幅改組國務院並重塑美國外交政策的報導。

《紐約時報》的報導宣稱審閱了一份行政命令草案,內容顯示川普政府考慮終止在非洲的大部分業務、關閉數間大使館,並裁撤專注於氣候變遷、民主和人權議題的辦公室。據該報所述,這份據稱在4月19日於現任及前任美國外交官間流傳、未署名的文件,若經總統簽署將於10月1日生效。

報導詳細描述了這些結構性變革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外交官及長期僱員可能遭到裁員,眾多專注政策執行與外交關係的區域局處將被整併為歐亞、中東、拉丁美洲及印太等四大「軍團」。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非洲事務局將被裁撤,外交官改以「目標導向、任務驅動的部署」方式派往非洲。此外,人道援助局(Bureau fo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據稱將吸收已被掏空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僅存的少數職能。

然而,這篇報導立即遭到美國政府的全面否認和強烈反擊。美國國務院迅速出面反擊,國務院發言人對《新聞週刊》明確表示,《紐時》報導「完全基於一份偽造的文件」。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指控,因為它不僅質疑報導內容的真實性,更直接指向了文件來源的可信度問題。

國務卿盧比奧也在週日清晨於社群平臺X上發文稱該文章是「假新聞」,並表示《紐約時報》「又一次成了惡作劇的受害者」。

川普控告《紐約時報》的歷史背景

川普此次的憤怒回應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他與《紐約時報》長期對抗關係的最新章節。在過去數年中,川普曾多次威脅或實際對《紐約時報》提起訴訟,指控該報發布虛假或誹謗性報導。

2019年俄羅斯相關評論訴訟

最著名的案例之一發生在2020年,川普競選團隊對《紐約時報》提起訴訟,指控該報在2019年3月發表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暗示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之間存在「交易」關係。這篇由前執行編輯馬克斯·弗蘭克爾(Max Frankel)撰寫的專欄文章聲稱,川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之間有一種「真實的交易:幫助打敗希拉里·克林頓,以換取對俄羅斯友好的美國政策」。

川普競選團隊認為這種說法構成誹謗,要求賠償數百萬美元。

2021年稅務文件相關訴訟

更為複雜的法律糾紛發生在2021年,川普對《紐約時報》、該報的三名記者以及他的姪女瑪麗·川普提起了高達1億美元的訴訟。這起訴訟的導火線是《紐約時報》在2018年刊登的一系列關於川普稅務與財務狀況的調查報導。

分析認為《紐約時報》近年來出現大量反川假新聞,相反對中共卻是極其欣賞,這些主流大媒體的墮落致使美國左右意識形態分裂的更厲害。

《紐約時報》---  從反共先鋒到被利益馴服

美國《紐約時報》曾是西方世界最堅定的反共媒體之一,但如今,其報導立場的轉變令人瞠目結舌。

據現居住在美國的民運領袖唐柏橋先生回憶,他在1992年首次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當時的記者如尼古拉斯.克里斯多福(Nicholas Kristof,中文名祭師道)以及整個機構都持有鮮明的反共立場。他們因深入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真相而榮獲普立茲獎,被中共視為頭號「反華」媒體。

然而,轉捩點發生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據唐先生觀察,當時中共啟動了一項全面的全球性媒體滲透計畫,旨在改變國際輿論格局。

中共的策略非常清晰:優先收買和滲透最堅定的反共媒體,因為一旦攻下這座最堅固的堡壘,就能產生最大的示範效應,讓其他媒體望風披靡。

根據唐先生的分析,中共馴服《紐約時報》的手段主要分為兩大類:

金錢的力量:一套兩步走的經濟攻略

第一步:廣告餵養 中共透過其中國企業,向《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大量投放廣告。在傳統紙媒因網際網路衝擊而經營困難的背景下,這些廣告成為了救命稻草。正如《世界日報》前副主編曾向唐先生所言:「如果沒有(中共的)廣告,《世界日報》早就倒閉了。」經濟上的依賴,必然導致編輯立場的妥協。

第二步:股權收購 當廣告餵養不足以完全控制時,中共便利用中資企業,或透過代理人。唐先生分析,像墨西哥首富這樣的角色,實際上是中共的「白手套」,他們間接收購媒體的大量股權(據稱高達近一半)。一旦成為主要股東,中共便從根本上掌握了話語權與控制權。

人事與管道的影響:軟硬兼施的控制術

對於那些需要頻繁進入中國進行研究和報導的「中國通」記者而言,「簽證」成為了中共最有力的武器。為了保住進入中國的權利,他們不得不在報導上做出妥協。

這種妥協直接體現在報導內容的質變上。祭師道後來竟撰文稱頌習近平為「改革派」,其荒謬的理由之一是「習近平的女兒在哈佛讀書」。這標誌著他個人及《紐約時報》報導立場的根本性轉變。

唐先生認為,《紐約時報》中文版的設立,成為中共直接發聲的平臺。他指出,其內部員工大多與中共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導致其報導口徑與英文版存在顯著差異,內容時常與中共官方宣傳如出一轍。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