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柯克為何被刺? 保守主義何去何從?(圖)


2024年12月22日的照片顯示,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的2024年美國轉折點活動上發表演講。(JOSH EDELSON/AFP via Getty Images)(16:9)
2024年12月22日,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查理·柯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的2024年美國轉折點活動上發表演講。(JOSH EDEL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9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綜合報導)美國保守派青年領袖、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創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引發巨大海嘯。其遺孀首次發聲稱柯克為「殉道者」,表示將繼續其使命。有分析人士認為,柯克的隕落是美國政治變革的臨界點標誌,其根源在於柯克動搖了極左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礎。作為保守主義傳播者,柯克通過辯論觸發青年獨立思考,反擊大學中共產主義殘餘的洗腦。多位時評人文昭、曹長青、張伯笠都剖析了柯克遇刺背後的政治極化與暴力升級根源,並探討未來保守主義的趨勢。

柯克遺孀首度發聲:「勇敢之心時刻」

2025年1月19日:查理.柯克(右)和他的妻子埃裡卡.萊恩.弗蘭茨夫(左)在華盛頓特區薩拉曼德酒店舉行的美國轉折點就職前夕舞會上登臺。(Samuel Corum/Getty Images)(16:9)
2025年1月19日,查理·柯克(右)和妻子埃裡卡·柯克(左)在華盛頓特區薩拉曼德酒店舉行的美國轉折點就職前夕舞會上登臺。(Samuel Corum/Getty Images)

9月12日晚,31歲的查理·科克的遺孀埃裡卡·柯克(Erika Kirk)在美國轉折點總部首次公開發言中緬懷丈夫,並宣誓延續其使命。她感謝急救人員、白宮及副總統萬斯夫婦的陪伴與支持。她對川普(特朗普)總統說:「我的丈夫愛您,他知道您也愛他。」埃裡卡描述柯克對家庭的深情:「他最愛孩子和我,每天都讓我感受到。」面對1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她哽咽道:「寶貝,爸爸愛你,他和耶穌去出差了。」

埃裡卡·柯克警告凶手:「你們點燃了這個妻子的火焰,這位寡婦的哭喊將如戰吼迴盪世界」。她表示將繼承丈夫查理·柯克的事業,承諾Turning Point USA的「美國回歸之旅」將按計畫繼續,他的播客和校園巡講將以更大聲勢推進。「我絕不會讓他的遺產消逝,在混亂中,他的使命將更強大。」

埃裡卡發言對保守人士影響巨大,激發共鳴,強化柯克為「殉道者」的形象,點燃保守陣營團結火焰,推動Turning Point USA運動復興。她的誓言激勵數百萬青年追隨者,視其為「勇敢之心時刻」,轉化為政治行動力,預示保守主義在暴力中更堅韌,喚醒更多人捍衛傳統價值觀。

文昭:柯克之死標誌左派敗北

「一聲槍響,舉世震驚!查理·柯克遇刺改變未來。」時評人文昭指出,此事件暴露「美國社會的割裂有多嚴重」,阻礙了「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目標。柯克作為保守派青年領袖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其死亡成為「血色美國的代表符號」。

文昭概括柯克的核心觀點:反對非法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導致的「美國伊斯蘭化」;反對覺醒主義和DEI政策;堅持傳統基督教倫理,主張男女二性、異性婚姻;支持自由市場、有限政府、個人責任。這些理念未超出羅素·柯克《美國秩序的根基》(1974年)所述,即美國秩序基於猶太教契約精神、雅典民主自由、羅馬法治、盎格魯撒克遜習俗,強調「有邊界的自由」。文昭指出,柯克的立場雖被左派貼上「極右翼」甚至「法西斯」標籤,但其思想有歷史根源,非個人原創。

他將柯克為何成為靶子歸因於其直面爭議的辯論風格。柯克以「證明我錯了」(Prove Me Wrong)為口號,深入左派大本營大學,挑戰跨性別議題、逆向種族歧視、「美國原罪論」等爭議話題,展現「古希臘羅馬廣場辯論」的風範。文昭讚賞其勇氣:「查理·柯克最直接向爭議性話題開火,頗有古典政治家風範。」他稱柯克的直播辯論充滿衝勁,吸引人氣但也「相當拉仇恨」。左派常摘取其片面言論,掐頭去尾散播,放大其「極端」形象。

文昭特別駁斥對柯克「反同理心」的指控。社交媒體流傳柯克稱「不能忍受‘同理心’(empathy)」一詞,批評者以此指責其冷血。文昭澄清,柯克實際反對的是無原則的共情,而非善本身。他認為,柯克推崇的「善」基於信仰和道德標準,而左派推崇的共情要求無條件同情,如為變性者或吸毒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卻不問其行為對錯。這種無邊界共情可被濫用,比如為鄧小平鎮壓學運、習近平關注器官移植辯護。文昭強調:「同理心的防火牆是信仰和道德,這就是柯克所說的善。」柯克選擇辯論,視對手為理性個體,本身就是最大的同理心,而左派以子彈回應,暴露其失敗與極端本質。

文昭進一步分析,柯克之死標誌著左派在思想戰場的敗北:「一顆子彈讓柯克閉嘴,宣告其對手的失敗,歷史已做出裁決。」他指出,左派不靠理性,而是以暴力壓制異見,類似中共封禁社交媒體或鎮壓異議。柯克的辯論方式尊重對手理性,而其對手用槍聲終結對話,凸顯誰是真正極端者。儘管部分人冷漠或幸災樂禍,文昭認為,時間將證明柯克「永遠贏得了人生辯論」。

他將柯克之死與社會共識聯繫起來,指出美國缺乏對保守派價值的共識,導致無共情、無行動。類比中國白紙革命,文昭認為,共識(如清零荒謬)觸發共情(如烏魯木齊大火),進而促成行動。柯克之死未能觸發廣泛共情,因左派將其妖魔化為「法西斯」,阻礙共識形成。文昭駁斥「法西斯」標籤,稱法西斯(如希特勒、毛澤東)以取消反對黨、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為特徵,而川普和柯克僅以言論和辯論影響公眾,遠非法西斯。他比喻川普更似古羅馬的蘇拉,維護傳統而非顛覆共和,柯克亦然。

文昭建議川普需澄清「法西斯」誤解,推動社會共識。他認為,川普應通過政策(如減稅、強化私人產權)鞏固保守派根基,反擊左派妖魔化。若川普能在2028年前建立共識,副總統萬斯可接棒延續保守派復興;否則,左派暴力可能升級,阻礙美國復甦。

文昭總結,柯克之死是歷史轉折,激勵保守派追求共識與共情,重塑美國秩序。

曹長青:太優秀令左派恐懼 動搖其票倉根基

政評家、作家曹長青在自媒體《長青論壇》中痛斥柯克被槍殺為政治謀殺,並歸因於左派對其卓越與影響力的恐懼。

首先,柯克集理念堅定、口才出眾、基督信仰於一體。Patrick Bat-David讚其為「葛培裡與林博結合體」,班農預言其可能成為最年輕總統。柯克理念源自導師大衛·霍羅維茨,從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為保守派,啟發其堅韌。曹補充,柯克的基督信仰是其核心,視道德信仰為救國之道,挑戰左派世俗主義。左派無法以理性辯倒,遂用暴力終結其威脅。

其次,柯克動搖了左派票倉。民主黨倚靠青年、女性、知識份子、窮人、黑人,女性多因「情感用事」投民主黨。轉折點在3500多所學校設分支,65萬會員,柯克演講吸引數千學生,X粉絲超560萬。他喚醒青年擺脫左派洗腦,2024年青年轉向保守,威脅民主黨根基。曹比喻左派如毛澤東利用紅衛兵,欺騙年輕人支持「烏托邦」。柯克爭取青年、女性、知識份子,動左派「三塊乳酪」,促使其用暴力清除威脅。

曹長青認為,柯克之死將激發保守派的覺醒。

張伯笠:柯克如馬丁·路德·金 為公義而亡

流亡美國的六四學運領袖、華裔牧師張伯笠稱:「今天是美國最黑暗一天!柯克為真理殉道。」

張伯笠將對柯克的刺殺稱為「撒旦的邪惡攻擊」。他表示,柯克作為31歲五旬節派基督徒、MAGA青年領袖,其輟學創辦美國轉折點組織、深入校園辯論,影響400萬青年,喚醒被左派洗腦的年輕人,宣揚聖經、宗教自由與傳統價值觀,威脅極左意識形態。事件非槍支問題,而是人心罪惡與仇恨。

此次刺殺針對普通公民,類似於里根、川普遇刺,但柯克並非政客,沒有保護,預示更多保守派面臨死亡威脅。

他評價,柯克如馬丁·路德·金,為公義而亡,其遺產激勵基督徒走出教會,成為世界之光,興起千千萬萬柯克,繼續守護美國根基與民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