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美國保守派青年领袖查理·柯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舉行的2024年美國转折点活动上發表演講。(JOSH EDELSON/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9月13日讯】(看中国记者肖然综合报道)美国保守派青年领袖、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创始人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引发巨大海啸。其遗孀首次发声称柯克为“殉道者”,表示将继续其使命。有分析人士认为,柯克的陨落是美国政治变革的临界点标志,其根源在于柯克动摇了极左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础。作为保守主义传播者,柯克通过辩论触发青年独立思考,反击大学中共产主义残余的洗脑。多位时评人文昭、曹长青、张伯笠都剖析了柯克遇刺背后的政治极化与暴力升级根源,并探讨未来保守主义的趋势。
柯克遗孀首度发声:“勇敢之心时刻”
2025年1月19日,查理·柯克(右)和妻子埃里卡·柯克(左)在華盛頓特區薩拉曼德酒店舉行的美國轉折點就職前夕舞會上登台。(Samuel Corum/Getty Images)
9月12日晚,31岁的查理·科克的遗孀埃里卡·柯克(Erika Kirk)在美国转折点总部首次公开发言中缅怀丈夫,并宣誓延续其使命。她感谢急救人员、白宫及副总统万斯夫妇的陪伴与支持。她对川普(特朗普)总统说:“我的丈夫爱您,他知道您也爱他。”埃里卡描述柯克对家庭的深情:“他最爱孩子和我,每天都让我感受到。”面对1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她哽咽道:“宝贝,爸爸爱你,他和耶稣去出差了。”
埃里卡·柯克警告凶手:“你们点燃了这个妻子的火焰,这位寡妇的哭喊将如战吼回荡世界”。她表示将继承丈夫查理·柯克的事业,承诺Turning Point USA的“美国回归之旅”将按计划继续,他的播客和校园巡讲将以更大声势推进。“我绝不会让他的遗产消逝,在混乱中,他的使命将更强大。”
埃里卡发言对保守人士影响巨大,激发共鸣,强化柯克为“殉道者”的形象,点燃保守阵营团结火焰,推动Turning Point USA运动复兴。她的誓言激励数百万青年追随者,视其为“勇敢之心时刻”,转化为政治行动力,预示保守主义在暴力中更坚韧,唤醒更多人捍卫传统价值观。
文昭:柯克之死标志左派败北
“一声枪响,举世震惊!查理·柯克遇刺改变未来。”时评人文昭指出,此事件暴露“美国社会的割裂有多严重”,阻碍了“让美国再度伟大”的目标。柯克作为保守派青年领袖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死亡成为“血色美国的代表符号”。
文昭概括柯克的核心观点:反对非法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移民导致的“美国伊斯兰化”;反对觉醒主义和DEI政策;坚持传统基督教伦理,主张男女二性、异性婚姻;支持自由市场、有限政府、个人责任。这些理念未超出罗素·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1974年)所述,即美国秩序基于犹太教契约精神、雅典民主自由、罗马法治、盎格鲁撒克逊习俗,强调“有边界的自由”。文昭指出,柯克的立场虽被左派贴上“极右翼”甚至“法西斯”标签,但其思想有历史根源,非个人原创。
他将柯克为何成为靶子归因于其直面争议的辩论风格。柯克以“证明我错了”(Prove Me Wrong)为口号,深入左派大本营大学,挑战跨性别议题、逆向种族歧视、“美国原罪论”等争议话题,展现“古希腊罗马广场辩论”的风范。文昭赞赏其勇气:“查理·柯克最直接向争议性话题开火,颇有古典政治家风范。”他称柯克的直播辩论充满冲劲,吸引人气但也“相当拉仇恨”。左派常摘取其片面言论,掐头去尾散播,放大其“极端”形象。
文昭特别驳斥对柯克“反同理心”的指控。社交媒体流传柯克称“不能忍受‘同理心’(empathy)”一词,批评者以此指责其冷血。文昭澄清,柯克实际反对的是无原则的共情,而非善本身。他认为,柯克推崇的“善”基于信仰和道德标准,而左派推崇的共情要求无条件同情,如为变性者或吸毒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却不问其行为对错。这种无边界共情可被滥用,比如为邓小平镇压学运、习近平关注器官移植辩护。文昭强调:“同理心的防火墙是信仰和道德,这就是柯克所说的善。”柯克选择辩论,视对手为理性个体,本身就是最大的同理心,而左派以子弹回应,暴露其失败与极端本质。
文昭进一步分析,柯克之死标志着左派在思想战场的败北:“一颗子弹让柯克闭嘴,宣告其对手的失败,历史已做出裁决。”他指出,左派不靠理性,而是以暴力压制异见,类似中共封禁社交媒体或镇压异议。柯克的辩论方式尊重对手理性,而其对手用枪声终结对话,凸显谁是真正极端者。尽管部分人冷漠或幸灾乐祸,文昭认为,时间将证明柯克“永远赢得了人生辩论”。
他将柯克之死与社会共识联系起来,指出美国缺乏对保守派价值的共识,导致无共情、无行动。类比中国白纸革命,文昭认为,共识(如清零荒谬)触发共情(如乌鲁木齐大火),进而促成行动。柯克之死未能触发广泛共情,因左派将其妖魔化为“法西斯”,阻碍共识形成。文昭驳斥“法西斯”标签,称法西斯(如希特勒、毛泽东)以取消反对党、出版自由、集会自由为特征,而川普和柯克仅以言论和辩论影响公众,远非法西斯。他比喻川普更似古罗马的苏拉,维护传统而非颠覆共和,柯克亦然。
文昭建议川普需澄清“法西斯”误解,推动社会共识。他认为,川普应通过政策(如减税、强化私人产权)巩固保守派根基,反击左派妖魔化。若川普能在2028年前建立共识,副总统万斯可接棒延续保守派复兴;否则,左派暴力可能升级,阻碍美国复苏。
文昭总结,柯克之死是历史转折,激励保守派追求共识与共情,重塑美国秩序。
曹长青:太优秀令左派恐惧 动摇其票仓根基
政評家、作家曹长青在自媒体《长青论坛》中痛斥柯克被枪杀为政治谋杀,并归因于左派对其卓越与影响力的恐惧。
首先,柯克集理念坚定、口才出众、基督信仰于一体。Patrick Bat-David赞其为“葛培里与林博结合体”,班农预言其可能成为最年轻总统。柯克理念源自导师大卫·霍罗维茨,从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为保守派,启发其坚韧。曹补充,柯克的基督信仰是其核心,视道德信仰为救国之道,挑战左派世俗主义。左派无法以理性辩倒,遂用暴力终结其威胁。
其次,柯克动摇了左派票仓。民主党倚靠青年、女性、知识分子、穷人、黑人,女性多因“情感用事”投民主党。转折点在3500多所学校设分支,65万会员,柯克演讲吸引数千学生,X粉丝超560万。他唤醒青年摆脱左派洗脑,2024年青年转向保守,威胁民主党根基。曹比喻左派如毛泽东利用红卫兵,欺骗年轻人支持“乌托邦”。柯克争取青年、女性、知识分子,动左派“三块奶酪”,促使其用暴力清除威胁。
曹长青认为,柯克之死将激发保守派的觉醒。
张伯笠:柯克如马丁·路德·金 为公义而亡
流亡美国的六四学运领袖、华裔牧师张伯笠称:“今天是美国最黑暗一天!柯克为真理殉道。”
张伯笠将对柯克的刺杀称为“撒旦的邪恶攻击”。他表示,柯克作为31岁五旬节派基督徒、MAGA青年领袖,其辍学创办美国转折点组织、深入校园辩论,影响400万青年,唤醒被左派洗脑的年轻人,宣扬圣经、宗教自由与传统价值观,威胁极左意识形态。事件非枪支问题,而是人心罪恶与仇恨。
此次刺杀针对普通公民,类似于里根、川普遇刺,但柯克并非政客,没有保护,预示更多保守派面临死亡威胁。
他评价,柯克如马丁·路德·金,为公义而亡,其遗产激励基督徒走出教会,成为世界之光,兴起千千万万柯克,继续守护美国根基与民主。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