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系列】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太行山(圖)

作者:邵語柔 發表:2025-04-17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太行山
有「天下之脊」之稱的太行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打開中國地圖,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縱貫著一座由東北走向西南的山脈,那就是有「天下之脊」之稱的太行山

太行山不僅有令人歎為觀止的壯麗景觀,更有獨特的地質特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更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精神象徵。

太行天下脊

古語云:「太行,天下之脊也。」就是說,太行山是橫亙南北的「中國之脊」,那麼,為甚麼要稱太行山為「中國之脊」呢?

原來,這源自於漢代《河圖括地象》中對太行山的描述:「太行,天下之脊。」因為這一句話,讓太行山從此聞名天下。

從河南與山西交界開始,經河北延伸至北京西山,太行山雄壯霸氣地屹立於中國東方,也許正因為如此,太行山在古人眼中是座頂級之山,因此穩固了其「太行天下脊」的獨特地位

山勢險峻的兵家之地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條件,太行山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個平均海拔達千餘米、連綿不斷地雄踞於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之間的太行山,如同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其間的太行八陘,更是從北往南、由西入東的交通要道,也因此成了重要的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

文人爭相吟詠的名山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直接以「太行」作為詠頌對象的詩文比比皆是,如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蘇軾的〈雪浪石〉等。

被後人譽為詩仙的李白,在仕途無望、深感世路艱難時,寫下了〈行路難‧其一〉這首詩:「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詩句中除了道出生活的困境,也寫出了穿越太行山的艱難。

蘇軾也曾在〈雪浪石〉中寫下如是的感慨:「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岳爭雄尊。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詩句中也將巍峨的太行山比做天下之脊。

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

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和蘇軾的〈雪浪石〉看似慨嘆太行山的險峻,實則表達了一種雄豪無畏之氣和堅韌不餒的精神,因為有這樣一種山嶺縱橫的惡劣環境,才能鍛鍊出中華兒女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性格。

巍峨的太行山,綿延千里,它就像一條青色的巨龍,盤踞在遼闊的大地上,始終以其雄偉的姿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