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巴黎流亡中度過了餘生。(圖片來源:Elisa Cabot/維基百科)
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於7月1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4歲。很多人記得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國大陸興起昆德拉熱潮。那時候文藝青年的標識是,手捧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公園長椅上或文化沙龍裡,言談話語離不了生命的「輕」與「重」。還有「生活在別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刻奇」、「媚俗」成為年輕知識份子圈的流行語,特別是經歷了「六四」之後,大學校園裡的年輕人一度信仰破碎,藉昆德拉的作品討論起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對很多中國大陸人來說,昆德拉的小說不僅僅限於文學領域,人們喜愛他更多的是在思想層面。
米蘭‧昆德拉生於1929年4月1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多種藝術的熏陶,在音樂上極有天賦。早年曾相信共產主義學說,在上世紀60年代,他目睹共產鐵幕的黑暗,開始了「痛苦的幻滅」。他的小說《玩笑》因為幾句話被政府打入冷門,家庭也受到體制的迫害,最終因為批評共產主義政治,被以對抗政權為名封殺。89六四後,《玩笑》在中國大陸也被禁止數年。
昆德拉流亡法國,在流亡期間,昆德拉的才華得以綻放,他創作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小說,這些小說獨具特色,諷刺共產專制對人精神上的壓迫。1984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出版,描述了「布拉格之春」後的動盪中,捷克人對極權的精神控制的絕望,這部小說使昆德拉從一個東歐小國名揚世界。
今天,重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作品中的名句,再次感受到昆德拉式哲理意涵。比如,在對人類永恆的命題「生命和靈魂」的思考中,昆德拉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人生一世,對「存在」的認知與價值觀休戚相關。對生命的存在和價值的追尋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即便是今天「躺平」之人也做出了他「放棄」的選擇。人生若無責任重壓,則陷入虛無縹緲,只貪圖名利得失的人生始終是荒謬的。人拋開責任談自由與解脫,又將失去生存的意義。與其苦苦糾結孰重孰輕,不如在完成人生的責任實踐當中,給「輕」和「重」做出自己的選擇與平衡。昆德拉的魅力在於他提出問題,並沒有只給出一個答案,他只是告訴人們,生命在兩極之間有可能轉換。
捷克布拉格廣場的「泰恩教堂」。(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還有這樣一段文字:當看見草坪上奔跑的孩子,由媚俗引起了兩行前後緊密相連的熱淚:第一行眼淚是:看見了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多好啊;第二行是,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被草地上奔跑的孩子們所感動,多好啊。米蘭‧昆德拉強調:「第二種眼淚使媚俗更加媚俗」。
這裡「和所有的人類在一起」,諷刺性地指出,媚俗就是將個體的美好情感生硬地上升為一種討好和表演。實際上,中文圈的「媚俗」,是中國大陸作家韓少功將德文中的Kitsch(刻奇)翻譯出來的,德文原意是指俗氣、蹩腳的藝術品。
正如米蘭‧昆德拉在《笑忘書》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他看透了每當極權控制真相,抹殺人們的記憶,想要瞞天過海,這時候諂媚、討好的文藝作品便蜂擁而上。昆德拉一生以小說反映真實歷史,力爭反媚俗。
下面摘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部分精華名句,除了「輕與重」的思考,關於「媚俗」的原句對今天的人也應該有很大啟示。
1.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2.世界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肉體集中營,一具具肉體彼此相像,而靈魂是根本看不見的。
3.集中營,就是日日夜夜,人們永遠擠著壓著在一起生活的一個世界。殘酷和暴力只不過是其次要特徵(而且絕非必然)。集中營,是對私生活的徹底剝奪。
4.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練就已經是生命本身,那麼生命到底會有什麼價值?正因為這樣,生命才總是像一張草圖。……而我們生命的草圖卻不是任何東西的草稿,它是一張成不了畫的草圖。
5.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人的偉大在於他扛起命運,就想用肩膀頂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樣。
6.肉體是囚籠,裡面有個東西在看、在聽,在害怕,在思索,在驚奇;這東西在肉體消失之後還在,還殘存,它就是靈魂。
7.人生如同譜寫樂章。人在美感的引導下,把偶然的事件變成一個主題,然後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猶如作曲家譜寫奏鳴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題也在反覆出現、重演、修正、延展。
8.人就是根據美的法則譜寫生命樂章,直至深深的絕望時刻的到來,然而自己卻一無所知。
9.自學者和學生的區別,不在於知識的廣度,而在於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異。
10.忠誠是第一美德,它使我們的生命完整統一。若沒有忠誠,人生就會分散成千萬個轉瞬即逝的印跡。
11.背叛,就是脫離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擺脫原位,投向未知。
12.美就是被背棄的世界。只有當迫害者誤將它遺忘在某個角落時,我們才能與它不期而遇。
13.失去私密的人失去了一切,而心甘情願放棄私密的人則是怪物。
14.愛情是一場戰鬥。
15.人生的悲劇總可以用沈重來比喻。
16.愛情誕生的時刻就像這樣:女人無法抗拒呼喚她受了驚嚇的靈魂的聲音,男人無法抗拒靈魂專注於他聲音的女人。
捷克布拉格風景秀麗的春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7.要逃避痛苦,最常見的,就是躲進未來。在時間的軌道上,人們想像有一條線,超脫了這條線,當前的痛苦便不復存在。
18.愛情就像是帝國:它們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國也隨之滅亡。
19.罪惡的制度並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確信已經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積極份子所建立。
20.要是有什麼方法把人分成不同類別的話,那麼最佳的分類尺度莫過於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將人們引入不同的職業並終身從事。
21.大腦中有一個專門的區域,我們可稱之為詩化記憶,它記錄的,是讓我們陶醉,令我們感動,賦予我們的生活以美麗的一切。
22.隱喻是危險的。愛由隱喻而起。換言之:愛開始於一個女人以某句話印在我們詩化記憶中的那一刻。
23.小說不是作家的懺悔,而是對於陷入塵世陷阱的人生的探索。
24.人只能活一回,我們無法驗證決定的對錯,因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只能做一個決定。上天不會賦予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較不同的決定。
25.如果興奮是造物主用以取樂的一種機制,相反,愛情則是只屬於我們的,我們憑藉著它逃脫造物主的控制。愛情,就是我們的自由。
26.把愛情從愚蠢的性慾中解救出來的惟一方法,應該是用另一種方式來調節我們大腦裡的時鐘,讓我們在看到燕子的時候興奮。
27.媚俗是把人類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視野之外。
28.人類的博愛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礎之上。
29.在媚俗被當做謊言的情況下,媚俗必定處於非媚俗的境地。媚俗一旦失去其專橫的權力,它就像人類的任何一個弱點一樣令人心動。因為我們中沒有一個是超人,不可能完全擺脫媚俗。不管我們心中對它如何蔑視,媚俗總是人類境況的組成部分。
30.媚俗的根源就是對生命的絕對認同。
31.人類真正的善心,只對那些不具備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純粹地體現出來。人類真正的道德測試,是看他與那些受其支配的東西如動物之間的關係如何。人類根本的失敗,就是這方面造成的,其為「根本」,是因為其他的一切事物均由此而產生。
32.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愛,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總渴望得到別人的愛,也就是說我們總希望從別人那兒得到什麼(愛),而不是無條件地投入其懷抱中並且只要他這個人的存在。
33.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