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人民不僅應當擁有武裝,還應當有紀律;為此,必須有一個統一且周密的計畫;而為了他們自身的安全與利益,他們應當推動製造業,尤其是那些能使他們在關鍵物資,尤其是軍事物資上不依賴他國的製造業。」——喬治‧華盛頓,1790年在國會發表的首次國情咨文。
現在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在2024年2月發表於曼哈頓研究所的報告中,在介紹部分率先引用了喬治‧華盛頓的這段話。結合報告的內容來看,華盛頓的這段講話顯然是報告的靈魂。報告劍鋒所指的,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中共。報告中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有一天可能與中(共)國發生動武衝突」,並為此進行提前布局。
一份重要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米蘭詳細分析闡述其關於「如何實現美國經濟再工業化」的產業政策觀點。
報告認為,「需要遵循穩健的再工業化路徑,即將供給側改革與國防驅動型(Defense-driven)需求支持相結合的模式,這可產生強大且積極的經濟溢出效應。」
「大量經濟數據表明,國防驅動型產業政策在技術進步、研發和投資方面展現出強勁且積極的經濟溢出效應。這些政策可謂『一箭雙鵰』——可同時促進國防安全和再工業化。」
米蘭說,「再工業化可以、而且應該通過創造激勵措施來推動供應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國家安全格局。」他在報告中點名與中共發生的冷戰,他說「由於這些戰爭隨時都可能變成熱戰,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快速滿足我們軍事需求並保護士兵和公民安全的工業基地,而不依賴中(共)國等地緣政治對手,如果我們的武器生產商在中(共)國有數千個供應鏈投入,而這些投入被切斷,我們就難以抵禦。此外,自由貿易的正常利益不應該適用於我們正在與之發動冷戰的敵對國家。」
米蘭還明確指出,「為推進與中(共)國的脫鉤,美國政府可利用的主要工具是在對國防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加強『購買美國貨』的要求和豁免,並對中(共)國等戰略對手徵收關稅。」
通過這份報告來看,米蘭被川普選為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絕非偶然,而他的這些觀點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在報告中的「國防驅動的工業政策」部分,米蘭清醒指出,「再工業化對國家安全是必要的。鑒於我們有一天可能會與中(共)國發生動武衝突,我們不能依賴中(共)國的供應鏈,甚至不能依賴可能選擇中(共)國而不是美國的國家供應鏈。」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