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是知識(圖)


牧童 牛 寓言 故事
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據宋代蘇軾的《東坡題跋·卷五》:四川有個杜處士,喜好收藏書畫,所收藏的書畫有數百件。其中有一軸戴嵩畫的牛,他尤其喜愛,以「錦」為囊,以「玉」為軸,裱裝精美,經常隨身攜帶。

有一天,杜處士利用風和日麗的好時機曝曬書畫,有個牧童看見了,拍著手大笑了起來,說:「這畫是『鬥牛圖』嘛。兩牛相鬥,出力點在角上,而尾巴用力夾在兩股之間;可這畫裡的兩頭牛,卻高舉尾巴相鬥,實在失真謬誤啊!」杜處士強笑著表示贊同。

古語有句話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耕稼之事應當詢問農夫,紡紗織布就該請教織女)。」真是顛撲不破的名言啊!

這個故事蘊含了值得深思的道理。戴嵩即便是名家高手,要想正確的表現生活萬象,也必須深入探討、細緻觀察和熟悉所要表現的物體之習性,否則就會脫離現實,被熟悉的明眼人所恥笑,如此有成就的大畫家,還免不了出現錯誤,何況一般人呢?

長期生活在某個領域的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具有這方面的專業長才,如農夫之於「耕」,織女之於「織」,牧童之於「牛」,他們最專精,最有資格發表這方面的言論。

當牧童看見這軸畫牛的名畫,不假思索的評論說:「此畫鬥牛也。」接著說:「牛鬥,力在角,尾搐之兩股間;」而畫中的「鬥牛」則不然,與「鬥牛」的常態不合,違背「牛」的動物習性,畫的是兩牛舉尾相鬥,明確的指出名畫家的失真,這是內行話,是其他行業的人所講不出來的,在「知牛」這一點上,可高於畫家多多,最後杜處士只能苦笑認同。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糾葛、誤會與不愉快,往往這時就要先去除偏頗的成見,再平心靜氣的聽聽對方是怎麼說的。倘若對方有某方面的特長,那就敬重他的專業素養,尊重他的考量點和他的特殊看法,畢竟這方面的知識是我們所欠缺的。然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否了解事況不太全面?有否失之偏袒?或是疏忽了某些小地方?是不是忽略了一些微枝末節而造成的?

其實,生活處處是知識,人人個個是專家,每個環境都是學習的場所,就看你的著眼點,就看你的用心處,就看你是否敬重、看重與尊重不同的專業領域與專業知識。

 

蘇軾《書戴嵩畫牛》原文: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責任編輯:紫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