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上記載的那些「真龍」(組圖)


龍
歷史上關於龍的目擊記錄。(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以特殊的涵義佔據了各個領域,並成為中華文化的精神象徵。龍是否存在?是精神還是物質現象?至今仍是個謎。我們翻開歷史,驚訝於多次的目擊記錄,不得不讓我們對於龍的存在給予重新評估。

五龍與綠衣神人

清代《葉縣誌·雜記》說到,在公元1503年的河南葉縣,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明弘治十六年,五龍掛於城北十里,久之墜地,蜿蜓不能起。有綠衣神人自空降龍皆繞之,須臾雲寡晦冥,逐失。所在城北方向的空中出現了五條龍,後來五龍一起墜落到地上,似乎無力飛走。這時又從空中降下來一個綠衣神人,五龍圍繞在神人身旁,忽然天昏地暗,雲起霧湧,五龍與神人就沒了綜影。

白龍與紫衣之神

這個故事與葉縣的相類似,發生在公元1588年9月的浙江平湖,見於清代《嘉興府志·祥異志》:

平湖縣有白化騰海上,紅光半天。修撰瀋懋孝,兄龍首半垂,兩角聞有金冠紫衣之神,仗劍而立,長尺餘。龍吐頷下珠光,團罔大如鬥。

此事的目擊者,是在朝中任編修官(史官)的瀋懋孝。他看到海空出現白龍,放射出的光芒映紅了半邊天。龍首兩角之間,還站看一個戴金冠的紫衣神人,手中握看劍一樣的物體。龍首下顯出一團明亮的珠光,圓圓的,形狀像鬥一樣大小。

黃浦江畔見白龍

在上海松江縣的黃浦江畔公元1608年7月,也見到過平湖那樣的龍,龍首上也有神人。

只是晚出二十年。見於清代《松江府從·祥異志》:

萬曆三十六年六月,白龍凡於黃浦龍華港,龍首有神立其上。

龍降溫明殿

《後漢書·五行志》寫道:龍降溫明殿。

此句在清代《洛陽縣誌·仟異志》中引作黑如車蓋隆起,奮迅五色,敕《後漢書》更明確。

靈帝光和元年六月丁醜,有黑氣墮北宮溫明殿東庭中,黑如車蓋,起奮迅,身五色,有頭,體長十餘丈,形貌似龍。

靈帝即東漢皇帝劉宏,光和是他在位時所用的年號之一,光和元年六月丁醜,即公元一七八年七月一日。東漢都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近郊,溫明殿或許就是皇帝陛下的寢宮吧。在溫明殿的東院,從空中墜下一個巨大的黑色物體,像圓形的車傘一樣,身子在快速的旋轉中顯露出五色光芒,雖有頭,但無足,不見尾,似龍非龍,長達二十餘米。

龍
史書中記載的龍。(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其他史料記載: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黃龍出現在武陽赤水,逗留九天後離去,當時曾為此建廟立碑。

東晉永和元年(西元345年)四月,有一黑一白兩條龍,出現在龍山。燕王慕榮□親率朝臣,在距離龍200多步的地方,舉行了祭祀活動。

明清時期的地方志中,還不時發現有關龍的記錄。據《臨安府志》記載,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雲南石屏縣東南的異龍湖中發現巨龍,「須爪鱗甲畢露,大數圍,長數十丈」龍山和異龍湖中出現龍,可能不止一次。不然它不會有「龍山」和「異龍湖」之稱!

《唐年補錄》記載,唐咸通末年某日,有青龍墜在桐城縣境內,因喉部有傷,當場死去。龍全長十多丈,身子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呈扁平狀。它的鱗片跟魚差不多,頭上有雙角,口須長達兩丈,腹下有足,足上有紅膜。

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明代成化末年某日,廣東新會縣海灘上墜落一條龍,被漁民活活打死。此龍約一人高,身長數十丈,酷似畫中龍,只有腹部呈紅色。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西元1162年),太白湖邊發現一條龍,巨鱗長鬚,腹白背青,背上有鰭,頭上聳起高高的雙角,在幾里之外都能聞到腥味。當地群眾用蓆子遮蓋它的身體,官府還派人親自祭祀。一夜雷雨過後,龍消失了。它臥過的地方留下一道深溝。

《永平府志》記載,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夏天,有龍降落在灤河下游的樂亭縣境內,蠅蚋遍體。當地群眾為它搭棚以遮蔽陽光,並不斷用水潑灑它的身體。三天後,在─場大雷雨中,龍離開了原地。

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餘縣陳家圍子村後,數百人圍觀一條趴在沙灘上的黑龍。據仍然健在的目擊者任殿元說,該龍長約20多公尺。這個動物外形象四腳蛇,臉形和畫上的龍差不多,長著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長鬚,身子的前半部分直徑約一公尺多。四個爪子深深扎進沙灘裡。它全身都是鱗片,形狀像鱷魚鱗。任殿元至今仍滿腹疑團,那條巨型動物為什麼長得那麼像畫上的龍?

1953年夏天,豫東某地降落一條不明動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數里前往觀看。據目擊者所描述的形狀,這東西像一條巨大的鯊魚。它的腥味招來很多蒼蠅。這魚應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魚類,至於為什麼會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龍墜落的原因產生關聯。



責任編輯:穆瑤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