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高人言的後果(圖)

作者:德惠 發表:2022-01-05 06: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道士
潘閬不聽高人言的後果。(繪圖:Winnie Wang/看中國)

都說唐詩宋詞,宋代文人似乎應該以詞而聞名,然而宋初卻有一位文人以詩而聞名,此人就是潘閬:宋初著名隱士、字「夢空」,一說字「逍遙」,號「逍遙子」。其人性格疏狂,兩次被捲入大案而不得不逃亡。其詩可惜存世不多,他也會寫詞,今僅存《酒泉子》十首。

潘閬崇尚道家,作詩稱「到任也應無別事,願將清俸買香焚」。他曾模仿張果老倒騎驢,自己也倒騎驢閑逛。他的朋友魏野在《贈潘閬》詩中寫道「從此華山圖籍上,又添潘閬倒騎驢」。當今個別人考證說:倒騎驢是潘閬所為,後誤傳為張果老所為。其實修煉界都知道:真正倒騎驢的是張果老,很多修行人領悟了張果老的真意,例如明朝就有一首詩:

「舉世多少人,無知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而潘閬只是在行為上模仿而已。

潘閬在華山呆過一段時間,認識當時的道家高人陳希夷(陳摶)。他的一首詩就記述了陳希夷先生對他的告誡及他不遵從的後果。這首詩就是《寄陳希夷》:

不信先生語,剛來帝裡游。清宵無好夢,白日有閑愁。

世態既如此,壯心應已休。求歸歸未得,吟上水邊樓。

從詩中可知陳希夷曾經規勸過潘閬:不要到京城去。可潘閬沒有聽從「不信先生語」,偏要到京城來。寫詩的時間應該是來京城不久「剛來帝裡游」,結果就已經惹上了麻煩「清宵無好夢,白日有閑愁」,可又不甘心「求歸歸未得」,可他哪裡知道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宰相盧多遜因為和秦王趙匡美(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的弟弟)來往密切,竟被舉報:圖謀立秦王為帝,且潘閬也參預其謀。潘閬因此受株連而遭朝廷追捕。潘閬假扮僧人一路輾轉逃亡到杭州、會稽賣藥為生。至道元年(公元995年),潘閬因宦官王繼恩推薦,再次入京得到宋太宗的召見,賜進士及第,因其過於狂妄,未幾追還詔書。太宗駕崩前,潘閬被舉報與王繼恩等人謀立太祖之孫為帝,結果太宗之子宋真宗即位,將王繼恩等人盡行誅竄,潘閬再次逃亡。咸平初,潘閬第三次入京,結果被捕入獄,真宗過問逮捕審訊,不久獲寬釋,任滁州(今屬安徽)參軍。

以上就是潘閬入京的結局:被捲入朝廷權力鬥爭,給自己帶來兩次逃亡,一次牢獄之災,以及無窮的煩擾。這都是他不聽修煉界高人陳希夷告誡的結果,可見不聽高人規勸的結局一定是悲劇。因為修煉人是遵照佛法、道法修行的人,對人生和世界有正見的人,而且修煉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超能力,預知未來。陳希夷就是看到了潘閬入京後的結局,才提前規勸他的。

責任編輯:清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