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小事的啟發:不輕易地評論他人(圖)

發表:2021-12-30 09: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誰都不可輕易地評論人。
誰都不可輕易地評論人。(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有一次裡看到一名學生在校園角落裡哭泣。原來,這個學生的家鄉發生了水災,父母不僅沒了安身之處,而且連一日三餐都成了難題。可他只是一名窮學生,根本沒有能力幫助父母。蔡元培當即決定資助他50塊大洋。學生連連擺手說:「不,我不能接受!這太多了,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還上。」蔡元培和藹地說:「不急,可以慢慢來。」

可是,這名學生並沒有上門對蔡元培表示感謝,逢年過節時也沒有表示過問候。蔡元培的一個朋友很不滿,對蔡元培說:「你對他可謂恩重如山,可他竟然一點感恩的意思都沒有,太過分了!」蔡元培只是笑笑。

幾年後,那個學生事業有成,他為了還錢,登門拜訪了已不在北大任職的蔡元培。提起當年的事情,他泣不成聲地說,當年蔡校長對他的恩情太重,自己內心感恩戴德,但卻不知道如何回報,因而深感羞愧,所以只好選擇沉默。

(二)  

1947年,學者張中行編輯月刊《世間解》時,向俞平伯約稿。俞平伯欣然同意,寫了篇長文。張中行很滿意,很快就在月刊上發表了。

過了一段時間,俞平伯寫信詢問稿費之事。張中行看後十分不理解,一位大作家、大詩人怎麼會如此在意稿費這樣的小事呢?因此,張中行對俞平伯產生了看法——太俗氣。

直到俞平伯去世之後,張中行在《新文學史料》中讀到一段文字,才知道當時俞平伯一家的生活極端困難,甚至靠夫人典當度日。張中行因此感到不安,甚至慚愧。為了告慰故人,表示歉意,張中行以自責之心記錄下了此事,後悔在不瞭解俞平伯苦衷的情況下,就貿然地對其人格進行評價

蔡元培和張中行的兩件小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輕易地評論人。因為在不瞭解別人苦衷的情況下,即使看似非常合情合理的推斷,也很可能做出完全錯誤的評價。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