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非常重視對家族子女的教育。(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人非常重視對家族子女的教育。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在他們的生前或臨終前,都會留下一些文字,用以教育和訓勉自己的兒孫,作為子孫後代終身的行為準則。本文介紹6位古代著名人物的「教子經」,值得每一位父母學習。
1、白居易
白居易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44歲時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後,他「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儘是非心」,看透了世途的險惡,破滅了對名利的嚮往,於是他寫了一首告誡子孫後代的詩,名為《閑坐看書貽諸少年》:
窗間有閑叟,盡日看書坐。
書中見往事,歷歷知福禍。
多取終厚亡,疾驅必先墜。
勸君少干名,名為錮身鎖。
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教子經。教導子孫切勿過分追求名利,否則將自食其果。
2、蘇軾
蘇東坡行舟過三峽(繪圖:志清/看中國)
宋朝大文豪蘇軾,一生政途坎坷,四處勞碌奔波。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豐六年),他46歲時,和王朝雲在黃州生下一子,取名蘇遯,小名乾兒。滿月那天,蘇東坡乘興賦詩一首,名為《洗兒》:
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每個人生養孩子都希望他們能聰明,蘇軾卻因為太聰明而被聰明耽誤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兒子愚笨遲鈍,沒有災難,沒有禍患,而做到公卿。
這首詩語言淺白易懂,雖然僅28個字,情感卻跌宕起伏。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3、陸游
陸游(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北宋愛國詩人陸游,不但要求子女好學上進,而且還要求子女身體力行。
陸游有一首題為《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作,寥寥二十八字,卻講述了一番大道理。詩中寫道: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功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臨終前還寫了一首《示兒》詩。他沒有要求兒女們如何為國盡忠,如何為家盡孝;或者如何繼承父業。他只要求兒女們為他做一件事: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依舊是短短二十八字,將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讓人一覽無餘。
4、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王陽明,用「三字經」的形式寫了一部《王陽明家訓》,又稱《示憲兒》三字詩。
全文雖然只有96字,卻幾乎包含了為人處世的全部內容和智慧: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
學謙恭,循禮儀;節飲食,戒遊戲;
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
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
王陽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5、袁枚
清代乾隆年間著名詩人袁枚,膝下生有一女,天資聰慧,不少名門望族前來求親,他均末允,最後卻將女兒嫁給了姑蘇城外的一個普通百姓之子。結婚之日,袁枚特意寫了一首《嫁女詞》相送:
姑恩不在富,夫憐不在容。
但聽關雎聲,常在春風中。
這首詩的意思是告訴女兒,尋找夫婿不能只要求財產,也不能只重視容貌;關鍵是要男女雙方兩情相悅,才有真正的幸福生活。。袁女謹遵父訓,出嫁以後,果然夫婦琴瑟和諧,白頭到老。袁女並把這首詞作為世代相傳的傳家寶。
6、林則徐
林則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清末愛國英雄林則徐曾經寫過這樣一幅對聯:
上聯: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下聯: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則增其過。
他還寫了一幅《十無益》的格言,把人們通常看作有益並終身為之努力實施的十件事說成《十無益》,作為子孫後代的行為規範: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
不孝父母,奉神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心高氣傲,博學無益。
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責任編輯:明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