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子和啃老族的根源是甚麼?「周而不比」告訴你(圖)


周而不比
看一個人有德還是無德?就看「周」和「比」(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在現代社會,「敗家子」和「啃老族」現象越來越普遍。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社會壓力、家庭溺愛或個人懶惰,但其實,早在古人的智慧中,就已經揭示了深層的根本原因。下面通過對《論語》相關章節的解讀,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忠信為周,阿黨為比。小人比而不周。」 比,古音念「bì」。這一章是說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在《論語》中,君子與小人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而小人是無德之人。 另一種是就「位」而言。君子是在位之人,而小人是沒有位的平民百姓。 這一章所說的君子與小人,是就品德而言。 怎樣判定一個人有德還是無德?

關鍵在「周」和「比」

甚麼是「周」,甚麼是「比」?古注中有很多不同的講法。比如,「周」就是公,「比」就是私,這是就公私而言;有的講,「周」就是義,比就是利,像《論語》上也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就義利而言; 還有的講,「公」就是普遍,「比」就是偏黨,這是就普遍和偏黨而言。 李炳南老先生在《論語講要》中,取的是公、私的說法。君子辦事是為公不為私,而小人辦事是為私不為公。 君子的修養是去私心,存公心,這就是「周而不比」,而小人所思所想都是自私自利,這就是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 「周而不比」,從有無私心上來區分君子與小人,也是分辨善行與惡行的一個標準。

元朝時,有一些學儒的人去請教中峰禪師。 他們說:「佛家常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種說法靠不住。因為有人作善,但是子孫並不發達; 而有人作惡,反而家道興盛,所以善惡報應不符合事實。」 我們看到這句話,就知道這些儒生沒有把經典學好。 為甚麼?因為善惡報應並不是佛家專有,在儒家經典中也有很多關於因果報應的論述。

比如,《大學》中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人人都喜歡追求富貴、財富等,怎樣才能擁有財富呢? 就是要培養自己深厚的德行。 所以德行是根本,財富、權勢、名聲等都是枝葉花果,是外在的顯現。 再如「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財貨是以不正當的方式所獲得,結果也一定會以不正當的方式敗散掉。 所以,財富並不是賺到手、貪到手就屬於自己,實際上為五家共有:如果錢財是貪而來,最後東窗事發,自己鋃鐺入獄,這是為官府所沒收; 水災、火災等自然災害,也會把不義之財焚燒、剽奪;盜賊專門敲詐、勒索、偷盜不義之財;不孝子孫也會把不義之財敗散掉。

為甚麼現代出現很多「敗家子」、「啃老族」?


當人福祿壽名不齊全時,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大德之人、厚德之人。(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們父輩的錢財來路不正,所以有這些「敗家子」、「啃老族」敗散掉。 所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規律講的也是因果。 《中庸》記載,孔子稱讚舜王的德行時說:「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真正有德行的人,福祿壽名都齊全。 那麼,當人福祿壽名不齊全時,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大德之人、厚德之人? 這也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在現實生活中,即使能做到小官位的人,都有一般人不具備的德行,比如能夠顧全大局,或者心胸開闊,總之他有一般人不具備的德行。 而一些總是貧窮的人,往往也缺少某方面的德行,比如喜歡佔便宜,喜歡想方設法偷、騙別人,正是因為有這種不良作風、品德,才導致貧的地位。 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貧賤的原因,還去四處乞討,不靠自己的勤勞致富,結果越來越貧賤,再過十年、二十年後,仍然向人伸手要錢。 而那些有財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用錢時非常大方,當他們知道別人有困難、有需要時,往往非常慷慨資助,所以越施越多。 古人說「千金散去還復來」,左手把錢花出去了,右手又把錢賺回來了,這同樣是因果。

所以,古人看一個人不是看他現實享受很好,一擲千金,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就羨慕他。 而是再過十年、二十年,甚至看他的子孫後代,就知道這種人不值得羨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惟天福善禍淫」,天道自然的規律,都給善良的人帶來福分,給過分的人招致災禍。

經典的智慧揭示,「敗家子」和「啃老族」的根源,在於家庭和個人的德行修養。財富來路不正、只顧私利、不重德行,最終難免家道敗落,子孫難以自立。相反,真正有德行、懂得公心、樂於助人的家庭,才能世代興旺。



責任編輯:紫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