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飲食、多晒太陽和運動,存好骨本也就不用擔心骨質疏鬆。
導讀: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骨質疏鬆不僅僅只有骨折風險,同時也有致命危險。哪些人容易有骨質疏鬆?看看自己是否為高危險族群,及早調理飲食、多晒太陽和運動,存好骨本也就不用擔心骨質疏鬆。
大多數的人都以為愛喝咖啡、年紀大的人才需要擔心骨質疏鬆,其實並不只如此,容易骨質疏鬆的族群還有以下幾種:
1、年長者:
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骨質疏鬆,這是因為性激素分泌減少,以及老人家的腸胃功能減弱,導致營養吸收不足所致。
2、使用類固醇:
西藥、類固醇會影響肝腎功能,造成維生素D的合成出問題,使得鈣無法由腸道吸收,當然也就無法進入骨骼。
3、子宮或卵巢切除:
卵巢負責分泌雌激素,手術切除等於以人工方式將更年期提早,造成骨鬆。
4、人種:
研究發現,白人跟亞洲人最容易罹患骨質疏鬆,而黑人的骨骼則比較強壯。
5、基因:
目前已發現有30幾種基因跟骨質疏鬆有關。但人種基因無法更改,所以只能透過飲食和生活改善。
含糖、含碳酸的飲料,都很容易導致骨質流失。
6、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抽菸、飲酒、喝咖啡,或是常大魚大肉導致體質呈現酸性,以及常喝汽水、果汁、紅茶等含糖、含碳酸的飲料,都很容易導致骨質流失。
7、日照不足:
日照太少會使維生素D3不足。維生素D3和副甲狀腺會互相制衡,副甲狀腺把骨骼中的鈣釋放到血液中,而維生素D3則將血液中的鈣送入骨骼,兩者作用正好相反;當維生素D3不足,副甲狀腺相對會升高,骨中的鈣就會不斷流失、形成骨鬆。現代人普遍維生素D3不足,尤其是住在都會區的人,作息都在室內,一天下來幾乎沒照到多少太陽。即使是美國亞歷桑納州每日艷陽高照,幾乎可算是沙漠地區,但竟有70%的人維生素D不足。
8、蛋白質攝取不均:
蛋白質攝取過多和過少都會造成骨鬆。如果蛋白質過少、胺基酸不足,鈣無法順利進入血液中;但如果蛋白質攝取過多(尤其是動物性來源),由於磷過多,會造成酸性體質,促使身體從骨頭中拿出鈣或其他礦物質等鹼性資源,以中和體液的酸度。所以蛋白質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適量就好。據研究,每吃100公克的蛋白質,必須攝取1公克的鈣,才能維持體質的弱鹼,並且避免骨質流失。
9、活動量太低:
不只是一般活動,還必須要有承重運動才能增加骨密度。因為承重運動可使造骨細胞變得活躍,進而增加骨密度。所謂的承重運動就是必須承受身體重量的運動,如健走、爬山、打球等。如果都不活動,身體肌肉就會萎縮,骨質也會流失。
營養素不足容易影響骨質密度。(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10、營養素不足:
鈣是骨骼的重要成分,但其他礦物質如:鎂、鋅、銅、鐵、硼、釩、錳,維生素A、D、E、K、C也都與骨質密度密切相關。要維持骨質密度,有各式各樣的生化反應要進行,而這些過程需要各種營養素來協助。
11、重金屬累積:
重金屬不僅會毒害人體,還會影響鈣的吸收,尤其是鎘和鋁,因為與鈣同屬二價(就是每個金屬離子帶二個正電),彼此會互相競爭,因此會導致骨質疏鬆。讓我感到憂心的是,這些毒素可說是防不勝防,像是2013年底台灣日月光排放廢水事件,就含有鎳、鎘等重金屬,光是這個工廠所汙染的後勁溪,就灌溉了940公頃的農田和50公頃的魚塭,而這些受汙染的農漁產品,可能早在不知不覺中,都已上了我們的餐桌。
12、胃酸不足:
年長者胃酸下降,也會影響鈣質的消化吸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以為自己是胃酸過多,事實上,以為自己是胃酸過多的人,竟有90%是胃酸不足。一般老人家胃口較差、口淡,就是因為胃酸和消化酵素都不夠。老人全身機能退化,更需要高密度的營養素來維持身體運作,如果胃酸不足會導致營養吸收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全身機能,如此一再反覆,形成惡性循環。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健檢做完,然後呢?:從自然醫學觀點,拆解數字真相,掌握對症處方,找回健康!》,作者:陳俊旭。
来源: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