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守心法 仁義值千金(圖)

發表:2016-02-18 0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網路圖片)

《增廣賢文》中有兩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人生在世,錢財不及仁義,但是能時時堅守仁義確非易事。古人把仁愛和正義作為一個人為人的最高標準。和仁義相比,錢財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因此,一個人切不可以為了錢財而拋棄了仁義。

宋末元初,有位大學問家名叫許衡(1209-1281),字仲平,號魯齋。許衡學識淵博,品德高尚。許衡不食無主之梨的故事廣為人知,許衡嚴守禮義,一生以維護儒家學說、承傳民族美德為己任。有《魯齋遺書》傳世。

家貧苦學 微言大義

許衡字仲平,是懷州河內人,祖輩世代務農為生。許衡年幼的時候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天賦,七歲進入小學,老師教他認字寫字,他問他的老師:「讀書的目的是什麼?」老師說:「為考試中舉。」許衡說:「僅僅就為了這個嗎?」老師對他暗暗稱奇。每次老師給他講解書籍,他總是問老師其中的微言大義。時間長了,老師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很聰明,悟性又非常好,總有一天,他會超過一般人,我當不了他的老師」。於是就辭職離開了,父母盡力挽留他,也不能夠留住。

就這樣總共換了三位老師,許衡漸漸地長大,他酷愛讀書如飢如渴,然而身處混亂時代,而且貧窮,家中沒有書。曾經跟隨一個算卦的人到他家去,見那人家有《書》(疏義,對經的註釋),於是就請求住在他家裡,用手抄好後才回家。後來逃到徂徠山,才得到易王輔嗣說的《易經》。

甲寅年,元世祖為親王時,任命許衡為京兆提學,在關中辦理學校。後來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之職。他曾向元世祖建議:為政必須遵循先王之道,必須講義理,因為道理是事物的「所以然」和「所當然」;不可違背了傳統的美德。

仁義守禮 泰然自若

當時正在兵荒馬亂之中,許衡日夜思考背誦,身體力行去實踐,一言一行必要合乎禮儀,然後才行動。曾經在夏天經過河陽,許衡口渴極了,路邊有梨樹,大家爭著摘梨吃,許衡獨自端正地坐在樹下和平常一樣。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不是屬於我的東西卻去拿,這是不對的。」別人說:「世道這麼亂,這些梨早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

許衡後來遷移到山東,留在了魏州,人們見他道德高尚,逐漸的開始追隨他。許衡在魏州呆了三年,聽說戰亂將要平息,於是又回到了懷州。凡是婚喪娶嫁,他必定要根據禮法,並以此倡導同鄉的人如此做,學習的人逐漸多起來。因為家境貧窮,許衡親自下田耕作,穀物熟了就吃穀物,穀物不熟就吃糠咽菜,處之泰然自若,朗讀詩書的聲音傳到屋子外就如音樂一樣優美動聽。如果家裡財產有餘,許衡就把他分給同族人以及貧困的學生。人們如果有所饋贈,只要有一絲一毫不符合禮義,他就不會接受。姚樞曾經被召入京師,就把自己的雪齋讓許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許衡堅辭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許衡的小孩由此經過,不用睜眼看一下就離開,許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一個下雪天,有位學生冒著大風雪前來求教。許衡見他凍得發抖,就把自己身上的棉襖脫給他穿,關切的問道:「為何只穿單衣出門?」對方講:「家母患病,我當掉棉衣,換藥了。」許衡立即取出兩貫銅錢,送給他以贖回棉衣。對方知道他並不富足,推辭不要。許衡說:「我助你克服眼前困難,並不影響到我的生計。況且古人講得好:‘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我歷來認為:收入能滿足基本生活即可,多餘財錢應濟困助人。這比留下錢來自己享受,更有意義。」他把錢硬塞給了那位貧寒的學生。



責任編輯:李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