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散文、詩、詞各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他開創了詞的「豪放」一派,其風格上最大的特色就是比喻的豐富、新鮮和貼切。
點字成金 蘇東坡用典得體
蘇東坡善於在詩中鋪排成語、典故,所以批評他的人都說他「用事博」,而喜好他的人為數更多,認為他無論什麼成語典故、神話故事、街談巷語都能信手拈來,點字成金,堪稱神來之筆。
蘇東坡隨手拈來的典故比比皆是,而且用得都非常自然得體,恰到好處。「讀書萬卷始通神」一語源自他的詩《柳氏二外甥求筆跡》(其一)。原句為:「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元和腳」源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柳柳州家雞之贈》
這首詩的由來是這樣的,有一天東坡姓柳的二外甥來到東坡家中向東坡先生求字,以便臨摹練字之用。東坡先生當即題詩一首,勸其還是先學好柳體為要。且看全詩,前兩句容易理解,無非是告訴他要多練,多讀書。可是這「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又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這兩句中用上了兩個典故,不知道這兩個典故的意思就理解不了這兩句詩。其實這兩個典故來自唐代劉禹錫的一首詩,詩的題目是《酬柳柳州家雞之贈》,全詩如下:
日日臨池弄小雛,還思寫論付官奴。
柳家新樣元和腳,且盡姜芽斂手徒。
劉禹錫的這首詩就是蘇軾那首詩用典的來源,但是,我們現在讀來還是讀不懂,因為這裡面同樣也用了典。如果我們現在不知道這裡邊用的典故,單從字面上來看這首詩,可能會認為這應該是柳宗元(柳柳州)送給劉禹錫一隻「家雞」,劉禹錫表示感謝,並琢磨著你怎麼不順便送點燉雞的佐料「姜芽」給我,我好馬上燉了吃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這首詩說的是劉禹錫答謝柳宗元贈送他的書法作品,並調侃地說出柳宗元的書法特點。
劉禹錫是柳宗元的同科進士,而且在政治、文學、思想等方面均志同道合,如此好友,所以在書信往來時調侃一下就不作為奇了。
「柳家新樣元和腳」,這裡的腳是指筆形中的捺,俗稱捺腳,在這裡就特別地代指書法作品了。柳宗元(773-819)、柳公權(778-865),他們的書法在元和年間都是有名氣的。「元和」是唐憲宗的年號,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至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此年號用了十五年。]因為柳家書法的捺腳特別有特點,所以說「柳家新樣元和腳」,是戲說柳宗元繼柳公權後,又出新的書法的式樣。因此東坡詩裡的「君家自有元和腳」,也就是專門代指柳家特有的柳宗元和柳公權傳下來的柳體。
「家雞」野鶩之說出自大書法家庚翼和王羲之
那麼家雞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又和魏晉時的書法家庚翼有關係了。南朝齊國王僧虔《論書》中這樣說道:右軍後進,庚猶不忿。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乃賤家雞,愛野鴦,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這段話說的是庚翼的書法,年輕時與王羲之齊名。王羲之後來居上,庚翼很不服氣。他在荊州給都下友人的信中說:「小輩們竟然看不起家雞,喜愛野鶩,都學起王羲之的書法來了。等我回去的時候,要同王羲之比試一番。」這段話也就成了後來的成語「家雞野騖」的出處了。自此語出,世人便常用「家雞」來指代書法。
到了這裡,再回頭看「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就不難理解了,蘇東坡告訴他的二外甥:你們柳氏家族有個書法家柳宗元,他繼承了柳體的衣缽,並且有了新的發展,那是你們柳家自己的寶貝(家雞),你們不要厭棄這寶貝,應該先學好「元和腳」,然後再向其他的書體求教。蘇軾把這兩個典故,用得既恰當又自然,可說是渾然天成。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蘇軾學習書法的心得,他認為書法藝術僅靠禿筆堆成山的苦練是練不成的,高品位的書法更需要高度的文化素養來支撐;讀萬卷書是提高素養的一種途經,讀萬卷書才能學養深厚,才能使學問與藝術間相互滲透,才能妙悟通神,才能夠手眼不凡,新意迭出。後兩句詩說的是有家學淵源的應當先繼承好家學,然後再觸類旁通,博採眾長,以求得新的發展。總之,這信手拈來的四句詩含意深刻,耐人體味,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責任編輯:雲天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