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三峽大壩所在地宜昌遭遇十年罕見大旱
【看中國2013年07月30日訊】自從2006年5月20日三峽大壩建成封頂,有關三峽大壩改變當地氣候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息。三峽大壩建成七年,人們從廣播電視上最常聽到的便是每年夏天重慶高溫、乾旱和暴雨。重慶,曾經那個氣候濕潤降水充沛的地方變成了現在中國極端惡劣氣候的代表:乾旱的時候她可以連續兩個月高溫無雨,50天氣溫超過40度;暴雨時也可以兩天之內降下300mm,佔全年降水量(1200mm)的1/4。每當人們質疑這種劇烈的天氣變化和大壩有關的時候,總有一些專家們出來稱:氣候異常和三峽大壩無關!
根據專家的說法:水庫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不會超過20公里,因此說三峽影響氣候的說法並無依據!這種解釋對一個建在普通支流上的小型水庫說得過去,但是對一個庫區長達600餘公里,控制流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庫,這種說法是完全不成立的。三峽改變氣候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將曾經奔騰不急的江水攔腰截斷,變成一潭死水,對當地自然和生態環境產生致命的影響。更關鍵的是三峽建在了四川盆地的咽喉之處,建在整個四川水繫上千條河流的唯一出口上。如果把四川比喻成心臟,四川境內的河流比喻成血管,那麼長江就是所有血液彙集在一起的心臟主動脈,而三峽則是這個動脈血管的出口。只有心臟蓬勃有力的跳動,才會把血液輸送給長江中下游五省一市。現在把這個出口堵死,整個心臟就會因為血液流通不暢而死掉!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庫區600公里之內的地區,還有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的省份,包括鄱陽湖乾涸見底,洞庭湖成千里草原,都是因為供水不暢,或者說無水可供導致!那種所謂的水庫只對周圍10-20公里內環境有影響的說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筆者曾經在2006年寫過一篇文章《分析三峽大壩對四川盆地氣候的影響》,對高溫少雨的原因做過分析。稱它為木桶效應也好,瓶塞效應也好,首先大壩阻擋了水汽沿江進入四川盆地的途徑,導致乾旱少雨。其次,它使四川盆地內的熱量無法排除,反而在水庫上方不斷聚集,使盆地內水分持續蒸發。當時筆者曾作出兩個推斷:1. 「如果不把三峽大壩炸掉,這種可怕的高溫乾旱依然會持續」。2. 「如果蒸發量持續大於降水量,四川盆地將不斷沙化,會變成第二個柴達木盆地」。現在7年過去了,我們不妨把過去7年所有關於重慶乾旱的報導找出來,看看重慶是否一直乾旱。
1)2006 重慶特大大旱2006.08.30(新華網)
2006年以來,素有「千河之省」「天府之國」之稱的四川省,遭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特大旱災襲擊。春旱連夏旱,夏旱連伏旱,特別是7月以來,似火的驕陽日日高懸,似乎要烤乾四川大地的每一滴水。【1】
2)重慶持續乾旱160萬人面臨飲水困難2007.04.03(新浪網)
我市的旱情依然嚴峻,截至昨日上午11時,全市仍有36個區縣存在春旱,農作物受旱面積146.1千公頃,全市仍有36個區縣(自治縣)的161.09萬人、123.42萬頭大牲畜存在臨時飲水困難。【2】
2007年3月6日,長江水位重慶段下降到歷史最低點。在經歷了去年百年不遇的旱災之後,有3000多萬人口的重慶市再次遭遇前所未有的春旱。而在此之前,這座城市已經經歷了持續半年的秋旱和冬旱。(人民網)【3】
3)2007 四川夏旱持續加重398萬人飲水困難 2007.06.04 (新浪網)
嚴重的夏旱使旱區抗旱形勢十分嚴峻。據四川省水利廳5月30日統計,全省有398.8萬人、446萬頭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有11.6萬人靠送水解決生活用水;旱區水稻栽插嚴重受阻,至今仍有大面積的水稻無水栽插,部分地區實際栽插面積不到計畫的50%;已栽播的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因旱生長受阻,嚴重的甚至已經乾枯。【4】
4)重慶:19區縣乾旱 15萬人缺水 2008.01.05(新華網)
重慶市中西部及東部部分地區出現明顯旱情,大足、萬州、城口等19個區縣出現不同情況的旱情。此次旱情使約45000公頃農作物受損,超過15萬人和9萬多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5】
5)重慶部分地區乾旱31萬餘人飲水困難 2008.07.12 (新浪網)
6月中旬以來重慶各地降雨嚴重不均,全市40個區縣中近一半區縣降雨偏少,部分區縣遭受伏旱較重,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10餘萬公頃,31萬餘人出現飲水困難。19個區縣降雨比往年均值偏少,其中渝東南、渝東北的10個區縣降雨偏少四成以上,酉陽縣偏少八成以上。【6】
6)重慶出現乾旱旱情33萬人臨時飲水困難 2009.03.21(網易新聞)
從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瞭解到,近期重慶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已經出現春旱旱情。截至三月中旬,重慶萬州、巫溪、潼南、忠縣、北碚等15個區縣受旱,農作物受旱面積493.6萬畝、32.95萬人、20.27萬頭牲畜臨時飲水困難。【7】
7)重慶秋旱:34萬人臨時飲水困難 2009.09.11(重慶新聞網)
據統計,截止9月9號,全市已有34.1萬人,19.3萬頭牲畜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農作物受旱面積達到342.2萬畝,其中重旱115.6萬畝。旱情監測顯示,我市目前西部、中部、東南部的10多個區縣出現了中度乾旱,甚至重度乾旱。【8】
8)西南遭遇特大乾旱 嘉陵江合川段部分已見底 2010. 03.19
3月18日,重慶市嘉陵江合川段大量河床裸露出來,嘉陵江部分水段已經見底。自2009年9月以來,中國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省(區、市)都遭遇大範圍持續乾旱,部分地區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來水之少創歷史之最。【9】
今年以來的持續乾旱天氣已造成重慶34個區縣出現旱情,94萬人因旱出現臨時飲水困難。(騰訊新聞)【10】
9)水庫乾涸河水斷流 重慶26區縣乾旱61萬人飲水難 2011.08.17
市防汛抗旱辦介紹,我市旱情已發展至渝西、渝中部、渝東南及渝東北部分區縣,涪陵、萬盛、綦江、榮昌、永川、璧山等26 個區縣不同程度受旱,全市農作物受旱面積224.57萬畝,其中重旱47.61 萬畝、乾枯13.10萬畝;61.30萬人、32.43萬頭大牲畜因旱出現臨時飲水困難,有2條河流斷流,51座水庫乾涸。(新華網)【11】
10)重慶51萬人飲水困難 官方緊急通知「抗旱保耕」 2012.03.22
截至3月20日,重慶已有95萬畝農作物受旱,123萬畝水田缺水,51萬人出現臨時飲水困難。(中國新聞網)【12】
11)涪陵墊江現中度氣象乾旱 重慶部分地區旱情或加劇2012.08.13
市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6月1日以來,全市平均降水量為31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兩成,較2011年同期偏少 10.5毫米。各地降水量除潼南、榮昌、大足、秀山較常年偏多2—3成,其餘大部地區降水量偏少2—5成。其中,豐都、涪陵、墊江、石柱、奉節降水量不足 200毫米。(新華網)【13】
12)重慶17個區縣遭遇春旱 榮昌出現特大乾旱飲水告急 2013.03.19
半年未下一場透雨,涪陵百興村百年老井乾涸(新華網)【14】
在上面每隔半年一次的報導中可以看出,整整7年,重慶一直處於乾旱之中,從未間斷!期間雖有降雨,但分配極不均勻,降水強度大,時間短。很多地方降雨之後由旱災立刻轉為洪災;洪水退去,又變成旱災。這也是人們不時聽到重慶暴雨,卻始終處在乾旱的原因。所有這些報導都確切無疑的證明:自從三峽建成,高溫乾旱就一直伴隨著重慶。
而關於暴雨,我們可以看看重慶氣象局的解釋:
重慶遭遇62年來單日最大暴雨 已致2人死亡2013.06.10(新華網)
市氣象臺預報員蔣鎮解釋,由於高原槽東移,引導冷空氣進入盆地,中低層偏南水汽輸送充足,與偏北氣流形成低渦切變,四川盆地東部有熱力不穩定能量積累,使得重慶市形成下濕上干結構觸發的強對流,降雨強度才會如此之大。【15】
解釋中所謂的「偏南水汽」「偏北氣流」讓人摸不到頭腦,不知所云。但下面一句話「四川盆地東部有熱力不穩定能量積累」終於露餡了。四川盆地東邊也就是三峽庫區,所指的熱力不穩定積累,乃是水庫的一灘死水在陽光照射下升溫,導致熱量聚集。這種「熱力聚集」與冷空氣觸發形成強對流,才導致重慶暴雨!一切終於大白,原來官方一直極力否認的「三峽水庫導致極端氣候事件」乃是確定無疑的事實。正是由於三峽水庫蓄水導致暴雨,使一向風調雨順的川渝大地變成了「高溫暴雨連軸轉」的災難性氣候。這種氣候連續持續7年,是三峽水庫建成後對當地氣候的改變的最直接證明。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水庫上游附近的巴東,巫山,奉節這三個縣在2004-2011年間的降水量和蒸發量對比:
這7年中,奉節,巫山和巴東三個縣降水大部偏少,屬乾旱年份。在降水量相對正常的07,08年蒸發量依然要比降水量高15-20%,剩餘5年,蒸發量比降水量高出至少40%,甚至最多達113%!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它表明瞭水庫庫區已經變成了乾旱地帶,生活在水庫邊上的人們已經沒水可吃。等著乾旱進一步加劇,土壤墒情被破壞,地表植被大量死亡,庫區裡面過不了幾年就會出現沙漠。而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沙漠將會出現在巫山,在那曾經雲雨繚繞的地方。那句讀起來讓人豪情萬丈的「 截斷巫山雲雨」真的成為了現實,可雲雨被截斷的後果竟是如此可怕,把降水豐沛的地方變成了乾旱地區!
可見,筆者的兩個推斷在過去七年均得到驗證,剩下的只是四川盆地一步步沙化,變成中國第三大沙漠盆地!雖然,道理並不難理解,但有些人至死也不會相信:一個三峽大壩會將四川盆地變成沙漠。但不管承認與否,四川的乾旱已不可避免。今年三月,四川及西南地區持續出現大範圍冬干春旱,冬干的範圍和強度均突破50年極值。
下面我們來看看網上一篇氣象學者今年解析四川乾旱概況:
氣象專家解析四川乾旱概況2013-03-22 (中國天氣網)
成都高原氣象所四川省學術帶頭人熊志強老師解釋道:
……這個乾旱,不是一個地方的、局部的乾旱,……,今年是整個四川盆地都比較乾旱。今年冬天和春天氣象異常少雨,一下把四川盆地從一個濕潤氣候的盆地變成了處處皆干的 「干盆」,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四川全省常年的年平均相對濕度是在80%~81%左右,現在的情況是從80%降到2月份的76%、75%,到了3月份過後,就降到60%以下,個別地區已經降到40%。……【16】
這些數據說明,四川盆地已經越來越干——土壤、空氣一步一步向沙漠化發展。素有「川西北高原綠洲」之稱,位於長江黃河源頭的若爾蓋草原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92.87萬畝,並以每年11.65%的速度遞增,擴展速度十分驚人。產生的沙塵逼近直線距離僅400公里的成都市區以及周邊城市,導致四川出現嚴重的沙塵暴。《國際在線》報導:
四川若爾蓋濕地沙化嚴重 沙塵威脅成都平原
中科院成都分院有關專家表示,當前,位於岷江、大渡河和黃河源頭的川西北地區草場的沙漠化現狀已極其明顯,「氣候不斷變暖,必使地表水蒸發加速,是土壤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氣候繼續變暖,這種現象極可能在成都平原出現。
位於岷江源頭的文戈村,沙漠化更加嚴重,據村民介紹,大風一來,沙塵遮天蔽日,兩米外不見人影。 【17】
千真萬確這個沙漠已經在四川盆地內形成。如果四川盆地持續高溫少雨,蒸發量大於降水量,那麼成都平原也不可避免的要沙化。雖然現在程度尚不明顯,但這是一個「溫水煮蛙」的過程,當人們認識到四川已經真的大面積沙化,不適合人類居住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無法挽回了!
當四川盆地持續乾旱,整個長江上游來水減少,毫無疑問會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洞庭湖、鄱陽湖在雨季不但不能從長江得到補給,反而湖水倒灌長江,導致乾涸見底。當兩個總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的湖泊消失,對長江中下游氣候的影響將非常明顯:隨著地表水資源乾涸,空氣也會變得乾燥,整個空中——地表——地下水循環路線被破壞,未來幾年,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會經歷乾旱。可能不同省份程度會有不同,夏季短期內或許還有暴雨洪災,但總的氣候變化趨勢只有一個——旱,這一點不會改變!
如果四川和長江中下游乾旱,會癱瘓多達半個中國地區的經濟。首當其衝遭受滅頂之災的是農業、漁業、水產養殖和航運業。江南水鄉湖泊乾涸,河水斷流,魚米之鄉不復存在!對盆地內的川渝人民而言,他們不僅要忍受高溫酷暑的煎熬,還要注意暴雨引發的洪澇災害,河道淤積,山體滑坡,塌方和更為頻繁的地震災害。當然,不是所有地震都是三峽水庫引起的。2008年汶川地震乃是距震源只有5.5公里,建在龍門山斷裂帶上的紫平鋪水庫引發。但因為有三峽水庫,有紫坪埔、向家壩、溪洛渡等等大大小小的電站,四川盆地的地質條件會進一步惡化,每年各個水庫的蓄水放水引發的地殼應力變化導致發生災難的機率將大大增加。至於河道淤積,黃萬里先生的預言已經完全變成現實:重慶忠縣濫泥灣右側航道在過去7年淤高22米,明年上行航道將被徹底堵死。過不了3年,左側航道也會因為砂石沉積而斷航。如果忠縣航道被淤死,長江斷流指日可待,重慶至武漢的黃金水道將被徹底切斷!
三峽工程是中共製造的一個可怕的魔鬼!投資建設三峽工程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但它的費用卻由全體中國百姓承擔。三峽工程的巨額投資是在全國人民的電費中強制扣除的。可以說,三峽大壩是用全中國百姓的錢澆筑的,設備是百姓投資的,天價搬遷費也是老百姓支付的,可它的利潤卻被私人集團——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拿走了。當時政府許諾:三峽建成後可以讓百姓用上廉價電。但現在建成了,電費反倒漲了。更可氣的是每年發電所得利潤200億元不補貼電費,反而現在還強迫人們繼續交納三峽建設費。這些錢把一個三峽集團公司養肥,卻給四川,華南,華中甚至華東地區幾億人口帶來高達上千億的損失。當重慶港成為死港;當長江中下游湖泊乾涸;當長江入海口處海水倒灌,咸潮入侵;當重慶因為三峽調節不當每隔幾年被淹沒朝天門碼頭;當四川盆地不斷沙化,數十萬人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逃荒的時候,希望他們知道,三峽大壩給他們帶來的是什麼!
一如黃萬里先生預言:三峽大壩如修建,終將被迫炸掉!炸壩,是早晚的事。只是,這個大壩每晚一分鐘炸掉,整個長江流域所蒙受的損失就增加千萬倍。留下這個禍國殃民的工程,只會給中華民族帶來無窮的災難!那些生活在川、渝、湘、楚災區的人們,如果不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抗爭,繼續受官方報導和那些專家的愚弄欺騙,繼續被一小撮利益集團的欺壓而忍氣吞聲,容忍大壩的存在,那麼更痛苦的苦日子還在後面!
1. 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6-08/30/content_5025106.htm
2.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03/084812681846.shtml
3. http://env.people.com.cn/GB/5513357.html
4. http://news.sina.com.cn/c/p/2007-06-04/223613150422.shtml
5. http://www.cq.xinhuanet.com/news/2008-01/05/content_12131051.htm
6.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12/170815920870.shtml
7. http://news.163.com/09/0321/14/54UEQFJ50001124J.html
8. http://v.cqnews.net/first/2009-09/11/content_888426.htm
9. http://cq.qq.com/a/20100319/000275.htm
10. http://cq.qq.com/a/20100324/000644.htm
11.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1-08/17/content_23478290.htm
12.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3-22/3765167.shtml
13.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2-08/13/c_112703481.htm
14.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3-03/19/c_115071209.htm
15.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6/10/c_124841172.htm
16. http://sc.weather.com.cn/tqyw/03/1828481.shtml
17. http://gb.cri.cn/15884/2007/05/08/[email protected]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