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擇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的自由社交活動形式。湘西叫做「趕邊邊場」或「會姑娘」,黔東南苗族則稱為「遊方」,廣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稱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稱為「跳花」、「跳場」等等。在這類社交活動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單獨地、公開地或靜靜地對歌和交談。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於民族色彩的風俗。一些苗族社區還有專供青年們談戀愛的場所,如黔東南的遊方坪、滇東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擇偶不重財產和家境,更看重個人才華和品性。
還有一種形式就是搶婚或類似搶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願作終身伴侶的,男方在某天夜裡,邀約幾個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帶到或「搶」到家裡來,即成婚姻。三天之後,才請個「全福」的老人帶隻雞去給女方父母「報親」,請他們認可這門婚事。然後雙方商定「回門」(回娘家)辦婚禮的日期和具體事宜。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結交男朋友苗語稱「講鏈講規」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譯就是「放鷹放鷂」和「採果摘籽」。小夥子結交姑娘叫「幫鏈幫規」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譯就是「打鷹打鷂」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會也有暗號和密碼,這就是「草標」。雙方只要看到草標 ,就知道各自的行蹤。初相會時,女方如先到達約會地點,必先在約會地點的路口留下一個草標。這個草標的含義只有赴約會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碼一般的神奇功力。不過,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標。一把草上結個疙瘩,疙瘩結在草尖上,草根朝幽會的方向,則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對方快來。後者看到這個草標,必須留下一個草標,疙瘩結在草的中部。這後面一個草標暗示過路者,山中有情人幽會,請走大路。行人見了這樣的草標,一般都會避開,以免撞見別人的幽會。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種打毽活動,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國民間都用來踢的那種,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動中,輸的一方要讓贏的一方「揉耳朵」,不許反抗,但可以跑。假如輸贏雙方的男女沒有情意,純屬比賽,那贏者會使勁揉對方的耳朵,直到對方耳朵發燙為止。假如對打的男女相互有愛慕之意,輸者會主動讓贏者揉耳朵,而贏者是不會使勁揉的,而是紅著臉輕輕摸一下對方的耳朵也有一輸就跑,贏者假裝追趕,兩人一直跑到無人的場所,傾訴衷腸。
在傳統的踩花山節期間,雲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場上,好心的主人早已為青年們預備好了幾套「土電話」,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紙、將線從中穿過而成的。男女在「土電話」上,用對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詢問對方的情況。唱到興起,小夥子會將「話筒」交給一邊的夥伴應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樣。假如相互不中意,對歌到此為止。假如雙方都滿足,繼續對唱,約定下一次見面的地點。
廣西融水一帶的苗族青年,盛行「種花生」這個交往活動。走寨時,小夥子們向姑娘發出邀請,確定時間地點之後,姑娘們就會按照時間來到小夥子的村寨,他們帶著農具和肥料,上山種花生,期間男女青年談笑風聲,邊勞動邊對唱山歌,互相接觸試探。花生種子播下後,等苗長高時,雙方又要組織一次施肥除草活動,其實是為了創造一次見面機會,這時大家開始物色對象談戀愛。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時,大家相邀收花生並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講靜靜話,還沒有對象的趕緊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兩種。包辦婚姻為父母媒妁說合,媒人往往是由與對方熟悉或是對方親戚的人擔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況,徵求女兒的意見後,由媒人再來時說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則議定「禮金」,訂婚日期;男方則預備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備酒肉招待,稱為「吃新酒」。男家客人離去時,女方送雞、糯米飯及送給來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帶。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擇定後委媒人於事前幾個月通知女家。婚期臨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們,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別新娘,稱為「朋友飯」。出嫁當天,女家需派出三種送親人:一是新娘的朋友,為13—16歲的未婚姑娘,需盛裝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親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與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個15歲左右的男子,護送新娘到男方村寨四周。新娘到婆家短住幾天就轉回娘家,直到來年二月才到夫家,反覆兩三年後,才舉行「煮飯」儀式。從今以後,她就不能再接觸娘家的鍋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戀愛十分普遍,在自由戀愛過程中,雙方相親相愛,定下婚約,到了結婚這一天,卻由父母來決定。
在苗族婚禮中還有高唱酒歌的習俗。婚事喜慶裡,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禮儀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地唱。在婚禮中,男女雙方都得選派唱酒歌的歌手,選上的歌手稱歌郎。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為攔路歌(也稱攔門歌),當男方歌郎來到女方山寨時,女方聚眾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攔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對歌,—一解答了對方請問的內容,才被放行進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雙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內容反映出雙方所在村寨的風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爺進地」,主要唱出男女雙方祖先的淵源所在和遷陡歷程。第四部分叫「結親路」,唱出男女雙方古老婚姻禮儀的形成及其形態。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雙方歌郎敘唱新婚夫婦父輩、祖父輩、曾祖父輩三代的基本情況,以加深兩個姻親家族的相互瞭解。第六部分叫「鳳親」,歌郎用歌聲介紹男女雙方結婚前的戀愛經歷,比如他們是如何相識的,類似代新郎匯報戀愛經過。第七部分叫「過定」,代表男女雙方長輩對新婚夫婦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謝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親家致謝。第九部分叫「龍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雙方歌郎要用對唱的形式比輸贏,並邊對唱邊由雙方歌郎扯臘鴨,唱贏者即得臘鴨。
酒歌唱畢雙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婦入洞房成親。
来源:一元一國學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