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嶽仙跡探微:千山—遼東仙山

作者:牟梅 發表:2009-06-19 00: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千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稱。(網路圖片)

東北地區三大名山之一的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二十餘公里處,綿延約四十餘平方公里,海拔七百餘米。最高峰為仙人臺,海拔為708米,其次為五佛頂。千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謂。明程啟充在《游千山記》云:"茲山之勝,宏闊秀麗,奇怪幽闃,險絕孕結,磅礡盤結,態狀變幻,不可殫述。置之中州,當與五嶽等,其博厚過之。"

相傳,女媧煉石補天時,不慎掉落一塊,墜於此地,便化成了千朵蓮花峰,因此千山又名千華山、積翠山、千朵蓮花山。也有人說,千山原先只有九百九十九座山峰,因近千峰,故名。

千山被視為遼東仙山,佛、道二教在歷史上並存。大概在隋唐開始,就有人在此修煉;金元時有僧人亦來此修行。明清時達到鼎盛。見載於史書最早的道士是明末清初的全真龍門派道士郭守真及其弟子劉太琳。《奉天通志》卷二百二十二《郭守真傳》載,郭守真原籍江蘇丹陽,後遷徙到遼東。幼時就向道,崇禎三年(1630)在遼東本溪縣的鐵剎山修行十年;清初,在北京白雲觀修煉,後回到鐵剎山。康熙二年,被請到瀋陽祈雨,據稱有驗。不久派弟子劉太琳去東北名山傳道。

道教在千山建有九宮、八觀。九宮指太和宮、斗母宮、聖仙宮、聖清宮、東極宮、朝陽宮、五龍宮、西海宮、太安宮;八觀指稱為三大道院的無量觀、慈祥觀、青雲觀,加上玄真觀、元通觀、風朝觀、三清觀、武聖觀。上述宮觀有的已經廢圯。比較有名的是無量觀。它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位於千山的半山腰,內有西閣、觀音殿、老君殿、三官廟、大仙堂等,是最大的道觀。西閣後面的羅漢洞,是當年道士劉大琳修真之處。

除了宮觀,千山上還建有五寺、十二茅庵。五寺指大安、龍泉、祖越、中會、香岩寺,十二茅庵指流金庵、南泉庵、木魚庵、洪谷庵、皇姑庵、伴雲庵、小皇庵、西明庵、雙龍庵、龍泉庵、觀音庵、石龍庵。龍泉寺,在千山北溝中部,始建於唐代,明代擴建,是千山中現存最大的佛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龍王廟、藏經閣。寺後有一處清泉相傳是"龍涎水",又由於山水下流彎曲似龍,因此得名龍泉寺。

除了道觀、佛寺,在千山眾多的奇峰中,還有一奇景:千山彌勒大佛。這座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佛,為中國三大巨佛之一。佛像依山而坐,貌似彌勒,身高70米,肩寬46米,五官、四肢皆清晰可見。大佛的手五指分開,自然放在膝蓋上,右手握拳壓在腿上。他坐東面西,胸前還隱約挂有佛珠,身上有天然山洞形成的佛臍。此外,"一線天"、"天上天"、"夾扁石"、"仙人臺"等都是景色怡人。

清文人裘日修作詩《千山》,詩云:

我生愛水兼愛山,山山出地猶人間。
茲山夙聞在天上,覿面何肯辭躋攀。
歇馬步入祖越寺,羅漢古洞相寅緣。
探幽縋險下復上,獅口一線光明穿。
最上雲是臥像脊,縷縷細路愁猱猿。
眼中彷彿見遠水,島嶼的的撐如掌。
樵人拾級更前導,嵌空舊剎臨龍泉。
挂天一瀑噴白玉,照海千朵開青蓮。
山僧瞧盱揖客坐,棱棱瘦骨來懼仙。
為言山中五大寺,大安中會棲東偏。
中有仙臺號絕勝,香岩路沓隔雲煙。
石樑架鶴凡數折,況復冰雪連孱顏。
我言斯游願已足,未可恣意稽輶軒。
向來奇境豈有此,相與嘆詫卑中原。
別山欲雲還俄延,愧無好句留山巔。
我嘗恭讀御製集,天情往往超塵寰。
前雲華泰應齊峻,後謂且付孤僧閑。
翠華兩幸未果至,幾經念結形詩扁。
山兮會當邀玉趾,名山亦藉詩俱傳。
山靈聞言似慰意,松濤響答聲翛然。
寒風日晚吹我前。徐徐理轡回吟鞭。
尚餘一事懷抱牽,東欲奮飛無羽翰。
從來可望不可即,岩長萬古高於天。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