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訪中 牽動臺日關係待觀察


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將在八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高峰會談,展現他改善雙邊關係的企圖心。面對發展中的東亞新局勢,與日中關係的冰融,臺灣如何在過去與安倍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擬定有效的臺日關係策略,政府必須妥善思考。

安倍晉三在九月二十六日獲選為第九十任、第五十七位日本首相,成為首位戰後出生,也是戰後歷任最年輕的首相,國際矚目。臺灣各界普遍認為安倍過去一直採取友臺的立場,臺灣政府對安倍上臺後的臺日關係,也給予高度期待。

安倍被臺灣視為近年臺日關係實質進展的推手,但安倍上臺後,不待十一月亞太經合會(APEC)舉行日中會談,就積極安排在八、九兩日分別造訪中國、南韓,並舉行高峰會,展現改善處於冷淡的日中和日韓關係,備受國際矚目。

安倍這次訪問中國,是否會舍棄與臺灣關係換取與中國重修舊好?是否代表安倍選擇親中立場,舍棄近年日本的親臺態度?輿論、學界密切觀察,也各有解讀。

部分政界、學界人士對安倍的中國政策仍樂觀看待。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表示,「安倍與臺灣關係密切的程度是沒法想像的」,安倍在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臺灣不必擔心和過度反應,要有自信,此時臺灣應給安倍空間,並尋求扮演東亞穩定正面的角色。

不過,外交官出身、長期居住日本的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謝文政(僑選)提醒臺灣政府,不要對安倍存有不切實際的期待。他分析,安倍擔任日本首相後的首要考量是日本國家利益,安倍訪中就是國際現實下的結果,臺灣如果只坐著幻想臺日關係將因此改善,大錯特錯。

面對日中關係的新局勢,臺灣政府如何做出正確的情勢研判、擬定對日外交新策略,是嚴肅課題。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就建議,臺灣應務實、平常心看待中日高峰會,畢竟中日間還是有很多問題待解決,應把中日和臺日關係以平行線看待,多扎根臺日關係。

劉必榮說,安倍代表新一代的日本領袖、日本戰後年輕政治人物的想法,臺灣比中國有更佳的理解,臺灣應善用此一微妙的作法和優勢,務實推動臺日關係。

臺日、日中關係除了區域政治的連動,更牽涉複雜的歷史情節、民族情感的因素,近期安倍訪中、北韓核武等事件,已牽動東亞局勢的微妙變化,臺灣在中國武力威脅下,必須好好思考,如何在過去聯合美、日制中的戰略下,找出更巧妙、更具格局的外交策略。


来源:中央社記者顧恆湛臺北七日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