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在外國人的印象中,旗袍成了中國的民族服裝。這也難怪,即便是中國人也不會否認,旗袍的確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服裝。但是,旗袍僅僅是上世紀20年代興起的中國女裝,並非是佔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漢族傳統服裝。
到底什麼是漢族的傳統服裝?現在似乎不重要了。因為中國人的印象是,只有少數民族才有民族服裝。
這實在是一種誤解。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寬衣肥袖的漢族服裝即已定型。衣服沒有紐扣,用寬腰帶束住,避免敞胸露懷。肥大的衣袖則可塞許多東西,演繹了不少「衣袖中塞食,孝敬老母」的故事。數千年來,儘管有「胡服騎射」等小插曲般的變革,漢族的服裝一直都沒有大變化。直到滿清入關,寬衣大袖才被徹底改飾易服。辛亥革命後,面對八旗遺風的長袍馬褂,革命黨人還著實為難了一陣。最終,由於當時革命黨人多留學於日本,便順勢改造了一下日本大學裡的學生服,演變成了中山裝。有心者可以注意一下當時孫中山先生等與日本學生的合影,就可以知道兩者之間的個中奧妙了。
起初,中山裝並沒有馬上在中國普及,而且還隨著袁世凱復辟時的易服、上世紀30年代西服的盛行,一度落入歷史的陰影中。到毛澤東時代,中山裝才真正流行起來。所以,老外常常把中山裝叫做「毛裝」。
這樣,幾百年的折騰,傳統的漢服最終絕跡於中國。不過,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唐朝,寬衣大袖伴著大量「遣唐使」,傳到了日本,繼承了袖子寬大、中間寬頻束住、不用衣扣的特徵,翻版為和服。中國服裝在日本生根開花,日本學生裝卻被老毛在中國發揚光大。
(摘自環球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