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在美國:今天的晚餐從哪裡來?

發表:2004-12-10 17: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法拉盛中美超市的蔬菜攤邊,一位年紀很輕的女孩高晨琳正熟練地挑選著幾樣綠葉蔬菜,這位從臺灣前往紐約攻讀碩士的留學生,過去在家鄉幾乎不曾下過廚,然而隻身在外一年又半載之後,已練就一身好手藝,各式菜色都烹煮的有模有樣。

高晨琳對記者說:「留學生們常常自嘲,大家來到這裡,主修烹飪。」也許是由於經濟緣故、也許是為了嘗幾道外頭吃不到的家鄉口味,紐約無數的留學生多少都有自己開夥的習慣。在高晨琳潛心地鑽研之下,甚至日式、韓式、西式菜色也都會一些,但讓她最鍾愛的料理,仍然是正宗臺灣菜,她說,「臺灣吃得到的食物,紐約幾乎都有,根本不必擔心,像臺灣人最喜歡的鵝仔菜,這裡不僅隨處可買,竟然還少了苦味,品種似乎更好。」

多家農產公司的貨車一列列停在超市菜攤前,通常一家商店會向多家農產公司訂貨,讓蔬果商品更多樣化。

攤子的另一頭,主婦張靜一手推著嬰兒車,另一手則挑揀著一株株翠綠葉上鑲著淺黃小苞的油菜苗。聊起買菜的經驗,張靜頗有心得地表示,「最近幾年來,菜真是漂亮,像這油菜苗幾乎不用大費周章的揀選,回家去沖洗一下,加入少許鹽油,燙它個一回,就相當健康美味了。」

在紐約新州地區,華人經營的生鮮超市普及之後,各式蔬果、魚肉、米面垂手可得,似乎無論冰櫃裡缺少什麼,只要前往超市,所有東西都能做一趟買齊,方便的程度讓買菜這件事,變得省時又省力。

紐約華人社區在全美當中,是少數能夠輕鬆購得各種中式蔬果農產的「幸福地帶」,不僅種類繁多、樣式齊全,品質更是日益精進。超市零售點總是每日供應、那些消費者也早已習以為常的生鮮蔬果,對於人們來說,這些農產品理所當然的存在,背後其實是一群批發商全年不停歇的運作成果。

豆苗本地栽荔枝中國

華人農產批發商讓各種中式農產陸續出現在街坊的市場中,根據業者指出,批發商尋求的生鮮蔬果來源主要有二,一為美國本地所生產種植;二是自其他地區進口本地所無法種植之農產品種。以紐約地區來說,基於氣候條件,夏季的菜源可從新澤西州、長島等地區的農場提供;一到冬季,這些中式農產則須依靠加州或佛羅里達州等氣候溫暖之地,由該地農場栽種供應。其中加州的大型農場是最主要的農產品供應地,自1987年起,紐約每年自加州大量引進生鮮蔬果,供紐約地區的華人食用。

早晨八點未到,批發公司的員工在剛開門的超市菜攤間穿梭,完成送貨工作。

受限於美國本地自然條件而無法栽種的蔬果農產,批發商才從外地進口,譬如需要具備湖泊地理環境才得以生長的蓮藕、馬蹄等,以及特殊農產品種如花菇、冬菇、竹筍、荔枝、龍眼……等紐約市面上已經相當常見的食品,其實都是由中國或其他適宜栽種的地區引進。

這兩種方式就成本而言,自外地進口的農產貨品由於人工便宜,陸運或海運的費用不高,反而較美國本地所栽種的農產還要低廉,但由於美國對農產進口的法律規範相當嚴格,加以許多蔬果須保持新鮮,無法等待外地運送平均所耗費的18至21天時間,因此目前各式的中式農產品來源,仍以美國地區的農場種植為大宗,佔有最高的比例。

也許很少人思考過,超市內每日供應無虞食物,究竟是從何處而來?有別於美國人喜愛的長型米,最受華人歡迎的米粒型介於在來(秈米)和蓬萊(梗米)之間,屬中長型,米質和口感則近似蓬萊,其中大為知名的應屬國寶米與日本錦米,兩種皆產自美國加州,目前不僅廣受紐約新州華人的喜愛,更早已普及於全美各大華人社區與超市。

中式料理中常見的豆腐製品,在美國也是方便易買的食品,並且相較於豆腐的發源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已更早一步,實現了豆腐生產機械化。以紐約新州地區為例,豆腐製品的製造地集中於紐約上州,各家的成品生產之後,再由批發商負責分銷至各個超市和零售點。

再看看超市內的魚攤旁,師傅們忙著灑水與放置冰塊,維持各式魚類的新鮮,紐約新州華人所食用的魚,大半來自曼哈頓下城的福頓街魚市場(Fulton Fish Market ),這個從1831年開始營業的漁市場,是全美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批發魚市場,在此地交易的海鮮超過六百種,每年銷量高達八百萬磅。想要親眼看到市場交易情形,必須起個大早,天一亮就來湊熱鬧,通常清晨到九點之間,是魚市場最繁忙的時刻,九點之後已經收市。而華人喜愛的黃魚等美國本地不生產的魚類,以及部分冷凍海鮮,則須從中國或其他地區進口。

至於禽肉食品的供應,根據新州最大華人連鎖超市美東超市的經營人之一Jonathan Chen的解說,紐約新州一帶的肉品來源,以布朗和布碌侖兩個區域的肉市場為集散總匯,超市或零售店多到該處挑選各種宰殺和加工後的禽肉食品,自行進貨之後,一般消費大眾才能方便選購。除了上述的食物,還有更多的雜糧乾貨無法一一舉例,但背後的產銷過程各有學問,下次有機會再來到超市,也許應該感激所有相關工作人員在自己崗位上的辛勤與付出。

十幾年來直到現在,華人農產批發業者不斷努力,無論自農場引進或從外地進口,目標皆是尋求更齊全的中式蔬果品種與貨源,並致力於提升品質、建立更完善的物流系統,讓農產品迅速快捷地到達各超商和零售點。早年長者所笑稱的「又老又長、比餵給牛只吃還要糟糕的蔬菜」在市場上早已不復存在,而當初令許多華人懷念卻無處可買的中式蔬果,現今種類豐富的程度,即便是哪天想在紐約地區作出正宗滿漢全席,各種食材肯定備齊於各大華人市場內。

批發選貨好像股市

80年代初期,早年移民紐約的華人受限於社區發展的規模,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選擇皆相當有限,遠不如今日的方便多樣。以生鮮蔬果的選購為例,只有來自號稱「紐約蔬菜集散地」的Hunt Point Market供應至各商店的西式農產品可供挑選;接近80年代中期,紐約中國城才偶而出現華人自行種植販賣蔬菜的蹤影,即便到了現在,即使最普遍的小白菜,仍然難得一見,更遑論韭黃、豆苗等中式菜類,必須等待季節自加州運進,再花費天價購買,想念家鄉味的華人才能一嘗美味。

80年代中期開始,農產批發行業逐漸形成於紐約的華人社區,臺山人、廣東人、或臺灣人等,都有業者紛紛投入此一行業。譬如1986開始經營雙青園的業者即指出,居住紐約多年,長期以來都無法購得各種中式蔬菜,當時由於因緣際會,一位曾任海地農耕隊的臺灣朋友前來探訪,遂勾起他與朋友合作的念頭,分頭負責中式農貨的「產」與「銷」,雙青園農產公司也因此成立。

華人農產品批發商在中式農產的產銷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中介角色。目前紐約地區已發展出成熟的運作模式,即批發商向多家上游農場進貨,再向下游的零售點或超市招攬生意,農產品能否在這三個環節中暢流順利,批發商能否在蔬果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即為品質,能夠提供好的農產品質,才是經得起市場競爭與價格波動的唯一要素。

因此批發商在尋求合作農場的過程中,爲取得更優良的菜源以對抗市場競爭,往往對農產品的栽種、收割、裝箱、與運貨品質都提出極高的要求,符合批發商要求的農場,才可獲得長期的合作,在產的階段之後才可銷路無虞。而若遇到遠在國外如墨西哥、大陸等農場,批發商無法隨時前往看視,則須從栽種階段就必須投入心血教育與溝通。

但目前農場的經營可說是相當不容易,雖說現代化農業已可採用各種機器代替人力耕種,然而在收割與挑選的過程裡,人工仍然是無法被任何事物取代,因而經營農場最大的成本在於收割工人,為因應市場對農產品質的要求日益增高,現階段的農場須投入更多的成本,僱用經驗與手藝較豐富的割工,以增加產品的品質,維持穩定的銷路與利潤,否則農場只有遭到淘汰的命運。

批發商極力尋求最佳的貨品,爲的是在每日清晨的看貨時段,獲取零售點或超級市場的青睞。目前紐約華人蔬果市場的態勢,可稱之為「專業分工但無法壟斷」,因為不同的農產批發公司,多發展出各自的專業項目,有的專營荳芽、有的專供菜苗,但儘管各有優勢,卻無人能夠獨佔市場,雙青園農產公司負責人分析其中的原因表示,「美國土地這麼大,交通這麼方便,人人都能夠種植。」


因此一般的華人超市習慣性同時向四、五家農產批發商進貨,批發商必須確保品質,才能站穩市場。

紐約華人的農產品產銷過程,從農場栽種、收割、冷卻、裝箱、運送至批發商處、卸貨、零售商前往看貨訂購、批發商協助整箱送往各零售點、最後零售商再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分裝販售,環節相當不少,然整條流水線已行之有年。其中,記者親自參與清晨批發商備貨定價、商家前往看貨選購的過程,其刺激的狀況比起證券行和股市號子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早晨六點鐘天色仍然灰濛濛的時刻,各大農產批發商已拉起大門開始作生意,一箱一箱當天最好的貨色,早已排放妥當,有豆苗、菠菜、奶油菜……,這些青枝綠葉無不以最鮮艷欲滴的色貌展身待放,以奪得客人的青睞。

而面對精明的買家,批發商必須消息靈通,且具備對市場敏感度,才能在每日微幅波動的行情與品質中,訂出最適切的價錢,否則貴了沒人購買,便宜了又將在一窩蜂的搶購後造成損失。批發商不斷的忙進忙出,零售商也不斷地貨比三家,人手一支對講機,當日各種的線索與消息在同業間都無所遁形,這種批發商與零售商的角力過程,每天自清晨六點,延續到九點鐘超市開門才能稍有緩和,這三個小時內,農產批發商須以最佳的體力與智力狀態,才得以應付日復一日的艱鉅工作。


有挑戰也有希望

此外在農產品的進口方面,美國政府提出多種法規的限制,成為批發商從中國或其他地區引進更多產品的主要考量之一。最顯著的幾條規定有禁止進口美國當地可以栽種的水果、有產生細菌或蟲蛋等可能性的農產品種亦不可進口、得以進口的農產品亦必須經過低溫冷凍,此外甚至縈脛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