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訪深圳「垃圾村」

發表:2002-09-23 21: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拾荒者集群而居,形成了一個個垃圾村,散落在深圳這座美麗的花園城市。垃圾村的村民是群什麼樣的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如何?記者暗訪發現鮮為人知的故事───垃圾村中的淘金夢

   在南山區桂廟路西端的鼎太花園北側、中南陽光棕櫚園南側之間的一條臭水河邊,幾十戶靠撿垃圾為生的三無人員近年在此聚集成一個頗具規模的垃圾村,保留著在河南家鄉農村種地的習慣,村民們將外出撿垃圾竟稱為「上地」。

  20日,記者走進這個水邊的垃圾村落。

  四面透風的棚屋

  長長的白圍牆上,有一個僅容一人閃身而進的小門,邊上寫著「飯店」。穿過這個條件簡陋的飯店的後門,這個依水而成的垃圾村才赫然呈現在記者的眼前。

  站在水邊可以看到,這個垃圾村沿著小河蜿蜒,強烈的太陽光穿過有著明顯腐臭味的空氣,照著早已變成黑色的河水。一座用三合板和竹竿搭成的1米寬10來米長的小橋架在這條臭水溝上。記者數了數,不過二三十米的河邊狹長地帶上,至少有37個棚屋擁擠地依水排列,建在岸上的棚屋則更多。建在水邊的棚屋有點像吊角樓,一半建在地上,另一半懸在水上,由較為粗大的竹竿和木棍支撐著。這些用薄板、石棉瓦或者防水布建成的四面透風的棚屋大約僅有2米左右高。

  40多歲的女村民肖慶霞告訴記者,這些「建材」當然都是撿回來的「資源」。記者在她與嫂子合住的棚屋裡看到,不過5平方米的空間裡,最簡單不過的生活物品和一些「有點值錢」的垃圾凌亂地放在一起,磚頭支起了一張木板,上面鋪一條拾來的草蓆和破床單就是一張床,剩下的空間幾乎無法落腳。

  這些棚屋前都有一小片空地,用來堆放撿來的「寶貝」,包括廢紙、空飲料瓶、破損的皮鞋、各色廢布頭、瓶瓶罐罐、塑料布、空油漆桶等。破舊的棚屋與一堆堆垃圾相間,構成一種奇特的、讓人感到極度窒息的景觀。

  「淘金」的一天

  這個水邊垃圾村裡的村民,男女老少都有,最大的已70高齡,大都來自河南周口,村裡相識的人結伴到深圳的垃圾堆裡「淘金」。對於為何來深圳撿垃圾,他們有著一致的回答:太窮了,家裡那幾分地只夠吃;再說,莊稼種下地就可以不管了,出來多掙點也好。

  天氣晴朗,村裡的人大都還沒有回來。直到10點多鐘,一名婦女挑著4只大垃圾袋晃悠悠地走過小橋,她戴著手套和袖套,村民李大勇說,那是拾荒人的工作服,婦女一般還是愛乾淨,男人嘛,一般也就算了,就憑兩隻手。記者看到,這名婦女走過橋將垃圾袋卸下,倒出淘來的「寶貝」,進行分類整理。

 與村民閒聊時記者得知,每天早晨6點來鐘,他們就三五人結伴「上地」。上午一般是到垃圾場,垃圾車一來,嘩啦啦一下子不知是從什麼地方冒出來了一大群拿著筐子袋子的人,等車上的垃圾卸下來,他們狂擠著圍攏過來,在垃圾中翻著有「價值」的東西。記者問村民垃圾中的哪些東西有用?村民們立即說:「基本上都有用。」

  垃圾部落的人們從每一輛車卸下的垃圾中,尋找著各種各樣有用的物品。筐裡袋裡裝滿了,趁著垃圾車還沒到的空兒,趕忙把筐裡拾來的「寶貝」放在一旁的工地上常用的兩輪拖車上,然後開始下一輪的「淘金」。這樣忙碌了一上午後,拾荒者收拾起一上午的勞動成果,趕回他們居住的地方。下午,他們會奔走於一些工地和小區,直到晚上10點來鐘才回來。

  村民告訴記者,他們打水要到10分鐘外的工地,就撿些竹子木棍之類生火,每天的飯錢不會超過兩三元,一般都是早上吃一個5角錢的「饃」,晚上吃兩個,中午很少吃飯,也很少吃菜。記者從一個搪瓷碗看到吃剩的菜---黃瓜和豆角一起清炒,幾乎不見油星。

  尋找明天的居所

  因是久雨後的天晴,肖慶霞和老鄉李英在屋前的空地上整理各自撿來的垃圾,她們花了半個月的時間撿來的「寶貝」堆起來已經有半米多高。分類後,她們會互相幫著將「寶貝」拖到收購站賣錢。

  她們的棚屋就在小木橋的旁邊。李英將一隻只包裝紙箱找出來平鋪放好,蓋上兩層厚厚的紅色防雨布,她說,前幾天下雨將紙盒弄濕了,不好賣錢。然後,一隻只大大小小的塑料飲料瓶被撿出來放進一隻很大的塑料袋裡,半個月下來,袋子裡已經有100多個塑料瓶,一只可以賣5分錢。李英說,廢報紙一斤3毛5左右。肖慶霞將從工地上撿的廢鋼筋歸攏好,這可是比報紙要貴上幾分錢的。她說,她要回家了,掛念著家裡的孩子,也開學了,而且自己是「三無」,每次有人來查證,大家全都一下跑散,這樣的日子也不踏實。

  而住在附近一個垃圾村的山東人周江則不想回家。當記者看到他時,他和一群同鄉已將各自的棚屋拆掉,簡單的家當放在平時用來拖垃圾的拖車上。他說,他們打算搬家,因為這裡的空地已被賣掉了,他們已經露宿了兩天,但是搬到哪裡還沒找好,這樣的地方必須離垃圾收購站要近,實在不行,就也住到水邊去。他說,一天也就能掙個10來塊錢,日子也清苦,不穩定,不過,總比回家後空閑著兩手好。周江說話的時候,旁邊的一個白鬍子的老人不住地點頭,一問,他已經70多歲了。周江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是流動的,從城市的一個角落流動到另一個角落,而且,每年來來去去,有的人今年只做兩三個月,但是明年家裡不太忙的時候,還會再來。

垃圾村裡隱患多

  類似記者所暗訪的這種垃圾村落在我市為數不少,垃圾村所引發的諸種安全隱患,也日漸為人所指責。

  最明顯的是衛生隱患。「村落」裡撿來的垃圾隨處堆積,「村民」們腳下踩著垃圾,身邊的棚屋被褥等生活用品也是撿回的垃圾(且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產生的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這樣髒亂差的環境是細菌極易滋生與擴散之處。而「村民」們工作的流動性,使得他們輕易地將各種病菌攜帶到城市的各個角落。

  治安也是讓人擔心的一個方面。記者採訪中發現,雖然「村民」一般都是同鄉可以互相幫襯,但是,生活的低水平與無保障,使得各個不同的「垃圾部落」之間時常發生對有限生活資源(垃圾)的爭搶,爭鬥時有發生。

  而來自火災的威脅也不能讓人掉以輕心。垃圾村裡儲存了大量的報紙、棉絮、塑料等易燃廢品,無疑是火災的多發地區。據消防人員分析,「垃圾村」失火最常見的原因是:用火不慎,電線短路和小孩玩火。棚屋區遭火燒連營的不幸事件近年頻有發生,就在去年11月9日,南山區南頭檢查站東面的一處方圓幾里的外來人員聚集地(其中不乏拾荒者),約數百戶棚屋起火,火場處於高壓電線下,一度火勢強勁,消防官兵經過近一個小時扑救,才控制了大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