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帝國
在北京一家銀行總部,一些交易員的辦公桌上放著三四台電腦終端:彭博機、路透機、道瓊斯等。為了寫這篇專欄,筆者特意比較了一下彭博機。
首先在外形上,彭博用的是雙屏幕-一種在中國市場還沒見到過的顯示屏,外觀象筆記本電腦,可以折疊,只不過筆記本的鍵盤面也改為了顯示屏,形象很酷,在一桌的電腦中卓而不群。據介紹,彭博定期免費為用戶提供最為時髦的電腦終端。
其次,彭博用電視、廣播、文字、數據、軟體分析等各種手段,即時向用戶直播全球重大的財經新聞、以及各地各種交易市場的實時行情。這裡的交易員說,用戶只需在電腦上輕輕地點擊,就可以看到小布希正在進行的講話、或者日本一家著名公司的股東大會實況、或者香港銀行公會的會場、或者一所大學中某位教授的講座……網路電視的模型,正在成為彭博專線利潤的來源。
第三,彭博的看家法寶是分析軟體和歷史數據,據交易員介紹,這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賺錢工具,很多的金融機構之所以購買彭博專線,主要就是衝著這套分析工具。
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幾個交易員一年支付給彭博、路透等專線的信息費用大約為20萬美元。目前,彭博在全球有16.5萬用戶,每戶每月租金為1285美元,昂貴的價格使彭博的用戶基本上為全球頂級的投資銀行、跨國公司、新聞媒體等,不僅包括像美聯儲這樣的決策中心,甚至梵帝岡的教皇也有彭博專線。
彭博帝國共有7200名僱員,機構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除提供大量的文件、報告、自傳、數據以外,每天全球各地的記者還要發回4000多條信息,平均每分鐘3條自採的報導。
除專線以外,彭博財經新聞在遍佈美國200家廣播電臺播放,彭博的電視節目用7種語言10個電視網在世界各地播放,1995年彭博的網站建立,成為網際網路上最普及的個人理財網站;同時彭博出版了兩套叢書系列和5本雜誌。
由於彭博的廣泛影響和權威地位,它的每一篇報導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1997年,有人在彭博的網站上,製作了一條假的新聞網頁,報導一家電信設備公司將會以兩倍的價格賣給一家以色列公司,結果當天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坐上了火箭,從8.50美元竄到11.13美元--沒有人會懷疑彭博的權威性。
在每年約70億美元的數據終端市場中,彭博要攫取25億--在這個市場曾經有四大豪門:路透、彭博、橋訊、道瓊斯,由於彭博的崛起,先是道瓊斯首先撤退,將這塊業務賣給橋訊,而前不久,橋訊也難以支撐,被路透兼併。現在已有100多年歷史的路透也焦頭爛額,被同樣也有100多年的《經濟學家》雜誌屢屢奚落。
不論是內容、還是技術,彭博專線都將財經資訊的模式推向了一個時代的巔峰。
美國夢
彭博出生在一個藍領家庭,父親是一個牛奶場的簿記員。
中學畢業後彭博考上霍普金斯大學,為了學費,他代人泊車,每週只是為了區區35美元,這所大學後來獲得他1億美元的捐贈。在哈佛拿到MBA之後,彭博於1966年進入世界頂級投資銀行--華爾街的所羅門兄弟公司,儘管開始只是一個辦事員,但他此後平步青雲,從交易主管到兼信息主管,1972年,成為該公司合夥人。
1981年,風華正茂的彭博在一樁兼併案被公司無情解雇。好在當時的「金降落傘」制度救了他,他從公司拿到了100萬美元的解雇費。在用這筆錢給太太買了一件紫貂皮大衣之後,他把剩下的都投入到了一個將給整個華爾街帶來一場革命的新行業中--他的朋友稱他整天都在搗鼓著幾臺計算機,並把它們稱作「彭博機」(BloombergBox)。就是這幾臺機器,藉助著信息革命的東風,一發不可收。
這種思路,掰開看,其實中國也有:將財經信息收集起來,傳給客戶,收取每月若乾元的服務費,這個盈利模式並不複雜。但是,最複雜與最重要的是傳什麼和用什麼方式傳輸!傳真機時代,與網際網路時代,傳輸的內容與效率顯然不一樣!彭博在人們還在用傳真機的時代,就將傳輸模式改用電信專線,從而極大地擴大了他展示自己才華的空間。
作為資深交易員,彭博當然知道什麼樣的信息具有競爭力。他第一個成為了將金融信息、金融數據與金融分析軟體打包賣的人。彭博主管過信息業務,當時,他常常為尋找3週前的股票價格而翻遍《華爾街日報》,他知道什麼樣的信息能賣出錢來,而幾乎是同時,比爾.蓋茨也在西海岸開始為一場電腦革命做熱身。當一個新的工具與一個新思想組合起來的時候,也就是變革悄然發生的時候。
當然,還要感謝機遇,美林老闆第一個訂下了彭博20臺終端,花了3000萬美元,並且持有30%的股份,並且隨後,很溫和地一腳踢開彭博,讓他不要吃美林的「獨食」,而要去開闢新的市場。逐漸地,彭博機開始在華爾街普及,成為各大公司的掙錢工具。
從此彭博一發而不可收,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並在員工中創造一種亢奮的工作氛圍,公司總部設在曼哈頓的公園大道,一個個小工作間密密麻麻地排列,就像一個緊張忙碌的證券交易所,人們背地裏稱之為「新聞血汗工廠」。
成為名人之後,他在紐約、倫敦、百慕大建了3處豪宅,駕駛飛機,舉辦名流晚宴,1993年與妻子離婚。
當然,媒體的報導也如潮水一般,彭博最為得意的報導,就是一位《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手筆。現在,這位記者已經成為《彭博新聞》的總編,並且是彭博自傳《彭博就是彭博》一書的合作者之一。
競選市長
彭博說:這個世界上有4個令人羨慕的職位--美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和紐約市市長。儘管紐約人民有65%的人並不認識他,但他還是堅信自己能當好紐約市長。
從他宣布競選開始,他立刻就成為一個新聞人物。
首先是彭博宣佈個人斥資1400萬美元投入競選活動。在他的對手還在為100萬美元的經費苦苦求人的時候,此舉無疑是具有挑釁性的。在他之前,新澤西的一個富翁創記錄地破費6000萬美元,競選參議員,有好事者算出,平均每個選民的成本合40多美元!美國法律曾經對候選人的經費來源有嚴格的限制,但在1974年的一個判例中,這個限制被取消,因為自己花錢競選,是一種言論自由。
紐約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但其市民的立場卻傾向於平民。在紐約,民主黨員佔絕大多數。彭博原屬民主黨,但他一看民主黨的候選人個個都非等閑之輩,立刻變節,投奔共和黨,這可樂壞了共和黨,不但有了一個實力雄厚的候選人,而且還不用費力為他籌集經費!
《紐約時報》的一次調查顯示,民主黨中的4個候選人的任何一個,支持率都要高於彭博。當然,這是在彭博還沒有花完1400萬美元的時候。現在,彭博搭起了豪華的競選顧問班子,其中包括前總統克林頓的顧問。
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像是彭博個人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他許諾,他要當了市長,他只領1美元的工資。
一些瞭解他的媒體評價他「貌似忠厚,內藏奸詐」。的確,即使他沒有選上,1400多萬也不會浪費,那會使他公司的商標「彭博」在紐約擦得更亮。儘管,在曼哈頓的地上、牆上、公共汽車上、海底隧道裡,「彭博」的標誌無處不在。
9月11日那天,本來是初選,結果紐約遭到劫難,原市長朱利安尼的表現在市民中超過總統小布希,在隨後的民調反映,人們仍希望把選票投向已任滿兩屆的老市長。
彭博能帶領紐約走出危機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