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 韓滉〈五牛圖〉形神兼備(組圖)

作者:趙若蘭 發表:2025-07-10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代韓滉《五牛圖卷》(局部)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韓滉〈五牛圖〉。圖為〈五牛圖〉局部。

現存最古老的紙本中國畫五牛圖〉,出自唐代宰相韓滉之手,細膩生動,不愧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中國自古以農為本,耕牛是人類的好朋友。古代繪畫中常見以牛入畫的作品,但〈五牛圖〉採用寫生手法,以「牛」為主角,能畫得如此栩栩如生、形神兼備者,再無超越者了。

唐鄭國公韓滉朝服像,宋程懷立繪
唐‧鄭國公韓滉朝服像,宋‧程懷立繪。

宰相韓滉以畫牛著稱 與韓幹並稱「牛馬二韓」

韓滉(公元723~787年),字太沖,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唐代官員、文學家、畫家、書法家。官至唐德宗宰相,封晉國公。

唐代有兩位宰相畫家,一是〈步輦圖〉的作者閻立本,另一位就是韓滉。韓滉天資聰穎,家學淵源,父親韓休是唐玄宗時宰相。韓滉在日理萬機之餘,寄情翰墨丹青,擅長畫牛羊、人物、田園風光,尤以畫牛著稱。當代還有一位韓幹是畫馬高手,兩人並稱「牛馬二韓」。

韓滉代表作有〈五牛圖〉、〈文苑圖〉、〈堯民擊壤圖〉、〈田家風俗圖〉、〈李德裕見客圖〉等。但傳世僅有〈五牛圖〉,因此珍貴無比。

唐代韓滉《五牛圖卷》(局部)
韓滉〈五牛圖〉活靈活現,形神兼備。圖為〈五牛圖〉局部。

〈五牛圖〉活靈活現形神兼備

〈五牛圖〉,黃麻紙本設色畫,縱20.8公分,橫139.8公分,無作者款印。畫卷和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乾隆等名家題跋。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的畫家是不留名款的。中國畫出現落款是在北宋初期,起先畫家只把名款藏在樹幹、石頭縫裡,有些只寫名字或蓋章。〈五牛圖〉之所以認定是韓滉的作品,是因趙孟頫三次題跋都說是韓滉畫的,後來的明清十三家題跋也沒有異議。

這是一幅泛黃的長卷,由右到左,五頭姿態各異的牛一字排開。線條疏密有致,準確描繪出牛的形體;設色古樸清淡,層次豐富;姿態活靈活現,形神兼備。韓滉非常寫實而細膩的表現出每頭牛不同的姿勢、毛色、神情等,連牛角也長得不一樣,可見他對牛群十分熟悉,觀察詳盡。

五頭牛平行排列,往同一方向前行,構圖容易缺少變化。但韓滉讓中間的青牛轉成正面,形成左右對稱式的布局,手法高明。且牛群低頭、昂首、回眸,顧盼生姿,顯得流暢活潑,甚至連眼眶邊緣的睫毛、口鼻的細毛都畫得生動入微。再透過豐富的色彩變化、深淺濃淡,表現牛隻的立體感,構成統一和諧的畫面。

整幅作品除了在第一頭、第二頭牛間有一叢荊棘之外,其他沒有任何背景。五頭牛既是單一個體,可以獨立成畫,又能與其他牛隻互相搭配,前呼後應,連成整體。

五頭牛各有特色 表情刻畫生動

仔細端詳韓滉筆下的牛群,線條遒勁有力,筋骨分明,表情刻畫格外傳神。這五頭「擬人化」的牛不但有感情、有生命、親切可愛,甚至還有不同的思維和內心世界。

最右邊的大黃牛一派閒適,似乎低頭吃草,又蹭著冬季枯萎的荊棘,淡定沉穩,愜意舒適;第二頭身上布滿花斑的牛昂首前行,流露出自信勇敢的模樣;中間第三頭老牛視角獨特,以正面造型直視觀者,樸實自然的眼神彷彿默默訴說著不辭勞苦的一生。

接著第四頭是一頭回眸的淺黃色老牛,牛角微彎,天真機靈,俏皮地吐著舌頭,十分逗趣;最後一頭唯一被套上紅絡頭(也稱籠頭)的牛目光炯炯,神情堅毅倔強,似乎因行動不自由而感到悶悶不樂。

〈五牛圖〉寓意為何 歷來說法不同

韓滉畫〈五牛圖〉的寓意是什麼?歷來有不同說法。後世大多以元代書畫家、鑑賞家趙孟頫和清代乾隆皇帝的看法為主。

唐 韓滉《五牛圖卷》(局部)
趙孟頫認為第五頭牛戴上絡頭,推論和陶弘景「畫牛明志」的典故有關。(以上圖片來源皆為公有領域)

趙孟頫認為第五頭牛戴上絡頭,推論和陶弘景「畫牛明志」的典故有關。著名道士陶弘景學識淵博,精通醫藥、文學、天文、書法等。南北朝梁武帝屢次欲禮聘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不願出仕,遂畫了一幅〈雙牛圖〉。畫中一頭牛在水草間悠哉漫步,另一頭戴著金籠頭,被人拉著走,還用鞭子驅趕。梁武帝明其意,便不再勉強他了。

乾隆皇帝則在第三頭、第四頭牛中間題了一首絕句:「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像間,舐齕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說的是韓滉家只有他一人在朝為官,其他兄弟皆已賦閒林下。陶弘景的清高,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境界。後面二句則引用了西漢「丙吉問牛」的典故。

據說漢宣帝時的丞相丙吉某日出遊,見路人群毆而死傷,驅車而過,不聞不問。但當他看見一頭牛喘息不停,卻停下車來關心。隨從不解,說他不管大事卻管起小事來。丙吉正色道:「百姓鬥毆是地方官員該管的,丞相無須過問,但若氣候失調導致牛隻走沒多遠就喘氣,影響農作物收成,就令人擔憂了。」乾隆皇帝認為韓滉、丙吉二位丞相都能從大處考慮,真正關心百姓疾苦。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數字 各有象徵意義

韓滉畫牛,為何是「五」頭,而不是三頭、六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數字是非常講究的,並賦予不同的象徵意義。韓滉精通《易經》,《易經》是先民推演吉凶禍福的書,表現中國文化的哲學思想和宇宙觀。其中,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

和「五」相關的還有五色、五德、五福、五經、五音、五情……《黃帝內經》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可見數字與古人的歷史、文化、社會、哲學、生活等緊密相關。韓滉畫「五頭牛」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農業發展對百姓生活至關重要。韓滉任職宰相,注重農業發展,繪此圖可能有重農耕以安社稷的治國理念。同時,也隱喻自己任勞任怨,為朝廷效力,嚮往有朝一日過上縱情山水、悠閒自在的退休生活。

〈五牛圖〉維妙維肖,真摯情感躍然紙上。一千三百年來閃耀藝術界,感動世人。趙孟頫極力推崇:「五牛圖,神氣磊落,稀世名筆也。」

(轉載自《看雜誌》第268期)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