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保留了明清时期古建筑,被誉为千年古村。(网络图片)
四百年前,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在雷州半岛留下的唯一胜迹,便是他在笔者家乡的邻县徐闻县创建的“贵生书院”。
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因上书针贬时弊,触怒皇帝,被贬到广东省徐闻县任典史。汤显祖有感于当地民风彪悍,百姓好勇轻生,遂在知县熊敏的支持下创建“贵生书院”,倡导“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的理念,希望读书人了解生命,珍惜自己的和尊重别人的生命。这是汤显祖在宦海漂泊的生命寒冬里,自制的千古棉被,一束星光,温暖人心至今。
这枚印章终于露出沿华洗尽、珠玑不御的素颜,隐在文字中的真相赫然亮眼(示意图,图片来源:免费图片 国立故宫博物院)
时移境迁,除了“贵生书院”这一文化古迹显赫于南方半岛外,汤显祖生前的一件实物文玩~~印章,最近居然为笔者幸运淘到。笔者穿过历史的迷雾探究这枚印章,它终于露出沿华洗尽、珠玑不御的素颜,隐在文字中的真相赫然亮眼:
三大名贤一古宅 千年科举第一村
这是一枚青田石印章。通体黑褐色,边棱处有使用的微损痕迹,品相基本完整。印钮为斜坡基座雕拱券。印章通高约7.7厘米,长宽约2.8∼2.9厘米。灰不溜秋的外壳,打灯能微微透光,属于青田石中名贵的“灯光冻”。经一番鉴别,能够确定为明代汤显祖为一位尊长篆赠的闲章。
石亦有性,石品如人品,类似身边深藏不露的高人。
这枚闲章阳雕印文:笑随明月归。构体丰硕端庄,圆转有度。边款阴刻隶体:怀德堂主鉴正。海若汤显祖篆。
闲章边款未刻纪年。明显信息是“汤显祖”“怀德堂主”。伏线是“怀德堂”。而“鉴正”,是汤显祖对受赠人的谦恭请教辞,受赠人应为德高望重辈。
君子之交,印章传情;剥壳见笋,风流可寻。
刻印人:汤显祖
先说刻印人,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他被西方誉为“中国戏圣”“东方的莎士比亚”,是中国文学版图和世界戏曲史上的魁星级人物。汤显祖祖籍江西临川县,后迁今江西抚州市。汤显祖多才多艺,著述丰富,而以戏曲创作为最高成就。他四百多年前创作的剧本,包括戏剧代表作《牡丹亭》以及合称“临川四梦的《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剧本,至今在各类剧种中长演不衰。
汤显祖天赋异禀,五岁进家塾,十二岁能写诗,二十一岁中举。汤显祖心性高洁,因不肯配合内阁首辅张居正别有用意的拉笼,导致他中举后四次考进士,有二次被张居正授意不取,直至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张居正去世的第二年)。汤显祖父亲早年钦慕学者罗汝芳学问,在儿子十三岁即设法结识罗汝芳,并让儿子拜罗汝芳为师。汤显祖十七岁时,专程负箧到罗汝芳讲学处“从姑山房”求学。罗汝芳鼓励汤显祖阅读“非圣之书”,打破思想枷锁,开拓学习视野。汤显祖得名师亲授指点,其诗词戏曲创作水平日益长进,如哪咤手舞乾坤圈般运用自如。从此,汤显祖深受老师罗汝芳的影响,获得巨大成功。
受印人:怀德堂主
再说受印人“怀德堂主”。既有堂主,必有堂址。怀德堂,何方府第佳构?怀德堂主,何许人也?
经查,“怀德堂”,居然座落在江西省乐安县流坑村,是该村名贤儒商董国举始建于明代万历初期的私宅。流坑村现存代表性古建筑之一。“怀德堂”又称“凤凰厅”“花厅”,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明式宅第。董国举后人至今仍住在这里。怀德堂主,董国举无疑。
董国举(1529~1600年)名凤,号岐山,流坑董氏第二十二代孙,明代流坑古村儒商及善士。据记载,他继承祖业经商,富甲乡里,爱好文学,心仪理学,并有著述。他曾师从江西南城县大学者罗汝芳等人。谱牒对他有如此记载:“设义仓,置义田,济贫寒,礼高年,恩敷幼,修桥铺路,捐资助公……”“隆庆三年(1569年)助赈三府”。当时的府、县官员和乡绅士大夫常以诗文或题匾书联,赞其善行。董国举乐善好施,因此美名远扬。地方官员曾在酬宴上对董国举礼让有加,奉上座,尊称其为“大宾”。其后裔后来在村里建了一座祠堂,就命名“大宾祠”。
董国举于万历元年(1573)建成私家豪宅,恭请老师罗汝芳题写宅第匾额“怀德堂”“正大光明”等。罗汝芳还为堂前照壁的砖雕壁画“雀鹿蜂猴”命名(喻爵禄封侯)。此外,“怀德堂”内至今还可见到“尚义门”墨宝镌于门额,门框有砖雕对联“门对九天红日,路通万里青云”等多处古迹。书香满门、登科及第的文化气息浓郁。
汤显祖是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他与董国举皆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俩人故里相距不足一百公里。最关键的证据是,汤显祖与董国举有一个共同敬仰的老师罗汝芳。董国举比汤显祖年长二十来岁,是学长。汤显祖与董国举这老哥俩师出同门,一宦一商,领域不同而盛名不减。俩贤达互有交往已在情理之中。
可以判定,汤显祖篆刻这枚闲章的时间不早于1573年,即是在万历年间怀德堂建成之后。
流坑村民居建筑皆为砖木结构,高约一层半。,流坑村南唐升元年间建村,原属吉州永丰县,南宋时改由乐安县辖。(网络图片)
题墨迹:罗汝芳
为学生董国举欣题墨迹的罗汝芳老师,不是只有两把刷子的人,他是真的牛,不但培养出进士学生汤显祖,而且他本人也考中进士。
罗汝芳(1515~1588年)字惟德,号近溪,又称明德先生,江西南城泅石溪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是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给当时文人学士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以积极影响,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罗汝芳一生耿直傲岸,不迎权贵,主张“致良知”,强调“赤子良心,不学不虑”,否认“存天理,去人欲”的程朱理学,持见新奇,颇有创见,一扫宋明理学迂谨之腐气。罗汝芳主要作品有:《近溪子文集》《近溪子明道录》近溪子明诗集》等共24卷。
罗汝芳先后任过刑部山东主事、山东宣城、聊城知府,后官至右参政。罗汝芳热衷讲学,其学术声誉日隆,追随者众,引起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嫉妒、不满,遭弹劾罢官。
汤显祖性格认知上与老师三观一致,为人处世抱“赤子之心”,重“性命之理”。离经叛道的师徒俩放飞自我的个性,也为后来在不同时期被罢官、愤然辞官,各自隐迹故里著书立说埋下伏笔。
仕途上,汤显祖同样受到老师罗汝芳的影响,比较透彻地看清了晚明王朝的腐朽、官吏暴虐无耻和底层人民的苦难。汤显祖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揭朝廷腐败,触了万历皇帝龙须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得罪豪强、权贵,愤而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辞官返乡。复仕之心渐退后,汤显祖从此潜心创作,文思泉涌。
汤显祖与罗汝芳师生交谊深厚。汤显祖在多地任职期间,师生俩始终保持书信来往。汤显祖还为老师出版的作品作序。汤显祖曾说“夫子在而世若忻生,夫子亡而世若蕉没”(汤显祖《明德罗先生诗集序》)。师徒俩仕途的不幸,实为文坛的大幸。
流坑村四面环山,村边的牛田河(恩江)自东南向西北流去。从流坑村沿江到下游的峡圳村,两岸古樟有上万株。(网络图片)
千年古村:流坑村
最后说说“怀德堂”所在的流坑村。流坑村落堪称赣派建筑的天花板。以一村之人文优势名冠全国村庄,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闻名遐迩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流坑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乌江之畔,占地面积3.61平方千米,现人口7000人。始建于南唐的流坑古村,享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之美誉。流坑古村董氏家族尊西汉儒学家董仲舒为始祖,但宗谱可考的开基祖则为南唐时的董合。村庄保存朝臣名流匾联书迹多达622块(对)之多,中国罕见。宋代,流坑村董氏以大办教育振兴科举以振族望,人才辈出。到了第四、五代,竟出现了“五桂齐芳”的盛事——在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流坑董氏一门父子、叔侄、兄弟五人同中进土。自宋至清,流坑有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特奏名21人、举人84人、贡生42人。因人文繁盛,历代外界名流共有200多人与流坑有过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其中,不少为朝臣重臣,文坛名流,如:王安石、梅圣俞、朱熹、文天祥、吴澄、罗洪先、聂豹、曾国藩、左宗棠、罗汝芳等,都为流坑留有墨迹,因此流坑村留下了颇多珍贵的匾联、书迹,可谓为异彩纷呈的匾联文化大观。
流坑村保存着明代建筑(含遗址)19处,清代建筑250多处。(网络图片)
流坑村从五代至今已逾千年,村子里的83座祠堂,58座宗庙,默默地诉说着沧桑变幻和昨日的荣光。
村落主体基本保存了明嘉靖、万历年间规整的格局,以“七竖一横”的大巷道为框架,其间以众多小巷相连通,在主要巷道的头尾均建置望楼,早启晚闭,以加强防御。七条竖巷直对江岸,与码头相呼应,便于引河风入村,确保空气清新。
遥想当年,一代文豪汤显祖,应“怀德堂主”董国举请篆,以印章一枚奉添雅趣,又纪同门之谊,岂不美哉!史海烟波浩渺,升沉间多少往事稍纵即逝。汤、董交谊遗此实物来见证一段佳话,岂不妙哉!
“笑随明月归”印章,距今400多年了。它寄讬着汤显祖的愿望和对友人董国举的祝福:
我们向往“明德先生”的道德学问,愿心地光明地笑随,犹如明月相伴回到桃花故乡!
2025.5.18
(本文有删节)
来源:看中国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