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感人 绝无仅有 唐太宗家书〈两度帖〉(图)

作者:静容 发表:2025-07-01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宋拓大观帖(一) 册 唐太宗〈两度帖〉
唐太宗〈两度帖〉俊逸流畅,内容感人。(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两度帖〉,中国书法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封行书尺牍。这是一代明君唐太宗出征高丽时,写给当时皇太子李治的一封书信。唐太宗至情至性,和群臣间真挚坦率的感情一向为后世所称道,此信则将他作为父亲的角色,关怀、疼爱孩子的心情表露无遗。

唐太宗伐高丽 父子约定书信报平安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唐代第二任皇帝,开创国泰民安的“贞观之治”,奠定唐代立国基础。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书法家皇帝,极力推广书法艺术,使唐代书法学习风气鼎盛,名家辈出。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小名雉奴,字为善,唐太宗第九子、唐代第三任皇帝。母亲为太宗原配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将年幼的李治和妹妹晋阳公主带在身边亲自抚养,百般呵护,故比其他子女更加亲近。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率李世绩、李道宗、张亮、长孙无忌等统军10万,亲征高句丽。令太子李治留镇定州,临别前约定为了及时了解彼此的生活起居状况,李治会经常写信问安,唐太宗收信后,也会立即回信。

但是,有一次,唐太宗迟迟等不到李治的来信。他非常焦虑,深恐儿子出事。后来终于收到信,才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立即回信给儿子,此即著名的〈两度帖〉。

〈两度帖〉真挚感人 绝无仅有

〈两度帖〉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和唐太宗其他文章截然不同。不仅语言浅白、情感浓烈,而且绝无仅有。

原文不足百字,内容为:“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两度帖〉的命名是因为起首“两度”二字,信中“耶耶”就是“父亲”之意。开头写已经两度收到来自大内的奏表了,却不见稚奴你的来信,“耶耶忌欲恒死”,是说爸爸我简直担心得要死了。收信后,得知是因太子妃生病之故,唐太宗的忧虑顿时解除,他“似死而更生”,好像死而复活了。看到此,令人莞尔,“万人之上”的皇帝,也和平民百姓的父亲一样,对儿子的关爱没有分别。

心情平复后,唐太宗叮咛爱子,日后若头风病发作,要及时写信告诉爸爸。如果有小病小痛,也要一一写信告知。接着,太宗告诉儿子,刚刚得到辽东那边传来的消息,抄录一份给你。爸爸想稚奴你想得要死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题唐太宗帖〉曰:“太宗慷暴如此,至于妻、子间,乃有‘忌欲均死’之语,固牵于爱者也。”唐太宗这篇口语化的书信,完全褪去帝王的威严,他不吝表达自己爱子的情感,更显出此帖的动人之处。

唐太宗行书如行云流水 深得王羲之意趣

唐太宗对“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尤其钟爱王羲“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有时兴致一起,半夜还会披衣而起,挑灯临写。因此,太宗的行书如行云流水,深得王羲之自然流媚之意趣。

唐太宗的行书作品,除了二大代表作〈温泉铭〉、〈晋祠铭〉以外,信手拈来的〈两度帖〉点画顿挫,提按分明;映带生辉,俊逸流畅,加以内容感人,为后世所称道。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