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惊变!明英宗“北狩”事件(图)

作者:穆臻 编辑整理 发表:2022-09-10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谁俘虏了明英宗?

北狩,是古代委婉的用词,用于描述皇帝被外族俘虏之事。明朝“土木堡之变”让明英宗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宋朝靖康二帝之后,再次被外族俘虏的帝王。

谁俘虏了明英宗?

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朱元璋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初二,大将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市),推翻蒙古族人所建立的元朝

元朝逃离中原,退居塞北,残余势力称为“北元”。北元经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多次远征后,势力逐渐衰弱,加之大汗麾下的各部首领乘机崛起,导致蒙古内部严重割据,战乱不止。最后分裂成东、西两大互为对峙的势力;东蒙古称为“鞑靼”,西蒙古称为“瓦剌”。

这样的局面经过近半个世纪后,来到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西蒙古瓦剌首领脱欢合并内部各部,并迎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的脱脱不花,以其正统之名号召蒙古诸部一同举兵,剿灭鞑靼,完成东、西蒙古的统一。

脱欢在统一漠北后的隔年便去世了(1439年),其子也先承袭太师之位,带领蒙古恢复至元朝统治时的根基,成为日后“土木堡之变”中活捉明英宗的强敌。

大明由强转弱的分水岭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为了保障大明能长治久安,数次北伐,成功削弱蒙古的残存势力。明太祖在北境长城一线上设置军镇,布署重兵,建立一道绵延万里的防线,分封藩王为边境的守护者。到了明成祖登基后,一改太祖“藩王守边”体制,沿用前任皇帝(明惠帝)的销藩政策,并将帝都由南京迁往靠近边境的北京,以帝王实力为边防后盾,成为“天子守国门”的首例。

明太祖、明成祖两朝,是明朝最为开拓进取且实力最强的时期,一手强兵压境、一手招降安抚,以两手策略掌控北境。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期,改以“守成”为治国方针,有效缓和太祖、成祖为开创局面所产生的巨大消耗。息兵养民的“仁宣之治”成为明朝开国六十年后的一个盛世。

接着,来到关键的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这是明朝由强转弱的重要分水岭。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出端倪,即明太祖、明成祖时期,明蒙之战主要发生在蒙古境内,到了明英宗(朱祈镇)继位以后,所有的战争都是蒙古深入明朝边境,掠夺人口、粮食与财物。

明英宗继位时年仅九岁,在他还是太子时,宦官王振是他的讲读,长期相伴,所以英宗对王振很是敬重。少主即位之初,朝廷政务皆由太皇太后张氏,及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合称三杨)共同决策,延续“仁宣之治”的荣景。等到太皇太后与三杨相继逝世后,以王振为首的宦官势力迅速膨胀,以传统观点来看,明英宗与王振是明朝由强转弱的主因。

中秋惊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的前几年,蒙古在太师也先的手中已然壮大,且有攻明之心;反之,明朝因着王振的独揽朝纲,朝廷达到“公论不伸,朝野丧气”的境地。正统十四年二月(1449年),也先向明朝朝贡;明蒙的朝贡制度简单的说是蒙古献给明朝礼物,明朝则“厚往而薄来”,回赐较高价值的礼物给蒙古。当年也先虚报贡马数量,意图冒领赏赐;王振知道后很愤怒,删减蒙古的马价并按实际数量赏赐。也先得到的回赠是所请的五分之一,大为恼火,同年七月兵分三路,大举攻明。

七月十一日,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七月十五日,明军在阳和全军覆没。王振不与大臣商议,怂恿英宗亲征,而英宗不听群臣谏止,决意亲征。七月十六日,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前往前线大同,军政大权尽付王振。八月十五日,明军于土木堡被瓦剌围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消息传回京城,群臣聚泣于朝。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