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暗流涌动 中国经济前景障碍重重
【看中国2022年1月7日讯】新冠疫情爆发接近两年时间,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地区依然面临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去年,中国凭借对疫情强硬地封锁控制,经济出现回升。但这个复苏势头开始放缓,这个趋势可能延续到2022年。
北京当局在上个月的一次重要经济规划会议上为2022年的经济政策确定了方向,强调“稳定”是关键。他们警告说,今年的经济增长面临来自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
确实,暗流涌动的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经济增长继续受到疫情反弹防控措施收紧的拖累,消费支出持续低迷,供应链受阻,通胀压力上升;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下行,监管调控收紧,外部风险扩大。
新冠疫情反复
新冠疫情的持续和中国的防疫政策仍然是决定经济增长节奏的关键。随着传染性更强的病毒毒株继续蔓延,早些时候已经缓和的新冠疫情再度抬头,在中国国内呈扩大趋势。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的首席经济学家艾西亚(Alicia Herrero)在分析报告中写道:“出于对疫情蔓延的担忧,特别是近期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出现,中国仍会坚持严格的防疫措施,消费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影响。商业情绪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早些时候,为了实现病例清零的目标,中国浙江省的许多工厂已经暂停运营,该省是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中心之一。目前,西北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西安爆发新一轮疫情,当局对该地也进行了严格的封锁。
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在一篇分析报告中预测,封锁政策至少还将持续一年,直到中国能够成功研发和全面推广针对新变种病毒的疫苗,这期间将出现更多的“经济破坏”。
消费复苏缓慢
低迷的消费支出拖累了中国经济。由于疫情的反复,零售业和服务业遭到毁灭性打击,2022年的消费支出很可能继续保持低迷。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天磊(Tianlei Huang)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从大流行病冲击中的复苏是非常不平衡的。它主要由投资和净出口驱动,而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来说仍然很弱。”
周四(1月6日)公布的财新市场调查显示,12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创下2020年10月以来新低,因为企业担心全球疫情不知何时能够得到控制。
新冠大流行导致的就业和收入不稳定遏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对课外教辅行业的监管影响了就业。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支出减少和房地产行业的震荡都拖累了需求。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的分析师预计,2022年,中国消费者在食品和服装方面的支出将有所回升,但在娱乐和教育等服务业的消费将保持低迷,今年中国家庭实际消费增长仍将低于新冠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通胀压力上升
全球供应链受阻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上游涨价正在向下游传导,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进一步回升,中国面临更大通胀压力。
虽然很多中国企业在2021年就遭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但通过库存缓冲和降低利润的方式,消费者价格上涨幅度较低,C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的走势明显分离。
随着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和运输瓶颈,加上劳动力和能源短缺,供应链的中断持续到2022年,生产者将被迫将更高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很多国家为了刺激受疫情打击的经济出台了扶持政策,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前景加剧,这一通胀压力可能通过进口价格的上涨传递到中国。
房地产去杠杆化
去年,中国官方对房地产债务限制的措施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放商之一的恒大出现债务违约,引发了对危机蔓延的担忧。
在12月的经济会议上,中方高层再度坚持其立场,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意味着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大的转变。
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房地产构成了“2022年最大的增长阻力”。他预计,今年住房开工率和销售面积将以更快的速度下降,房地产投资将下降2%。
评级机构惠誉在一份报告中预计,今年房屋销售额将下降15%,这将导致在其评级范围内的40家开发商中的5家面临现金周转困难,并将波及钢铁、铁矿石和焦煤等行业。
黄天磊表示,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是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柱产业,中国各银行逾20%的贷款余额与房地产有关,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中平均有近40%来自土地出让金和与住房有关的税收。
他说:“政府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风险,目前正试图在控制系统性风险和减少房地产行业的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共同富裕
中国继续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称目标是让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去年,政府引入了系列法规,以监管之名对私营企业展开更大程度的控制。
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国互联网产业遭到严厉打击,一些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社会公益项目并将部分企业营收捐出,一批最有才智的企业领导人被迫退隐。
这种镇压正在扼杀中国的创新潜力和成为科技强国的机会,腾讯和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在过去几个月公布出令人失望的收益报告。
2022年,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继续增强,尽管如何将该指导方针转化为更多的具体政策还不得而知,但更多的控制手段无疑为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外部风险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12月在谈到2022年的外交任务时告诉全国外交官,今年工作的目标是“努力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营造更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然而,在过去一年,中国与多个民主国家的关系恶化,美中再度剑拔弩张,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渐行渐远正在损害投资者情绪和中国的长期竞争力。
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Iris Pa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国际政治没有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将使中国更难稳定增长,特别是当中国想在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方面取得突破,与台湾、美国、日本和韩国拥有的技术相媲美。”
责任编辑:辛荷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 像渐冻症般走向死亡 根由不在习近平个人(图)
- 凤眼果(组图)
- 如何面对孤独?夏目漱石给出心灵良药(图)
- 穿越时空 焦孟不离 杨六郎智收猛将(组图)
- 【贯明专栏】金针花飘香在花莲六十石山(组图)
- 从星星初心到爱的回归 永远的《小王子》(组图)

- 人民日报现罕见一幕,政治大风暴即将降临!(图)
- 瑞士将交出用户资料:是中共权贵噩梦之始吗?(图)
- 人到老年 一定要留给自己的“七张底牌”(图)
- 糖尿病离你很近?“这3物”劝你少吃(组图)
- 亲家之间关系再好 也别做这4件事(组图)
- 西安深夜再发“重要通知”全面封杀负面消息(视频/图)
- 陈光诚:哈国局势骤变民众已忍无可忍 一画面令中共极为担忧(图)
- 一个人再顺利 “三件事”要少做易招灾祸(图)
-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
- 拜登
- 病毒
- COVID-19
- 疫苗
- 川普
- 特朗普
- 国安法
- 贸易战
- 习近平
- 华为
- 台铁
- 三峡大坝
- 新疆棉
- 长江
- 洪水
- 袁弓夷
- 港版国安法
- 汉光演习
- 国民党
- 退党
- 弗洛伊德
- BLM
- 中共
- 阎丽梦
- 金正恩
- 王岐山
- 赖清德
- 孟晚舟
- 关税
- 边境墙
- 彭斯
- 美国
- 贸易谈判
- 刘鹤
- 王沪宁
- 江泽民
- 崔永元
- 中南海
- 内幕
- 中共
- 反送中
- 贪官
- 情妇
- 腐败
- 反腐
- 打虎
- 官场
- 看中国
- 一国两制
- 法广
- 社交媒体
- 往事微痕
- 出卖国土
- FB
- 六四
- 朝鲜
- 加拿大
- 脱欧
- 央行
- 债务
- 杠杆
- 美元
- 货币
- 人民币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房地产
- 楼市
- 财政
- 财富
- 中产
- 海参崴
- 台湾
- 蔡英文
- 北京
- 刘强东
- 大妈
- 房价
- 疫苗
- 非洲猪瘟
- 大陆
- P2P
- 雾霾
- 基因编辑
- 防火墙
- 维权
- 709律师
- 上访
- 法轮功
- 网络审查
- 活摘器官
- 江东六十四屯
- 唐努乌梁海
- 长白山
- 白龙尾岛
- 江心坡
- SARS
- 新疆劳改营
- 言论自由
- 女主播
- 央视
- 华人
- 移民
- 华人
- 留学
- 海关
- 遣返
- 签证
- 回国
- 入籍
- 绿卡
- 民生
- 海外
- 加拿大
- 澳洲
- 民国
- 桂军
- 抗战
- 孙中山
- 蒋介石
- 宋美龄
- 邓小平
- 林彪
- 刘少奇
- 中共
- 皇帝
- 诸葛亮
- 易经
- 幽默人生
- 智慧
- 感悟
- 手机
- 预言
- 奇闻
- UFO
- 外星人
- 寿命
- 文革
- 养生
- 紫凤
- 贯明
- 李道真
- 轶飞
- 李云飞
- 云中君
- 辛思
- 夏闻
- 时代漫谈
- 沧海
- 东方纵横
- 唐柏桥
- 王尚一
- 江枫
- 黄清
- 李唐风
- 园丁
- 今涛拍暗
- 李青城
- 秦就石
- 中经研
- 秦天靖
- 江浩
- 李子壬
- 马新宇
- 马来启
- 紫君
- 秦山
- 陈破空
- 戴东尼
- 曹长青
- 邢仁涛
- 瑜正
- 简易
- 肖川
- 伍凡
- 顾言
- 归瑜
- 乙欣
- 陈泱潮
- 徐沛
- 邓正梁
- 代言华为 刘德华留得清誉岂不更好?(图)
- 路透:与华为合作 塔利班将建立大规模监控网络(图)
- 中国古典舞大赛幕后:他为何7次参赛?(视频)
- 共和党总统辩论主持人:经济问题是关键(图)
- 河北程式师“翻墙”打工 遭公安没收105.8万(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