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时不忘饑时苦!周文王访贤(图)

发表:2016-07-02 1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周文王,姬姓,名昌。(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很久以前,周文王出外访贤,途经到一所村庄,觉得肚子饑饿,口中发渴,实在难忍,就坐在大树下休息。

饥饿周文王,初尝民间美味

正巧,一位农妇,手提一罐面糊,从这里路过。文王连忙问农妇道:“大嫂去哪里呀?”农妇告诉文王:“丈夫在田间劳动,时已过午,去给他送饭充饑解渴。”文王又饑又渴,见了面糊,肚子“咕咕”叫得更厉害了,嘴里不觉流了馋涎。他请求农妇,让些给他充饑解渴。农妇把手里的瓦罐递给他。文王大口地吃食,顿时精神爽快,口中余味无穷,面糊比皇宫里的山珍海味还要香甜可口。

他谢过农妇,问道:“大嫂,这是什么粮食做的?这么好吃。”

农妇告诉他:“春荒三月,青黄不接,只有芒麦成熟得早,用它救急,搭救性命。”文王点点头称赞芒麦的功劳最大,说它在所有的麦子中,应该占首位,以后就改名大麦。

正在田间劳动的丈夫,见日头偏西,妻子还不送饭来,就丢下手中的农活,回家吃饭。走到半路上,老远看见妻子与一个过路人说话,随后妻子又从客人手中接过瓦罐,转身回去了。丈夫便以为妻子行为不端正,气得火冒三丈,追赶上去,抓住就打。

文王看在眼里,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想上前说几句,却又不知从向说起。丈夫发完脾气,到田间去了,农妇则回家重新为丈夫做饭。

文王得贤人,明白天下道理

这时文王跟上农妇,抱歉道:“是我不该吃了你丈夫的饭食,害你遭了打骂。”

这农妇说道:“客人莫见怪,我丈夫不是小气人,他怪我有失礼貌,没有把客人请到家里去招待,才打了我的。”

文王听候,思忖道:“我专程四下里访问贤德人,眼前的农妇和她丈夫不就很贤德吗?”文王便解下一根玉带,递给农妇说:“大嫂今后若遇急难,就拿上这根带子到京城去找大王,他会帮你解危的。”说完扬长去了。

文王回到京城,想起香甜的大麦面糊。就吩咐御厨师做给他吃。他吃了几口,觉得味道又苦又涩,淡而无味,远远不及路途上那农妇做的好吃。

一连三年过去了,农妇的家乡遭天灾,无法谋生度日。这时,她想起吃面糊的客人留下的玉带。夫妻便带上它,沿途要饭,去京城找大王。

到了京城,文王召见了夫妇俩,将之安置在皇宫,并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封夫妻俩为“贤德人”。

一日,文王又想起那顿大麦稀面糊糊来,传旨农妇为他做。农妇做了大麦稀面糊,端给文王。文王尝了几口,很不好吃。问农妇是什么原因?

农妇告诉文王说:“饑时糠也甜,饱时肉也嫌。”文王听后拍案称好,说:“贤德人使我明白了一个重要道理:饱时不忘饑时苦,富贵常记贫贱寒。”

周文王不仅仅只听取这夫妻俩的忠言,他还广招天下贤德人,并且重用他们。文王把这种美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从而使周朝江山稳坐八百年。

责任编辑:云淡风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